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不再是独子

2016-12-08  本文已影响156人  VK在上海

最近这一周我观察到哥哥伟博对弟弟小树的几个细微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几乎不怎么对弟弟动手了。哥哥伟博五岁,弟弟小树两岁。哥哥喜欢玩一些搭建游戏比如木头积木和乐高。有时候哥哥做好一个成品,弟弟将它破坏的时候,或者是哥哥正在做的时候弟弟过去“骚扰”,哥哥就会把他推开,甚至动手打弟弟。而最近的变化是他在这些时候没有对弟弟动手,而是表现得很无奈,“哎呀,你又把我的弄坏啦。”接下来他重新把他的作品完成。

第二个变化是开始懂得照顾弟弟了。有一次,他和弟弟,还有另外一个小朋友小花在户外玩耍。伟博和小花各坐到了一个木马上,摇得开心。弟弟也要坐,伟博说:“过来这里,哥哥给你坐。”把自己的木马让出来啦。有趣的是,弟弟还不要哥哥那个,而是要小花的。小花不给。哥哥和小花商量每人玩四下以后再交换木马玩,哥哥换到小花骑的木马后又把这个木马给了弟弟。

回想起小树刚出生的那段时间,哥哥伟博刚刚三岁。那会儿的挑战特别多,他不让我给弟弟喂奶,抱弟弟的时候他也要抱,他把衣柜里的衣服扔到地上叫我们去看,有时候还把弟弟挠哭……他自己也哭。用家人的话说,“他动不动就哭。”以前那个阳光自信,安全感十足的哥哥不见了。而他的这些挑战性的行为换来的又是家人的“疾言厉色”,怪他“捣乱”。

如果我们只注意到他的这些行为,难免就会抓狂。这些行为好比冰山上露出水面的那一角,而其实,更需要我们看见的,是水面下面更大的冰山。他的感受,他的信念,他对于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需要。

行为只是冰山一角

家庭中的老大都经历过一段“独生子”的时期,但是随着弟弟或妹妹的出生,他们就必须强迫自己改变,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原本家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但是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他就会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地位。他不再是家中的独子,他必须和别人一同分享父母的爱。这对于老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如果父母因为其他孩子的出生而忽略了他,他定然不会接受这样的现实,他开始千方百计地寻求母亲的关注,让自己回到以前的地位。如果父母们能认识到这一点,让孩子相信“父母对他的爱稳如泰山”,没有因为弟弟妹妹的到来而改变,尤其是如果让他们和父母一起迎接要降生的孩子,让他们一起来看护小孩,他们心里就不会有如此大的怨恨。

我们有很多可以和大的孩子建立连接的方式。比如看到他行为背后的感受和信念,更多地理解他。更多爱的拥抱。建立和他一起的“特殊时光”,只有爸爸妈妈和他。还可以和他一起做一个“蜡烛”的活动,这个活动所需要的道具只有4只蜡烛,能很好地演绎即便是有了弟弟或妹妹,爸爸妈妈对大孩子的爱一点都没有减少。

蜡烛活动

随着孩子们越长越大,他们之间的冲突也会时不时出现。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如何面对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有智慧地解决手足之争也是需要学习的一门学问。

在弟弟十一个月大的时候,我留意到他常常哭得很大声。他虽然只有十一个月,他知道如果他大声哭,妈妈就会跑过来“教训”哥哥,哥哥就会有麻烦。而哥哥也知道,如果他搞得弟弟哭,妈妈就会跑过来。两个孩子都希望妈妈为自己忙碌。

我后来学会了不介入他们之前的冲突。

就前几天,我在厨房,听到客厅里兄弟俩起了争执。弟弟把哥哥拼好的飞机摔断了,哥哥打弟弟,弟弟开始哭。哥哥蹲在地上捡乐高片片的时候,弟弟朝他的背上打了好几下。哥哥起身把弟弟推到了沙发边,弟弟又开始大哭起来。我透过厨房的玻璃门看到这一幕,但我没有出现。弟弟只哭了一小会儿,就停止了哭声,转身玩别的玩具去了。哥哥再拼好自己的飞机,整个过程弟弟也没有去打扰哥哥了。

人类的行为都有目的。我们需要了解孩子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冲突和战争,目的是什么?得到妈妈的关注,希望妈妈为自己忙碌……等等。无论他们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父母尝试帮孩子们扯平或进行决断只会让问题更严重。当我们干预他们之间的冲突时,其实是在剥夺他们自己学习解决问题的好机会。当我们站在所谓“弱势”的一方,帮助他们反抗“强势”的一方,这其实是增强了他们弱小的感受,也是在教他们利用无助和软弱得到特别关注,对解决问题有弊无利。让孩子们自己解决,他们能够建立起更加公平和公正的人际关系。

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退出战争,给孩子们足够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