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黑客》读后感

2017-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鸡蛋黄

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每一个产品经理都应该读一下。现在太多人做产品,不看数据,不想转化,只是死盯着功能,为什么做这个功能,不去考虑,这个功能带来了什么效果,也不考虑。反正功能我是上线了,用户用不用或者怎么用我也管不着。

产品设计一定要做到闭环。

从一个产品诞生开始,你要有冷启动的方案。这个方案里要有传播机制,通过第一批种子用户的传播,带来更多的用户。我们现在普遍用到的方式就是分享,但是这个分享其实有很多种方案和角度。我之前做的一款产品,类似于UGC的吧,获取了很有忠诚度的第一批用户,我们希望能够让他们来推荐身边的朋友也使用我们的产品,最开始我们想要给他们一定的现金奖励,结果发现他们的参与意愿不是很高。回访之后有人说,使用我们产品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这会导致身边的朋友有些不高兴,甚至即使注册了也不会使用我们的产品。然后我们调整了策略,把奖励一分为二,推荐朋友,朋友有现金奖励(占大头),推荐人也有现金奖励(占小头)。结果表明我们这种方案,效果要好得多。最后我们专门做了一个推荐系统,让这种推荐模式化、规范化。其实这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利他比利己更容易带来转化。

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先设定目标,以及需要获得的数据指标。这样研发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就可以把埋点之类的事情做好,在你事后需要数据的时候,不会遇到还得需要现埋点迭代上线等数据的情况。

说到数据,很多团队每天都像喊口号一样说要看数据要看数据,但是也真正地停留在了“看”这个程度上。数据不是用来看的,是要用来分析的。比如落地页的注册转化率从50%降到了20%,这个时候要看什么数据?PV有没有降?信息填写率有没有降?验证码填写率有没有降?是不是验证码通道出问题了,等等等等。

从数据的结果,反推要如何优化产品。

产品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存在不断优化的可能性。在做自己的产品和体验其他产品的时候,可以先画一个线路图,关键节点标出来,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你想要获得怎样的体验和服务?你能提供怎样的体验和服务?你已经提供了怎样的体验和服务?哪些已经提供的体验和服务是你之前没想到的或者超出你预期的?多想想,产品才能越做越好。

以下是一些笔记:

1.任何一个关键环节都存在不断优化的可能性。

2.如何判断需求是否足够大?先预估目标用户的基数、消费能力、意愿预算,相乘后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并与该行业或近似行业的公开报告进行对比验证。

3.初创产品要在产品设计中加入解决冷启动的社交传播机制。

4.认知模型:AIMDA

attention、interest、memory、desire、action

5.在产品设计的同时,设定需要获得的数据指标

6.衡量产品留存率的常用指标:

计算公式:第一天的新增用户中,在之后的第N天依然在使用的用户数 / 第一天的新增用户数

- 次日留存率,可第一时间发现产品新版本的品质变动和渠道优势

- 7日留存率,反映出用户完成第一个完整体验周期后的去留状态

- 30日留存率,可反映出一次版本迭代后的稳定性,辅助判断产品的演进方向是否合理

7.变惩为奖的三大原则:

- 绝不责备用户

- 给予合理补偿

- 提供转化便利

8.给用户展示“利他”的文案,比“利己”的文案更容易带来转化

9.用户增长常用指标:

- 跳出率:用于衡量整站或网页的粘性

- 整站跳出率:全站跳出数/全站页面浏览量

- 单独页面跳出率=该页面跳出数/该页面浏览量(PV)

10.K因子:衡量产品的病毒传播能力

计算方法:收到邀请转化成新增用户 / 每个用户平均发出的邀请数量

K因子大于1,表明产品具有自我传播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