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总是管不住自己1
这个问题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那就是虎头蛇尾,计划的总是很好,一开始也激情满满,做得不错,可是没多久就忘了,或者做不下去了,等到回想起来的时候,才发现已经过了很久了。
具体来说,几乎每个人都会面临同样的窘境:我知道应该坚持到底,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先别急着自责,老喻说过:大多数人的自责,都是对自己的从轻发落。
还是要提醒自己那句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这首先能够给自己一些安慰,因为这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其实就告诉了我我们一个道理:有自控力,你的人生更容易成功。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自控力原则之一:永远不要低估制定目标的难度。
我是一个挺爱做安排计划的人,但是早在大学期间我就发现自己做的计划几乎就从来做不完。我自己归结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有自己安排的事情太多,可能根本就做不完。自己也尝试过减少一些计划安排,或者尝试做得简单一点,但是来来回回几个圈以后,还是会出现激情满满定计划,虎头蛇尾未完成的情况。
笑来老师说:对于自控力不足的人来说,首先要做的是把目标接下来,让它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上图可以简单地吧设定的目标归纳,最佳的情况当然是自以为和实际上的部分重合的区域,对目标的难度既没有高估又没有低估,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都非常充分。
但实际上几乎肯定不会这样,因为对于不熟悉的事情,人们很难做出准确的估计。
而所有的半途而废,无一例外都是把目标定在了“自以为简单”和“实际上困难”的交界处。
老师建议从“自以为困难”和“实际上简单”的交接点去接近目标。这个适合你不会对自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预期,会非常“谦虚”地制定目标。这样从简单的开始做,慢慢积累信心,另一方面,前期利用这种方式接近真实目标的好处在于,它会让你知道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情况。
“我们之所以无法准确预估任务难度,就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过程中会出现的突发状况。一切都以理想状态去估算,当然无法抵抗现实生活的冲击。”
回到我自己,目前“半途而废”的有:健身,编程,吉他。没有半途而废的有:英语,投资,阅读。其实阅读都有点半途而废。而没有半途而废的那几样有什么特点呢,首先英语我已经持续400多天了,已经是一种习惯了,而且每天就读一篇文章,花的时间也不多,所以执行起来也是很顺畅的。投资是刚需,真刀实枪地进入了市场,必然会投入注意力。阅读也是刚需,因为我有很多喜欢的书需要精读,所以有时间我就读,这也是一种刚需。
那么反思一下为什么前面三样半途而废了呢?编程自从找到工作以后就没有碰了,健身一周最多去一次,吉他已经两周没有弹了。我给自己找的所有理由都是:没时间。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时间少固然是一方面,毕竟现在有了小孩,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照顾,还要陪伴家人。平时上班几乎又干不了这些事情,晚上回家吃饭后陪孩子,事情弄完就八点半或九点过了。这时人也疲倦,一想到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心里就压力大,怕自己做不完,内心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些并不能靠激情和鸡血可以调整,而是时间不够造成的压力。然而真的只是时间少吗?虽然时间有限,但实际上还是有那么2个小时的。
我想还有两点原因:一是没有变成刚需;二是目标定的太大。
编程一直不敢重启,就是因为目标期望太高,然后发现自己差的太远。另一方面因为工作上和编程没有关系,所以没有变成刚需。还有最重要的是,现在一想起变成,就害怕和抵触,不知道如何开始,找各种借口来回避。甚至都进入了潜意识呢。要说我也知道编程对于我的重要意义,但自己就是迈不开第一步,只是过过“脑瘾”,俗称YY。
其实健身和吉他也都一样,这些项目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想做好就得这样。由于一开始的时间不够,而“心又比天高”,导致不愿意开始,或者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就“欠账”越来越多,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结合前面笑来老师的分析,其实就是目标太高,而整个计划中又无法应对突发情况(因为安排太满了)。
所以还是想想如何慢慢改变现状吧。
下一节分析如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