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乐园读书@IT·互联网

八分钟看完《未来简史》|人工智能时代,普通人如何避免被淘汰?

2017-07-27  本文已影响248人  一只水饺跳过去

前些天看了一部电影,叫《攻壳机动队》,在影片中,未来人类的各种器官均可实现移植,机器人、生化人、仿生人充斥世间,与人类真假莫辨。作为本片的颜值加票房担当,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米拉实现了人类与机器最完美的结合——除了大脑,整个身体全部由机器构成。

对于此类电影,大多数人向来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影片中的情节都只是编剧、导演脑洞大开的产物,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但事实真是这样吗?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就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影中的世界不仅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本书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最新作品,他曾凭借《人类简史》一书一举成名,而今年推出的新作《未来简史》再度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潮,引发广泛关注,截至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5。

那么,这本书到底写了啥?如果你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书名非常奇怪,未来都还没发生,哪来的简史?可见,这并非是一本写历史的书,而是作者基于自己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刻研究,以宏大视角阐述对人类未来终极命运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观点:生物本身也是算法,与计算机算法并无多大差别。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看到这里,我想你应该要说了:哈哈哈。。小尤啊,你就编吧!这都21世纪了,你糊弄谁呢,人类平均寿命能超过100岁就不错了,还成神!这牛皮吹大了可不好收啊!

所以,前方高能预警,请坐稳扶好,小尤要开车了。

1. 意识是什么?

《自私的基因》这篇文章中我们曾经说过,人类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拥有自我意识。那么问题就来了,你怎么知道动物没有自我意识?事实上,这涉及到一个悖论,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说:“动物没有自我意识!”你说:“你不是动物,怎么知道动物没有自我意识?”我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如此发展下去必然没有结果。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意识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所谓的意识即主观体验,它有两个基本特征:感觉和欲望。之所以说机器人和计算机没有意识,是因为虽然它们能力强大,却没有感觉,也没有欲望。

比如我们许久不吃东西会感觉到饿,这种饿本质上是大脑电化学反应的结果,提醒你要进食。但是除了饿的感觉之外,我们还会感到不愉快、感到痛苦,这里不愉快、痛苦的感受就是主观体验。

所以,我们说的动物没有自我意识的意思是它确实能感觉到饿,但是它不会产生不愉快、痛苦等这些体验。计算机和机器人也是一样,当能量耗尽时,机器人可能有电能传感器,在电池快没电时向cpu发出信号,让机器人移向插座,自己插上插头充电,但它不会有任何不愉快的感觉。

到这里,我们完成了第一步,即明白了什么是意识。那么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解什么是算法,以及搞清楚意识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2. 生物也是算法

我们都知道,机器人的行为是由算法决定的,那么生物呢?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生物也是由算法决定的。

生命科学家近几十年间已经证实,情感并不是只能用来写诗谱曲的神秘精神现象,而是对所有哺乳动物生存和繁衍至为关键的生物算法。

所谓算法,指的是进行计算、解决问题、做出决定的一套有条理的步骤。计算机由算法决定很好理解,因为程序代码就是算法,问题是为什么生物也是算法?事实上你如果仔细思考一下也不难发现,决定生物的算法其实就是基因。

我们的行为由大脑控制,而大脑构造则由基因决定。你可能会说,不对啊,基因决定的是大脑的物质实体,它没办法决定大脑的意识流啊!

嗯,你很聪明!不过要回答你的问题,我们先得来聊聊意识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遗憾的是,目前科学对意识的理解少得惊人。目前正统科学认为,意识是由大脑中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而这样的心理体验能够完成某些重要的数据处理功能。

然而,大脑里的各种生化反应和电流是怎么创造出痛苦、愤怒或爱等主观体验的,至今仍无解答。最常见的解释认为,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有超过800亿个神经元互相连接,组成无数细密的网络。而在几百亿神经元传递出几百亿电子信号时,主观体验就此浮现。

的确,这种解释等于什么都没解释,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问题很复杂!按照这种说法,当成千上万辆车在京沪高速上缓慢前进的时候,这叫交通堵塞,但这时候并不会因此创造出某个高速公路的意识,自言自语说:“卧槽!我有种堵塞的感觉!”

同样,在股票市场,当几百万人同时抛售几十亿只股票的时候,我们叫它经济危机,但也不会跑出一个上交所或深交所的幽灵叫喊着:“妈蛋!我有种深陷危机的感觉!”

所以,到底为什么,如果有几百亿电子信号在我脑子里运作,就会出现某个心灵的感觉,说“我很愤怒”?直到2016年,我们还是完全无法解释。

有一些科学家虽然承认意识是真实的,也可能有极高的道德和政治价值,但认为这在生物学上没有任何用处。也就是说,意识是大脑某些程序制造出来但没有用途的副产品,就像飞机发动机会发出隆隆巨响,但噪声并不会推动飞机前进。

同样,意识可能就是在复杂的神经网络信号传送之后造成的心理污染,没有任何功用,就是存在那里罢了。也就是说这几百万年来,几十亿生物所经历的痛苦和快乐只是一种心理污染。虽然这种说法可能并不正确,但当代科学在今天要解释“意识”,这已经是目前最佳的理论。

那么,按照目前这个最佳的理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基因决定我们大脑的物质实体,从而决定大脑的电化学反应,而意识是由电化学反应随机产生的心理污染,本身没有任何功用,因此生物本质上也是由算法控制。

如果说生物算法和计算机算法有区别的话,那么唯一的区别只在于碳基和硅基的不同。而碳和硅本质上也都是组成物质的原子而已,并不能说碳基就比硅基拽,由此可见,人类智能并不一定就比人工智能拽!并且很有可能的情况是,人工智能在未来会远超人类智能。

3. 如何不被人工智能淘汰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明白了智能和意识是独立的,智能是算法,生物智能由基因控制,人工智能由程序代码控制;意识是电化学反应的心理污染,本身不具备任何功用,人工智能是否会产生意识完全不影响其行为。

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的价值将逐渐被取代。目前机器人和3D打印已经开始取代人力,而高智能算法也即将在白领职业中掀起同样的风潮,银行柜员、旅行社票务人员、股票交易员等等重复性劳动的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危险。

那么,人要做什么呢?常有人说,艺术是我们最终的圣殿(而且是人类独有的)。等到计算机取代了医生、司机、教师甚至地主和房东时,会不会所有人都成为艺术家?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类哪来的信心认为计算机谱曲永远无法超越人类?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看,艺术并不是出自什么神灵或超自然灵魂,而是有机算法发现数学模式之后的产物,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碳基和硅基并没有本质不同,那么有机算法能做到的无机算法(即人工智能)没有理由不能掌握。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论据。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音乐学教授戴维·柯普写了一些计算机程序,其中有一个名为EMI的程序专门用来模仿巴赫的风格进行谱曲。此程序一经推出,短短一天就谱出5000首巴赫风格的赞美诗。

柯普挑出几首,安排在一次音乐节上演出。演出激动人心,观众反应热烈,兴奋地讲着这些音乐如何碰触到他们内心最深处。观众并不知道作曲者是EMI而非巴赫,而等到真相揭开,有些人气得一语不发,也有人甚至发出怒吼。

总之,到了21世纪,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全新而庞大的阶级: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对此,作者给出了他的建议:

传统上,人生主要分为两大时期:学习期和工作期,但这种传统模式很快就会彻底过时,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许多人,甚至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4. 不平等的再升级

当然,人类整体不具备任何价值可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威胁之一,还有另一种可能情况是:某些独特的个人有其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群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

科技人文主义认为,我们所知的智人已经成为历史,以后不再那么重要,因此我们应该运用科技创造出神人:一种更优秀的人类形式。

如何实现?《人类简史》提到,在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改变了智人的心智,智人突然之间有了虚构故事的能力,从而能够实现广泛的合作,一举站上食物链顶端,而这种翻天覆地的革命,据我们所知,只是因为智人的DNA发生了一点儿小变化,大脑神经稍微调整了一下布线。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按照未来生物科技的发展,我们完全有能力对人类的基因组再多做些改变,将大脑再稍微调整一下布线,也就足以启动第二次认知革命,智人将由此升级为神人。

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心智改造,让人类能够接触主体间的领域,也就让智人成了地球的统治者;而第二次认知革命则可能会让神人接触到目前还难以想象的新领域,让神人成为整个星系的主人!

你没看错,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未来有能力进行认知升级的将只有极少部分人,而这些人将最终成为神人。届时神人与普通智人的差别就相当与现在的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的区别。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可能会存在三种人,一是占据绝大多数的毫无经济政治价值的普通智人;二是经过机械改造的智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体,就像电影《攻壳机动队》中的米拉,这部分人或许会永生;第三类人即神人,由极少数智人精英认知升级后组成,他们将统治地球甚至是整个星系!

看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被作者的观点深深震撼到了,那么这些观点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必然趋势?我的看法还是《黑天鹅》中的那句话:未来无法预测,不要相信任何所谓专家的言论,但要做自己的预测。

当然,并不是说本书没有任何价值,事实上阅读的目的就在于促进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书中的内容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作者的观点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和方向,而这些东西可能你在看书之前仅凭自己是完全想象不到的。

最后,引用《攻壳机动队》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只要科技能够做到的,人类就会想办法去实现。

相关阅读

六分钟看完《自私的基因》|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

七分钟看完《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九分钟看完《人类简史》|为什么你过得不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