知己知彼---日本

卖掉东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日本经济当年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018-06-29  本文已影响5人  破局邦

如果你要在80年代问一个日本人,“日本有多发达?”

他可能会说“卖掉东京能够买下整个美国”。

你会觉得这个人一定是疯子,日本一个岛国怎么可能比美国还发达?

不可思议的事件曾经的确出现过。1989年底,日本土地资产总额达到约2000万亿日元。当时美国美国土地资产总额仅为500万亿日元,日本恰好是其4倍。

但现在,日本的经济已经被甩在后面。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在2010年 GDP 超越日本。那么我们不惊要疑惑,二战后日本做对什么使得被战争拖垮的国家得以复兴,并且实现高速增长,又做什么使得近30年来经济徘徊不前呢?《战后日本经济史》这本书带我们揭开其中的秘密。

《战后日本经济史》以6个章节论述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背后原理,作者野口悠纪雄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分为几个时期,1945年到1959年是战后复兴,60年代是经济开始高速增长的时期,70年代日本式管理战胜石油危机,8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巅峰,90年代泡沫破灭,直到现在日本经济也一直停步不前。书中穿插野口悠纪雄亲历或亲眼所见的真实案例。少了经济学著作的枯燥,多了故事的生动,非常适合普通人阅读。

野口悠纪雄

野口悠纪雄出版过《泡沫经济学》、《战后日本经济史》、《日本的反省》等著作,他是率先对“房地产泡沫”提出公开警告的日本经济学家。他出生于1940年,经历了整个日本经济的潮起潮落。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后,野口悠纪雄进入大藏省工作(大藏省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政府机关,主管财政、金融、税收)。他有机会站在国家经济监管者的位置,从体制的角度俯看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后来,野口悠纪雄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对日美两国经济发展的差距有着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也有不少的日美经济的对比,更能让人清楚认识到日本的经济。

本文将为你解答为什么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衰落,日本采取什么手段来自救?

1940年体制成为战后日本经济飞跃的基础

1940年前后,为了确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日本实行“国家总动员体制”,将全国所有资源都用于为战争服务。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日本在1945年战败投降,这套体制却有幸被保留下来,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美国军队占领日本。为了瓦解日本军事力量,美军开始对日本政府和企业进行改革,军部被撤销,内务省被认为是核心政府部门被解体。但由于美军对日本的官僚机构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战时负责日本经济运作的是大藏省和军需省等部门,结果大藏省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当时全日本有20万公职人员被开除,但大藏省只开出了几个人。军需省在美军占领前几天迅速改名商工省(管企业的机构)也被保留下来。

美军对日本改革不得不用日本人,但当时美国人不懂日语,只能靠懂英语的日本人翻译来获取信息。而懂经济的,又精通英语的日本人几乎全是官僚。官僚们当然不会汇报不利于自己的消息,他们便利用机会实现自己的改革。

1940年战时体制原本在战时为军需产业集中资源的手段,现在都用于帮助基础产业发展。那么政府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1、救助金融机构

想要发展经济,先得有钱,战后日本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救助金融机构。1946年度一般财政预算20%被作为专项费用补偿银行,防止银行破产。60年代还实行“护着船队方式”,既不让任何金融机构破产,也不允许新的金融机构参入。

2、将紧缺资源重点划分给以煤炭和钢铁为中心的基础产业。

政府限定企业可以以低价购买煤炭和钢铁,产生的差价由政府补助。这个差额补助非常大,1947年占到财政预算的四分之一。这样的政策带动煤炭和钢铁产业发展,加上日本的工厂和社会基础设施在战争中被破坏殆尽,使得工厂能够最快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日本的重化工业得以发展。

基础产业带动其他产业一起增长,1947年日本的 GDP 达到前一年2.9倍,为1.39万亿日元,1948年更达到2.67万亿日元,成倍的增长。

3、财政投融资政策

日本政府还成立复兴金融库专门为国家基础产业的设备投资和企业运营提供贷款。贷款的利率按央行基准利率执行,远远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名义上是贷款,其实就是政府要求央行增发货币,为企业提供资金。

到了60年代,这种政府主导的财政投融资政策在各领域都得到运用,有道路公团负责修建道路的资金,有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为生产率较低的企业提供补助等等。他们提供的贷款利率比银行还低,大大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60年代时期,日本政府将主要资源都投到重工业上,经济高速增长也主要发生在重工业。当时世界环境的前沿领域主要都是以钢铁、机电等重工业为中心。加上日本当时是处在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工资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低,这点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这些都为后来日本汽车产量成为全球第一打下基础。

如果当时劳动成本更低的中国开始发展工业,那恐怕日本就不会有这么快的经济增长。

4、严格提供资金流向

同时,政府为了保证能够掌控分配资源的成功运转,还出台政策限制社会资金。如果当时实行市场主导,不一定能实现重工业化,因此当时日本纺织纤维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占较大比较,资本为了在短期内谋求回报会把资金投向轻工业或者商业。

企业想要筹集资金,除了向银行贷款外,可以使用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方式。但当时日本的政策是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手段必须得到政府许可,政府可以控制将抵制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企业筹资。对外汇市场,政府也实行审核制度,不允许随意与国外发生商品交易。企业还有一条路是在海外发行债券或股票筹资,日本政府为防止这样的情况,很长一段时间实行金融锁国。

对企业的股东还出台了法律限制分红,这也使得社会资金投资企业的意愿不强。

如此一来,企业只有向银行贷款。但当时社会资金本就不多,民间银行没有足够的存款来放贷,不得不向央行贷款。央行对银行就拥有绝对支配权,甚至可以干涉某些具体案件,统制对企业的贷款。这也让企业最高管理者愿意自己选择后继者,所以也就主要由内部选拔产生。

50年代的日本

有了1940年体制,加上朝鲜战争爆发后军需物品的需求增加,日本在战后短短十年间实现复兴。到1954年12月,日本进入“神武景气”时期,不再依靠朝鲜特需和战后复兴的需求,实现依靠投资和消费等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此时日本真正走上高速经济增长之路。1955年后,平民生活中出现了当时的三大件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和冰箱。

19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迎来高速增长期,GDP 平均每5年就会翻一番。这段时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飞速提高,直到现在也还有很多人怀念那个时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过去日本人一直坐在坐垫上,从60年代开始变为坐在椅子上。老百姓也能买得起私家车,黑白电视换成彩色电视,彩电、汽车和空调成为新三大件。

再到70年代,世界范围内爆发石油危机,原油价格暴涨。1979年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两年间从12美元涨到40美元,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油价维持在2美元,这相当于涨了20倍。随之而来的是汽油、煤油、电力等产品价格的直线上涨,这给欧美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特别是严重依赖石油的重工业。英国、日本这种非常依赖原材料进口的国家受灾最严重,英国的经济此后长期停滞不前,但日本却逆势向上发展。

日本是如何克服石油危机的呢?

首先是汇率。日元升值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元升值相当于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从而缓解石油价格高涨带来的影响。

其次是日本式管理。在欧美国家,工会以行业为中心成立,员工工资由工会与企业共同协定。石油危机导致物价上涨,工资也必须上涨。这致使企业成本增加,企业为盈利不得不继续抬高物价;物价升高后,员工又要涨工资。物价水平就在这双螺旋中加速上升,最终经济崩溃。

日本式管理则不同,工会以企业为中心成立。工会与管理层团结一致,把公司的生存问题放在高于加薪的位置之上,抵制太过分的加薪要求。员工也乐意与公司同舟共济,因为日本大企业实行终身雇用制,薪资是根据工龄来计算。公司如果倒闭,员工也将失去工作,换一家新公司工龄将从零计算,薪资会大打折扣。

三是开发节能技术,降低资源消耗,比如低油耗的汽车。在经历过石油危机的恐慌后,日本的汽车由于省油在美国非常受欢迎。

当世界都受石油危机影响时,日本逆势发展,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日本。80年代,日本迎来了辉煌。汽车产量在198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半导体产业的DRAM也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一片大好下,股价飞升。股价最高点时,日本企业的总市值占到将近全世界的一半。房价也疯涨,1990年东京周边公寓价格超出人均年薪的10倍,市中心更是20倍。工薪一族奋斗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倒卖土地的人却能空手套白狼,轻易获取大量财富。

这时候日本经济的泡沫已经吹起厚厚一层,但在破灭前,没有人会意识到有泡沫。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新一轮石油危机即将爆发,人们纷纷抛售股票。两个月间,日经平均股价下跌33%,为最高时的一半。1991年下半年,地价受到重力作用,跟着直线下跌。从1991年7月开始一年内,东京住宅用地下跌超过14.7%。日本第四大证券公司山一证券、超级精英集团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相继破产。政府花40万亿日元救助,但仍然无法挽救金融机构。金融业动荡,危机很快蔓延到其他行业。

正在日本政府忙于拯救经济的同时,世界经济形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90年代,世界兴起 IT 革命。IT革命为经济活动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以前企业生产适合垂直一体化的方式,所有工序都由同一家工厂完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信息处理和通信成本,个人和中小型企业都能用上计算机。多家企业能够通过市场分工协作变得容易,这种水平分工更适合不同企业各自负责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苹果公司就是非常受关注的水平分工生产方式企业,苹果产品零配件从世界各地采购,然后由富士康组装成成品。采用水平分工的企业迅速发展,超过了采用垂直一体化生产方式的企业,成为制造业的新型商业模式。

日本的体制没有因时制宜做出改变,这成了日本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

人们都还沉浸在1940年体制的辉煌之中。的确,1940年体制从二战后带着日本一路打怪升级实现战后复兴,战胜石油危机,最终走向辉煌。这套体系被当成王牌,人们都难以想像这套体系不再适合经济形式的变化。

时至今日,日本政府不断努力进行改革,但仍然没有脱离1940年体制。

日本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政府应该补贴企业上。2004年,日本政府大规模干预外汇,日元不断贬值,日本国内制造业借此机会暂时好转,国内一片叫好。但这明显是错觉,因为企业自身的业务能力并没有提升。2007年金融危机,日本股价暴跌,制造业企业纷纷公开要求政府补助。

相比之下,美国经济的转变就很快。美国在90年代后积极引进IT革命,避开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向上与拥有大师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竞争,转而发展高科技产业,将制造的环节外包给廉价劳动力市场。苹果公司、谷歌等新兴IT产业成为美国的核心产业。

而日本众多产业正在被后来者超越,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当今最热门的互联网领域,日本没有一家典型的代表。

很多人认为日本经济不佳原因在于通货紧缩。人们认为由于股价和房价下跌,引发不良债权,导致金融系统瘫痪,使日本经济陷入衰竭。但作者野口悠纪雄认为是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

战后日本经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