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风暴:EBPM方法论及其应用
流程管理。看似枯燥乏味的流程,蕴藏着怎样的端到端的无缝衔接?
流程管理,和你有关,对你有益,为你而写,为你所用。工作中无处不流程,流程中到处有工作。
【关于作者】
王磊,1998年,供职于一家中美合资的纸业公司。
那年春天,公司决定实施一套ERP系统。他有幸被任命为项目经理。不曾想,这次接触流程管理,奔波于工厂高层,中层,一线,跨越所有部门,涉及IT行业,意外的是,除了让他感觉到流程管理是个技术活外,简直就像挤进一场纷繁复杂的流程“漩涡”,为此,直接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其一,这次项目管理工作,结识了其它部门的女同志,收获了一位朋友,后来,成为他的结发妻子。
其二,敢于亮剑,不辞辛苦,收获最佳实践体验,也成为本书的缘起。
【关于本书】
首先,通常情况下,流程管理被视为IT人的工作,那么,专业的技术还是留给IT专家解读。当然,我这个“门外汉”也不会袖手旁观,一定是个不错的“小助手”。
其次,我想从另一个角度,与大家探讨,建立流程管理模型,给予工作带来怎样的好处呢?
我将从三个方面解读我的认知。流程就是要“理清楚”,“管起来”,“持续优化”。
《理清楚》:
“理清楚”顾名思义就是依据现有流程走一遍,它可能是本工序的,本班组的,也可能是跨部门,跨职能的。
但是,不论流程从开始到结束,过程中有多少个节点,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都是端到端的连接方式。
走流程过程主要目的是想找出问题?流程中哪些是纯浪费?哪些是必须存在的不产生价值的浪费?哪些是产生价值的增值活动?
流程活动就会留下管理痕迹,没有管理痕迹就不是完整的流程。就应该“理清楚”,这是科学管理的前提,牢牢掌握住流程设计这个“牛鼻子”,做正确的做事方式,才有可能被“管起来”。
有句话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究竟该怎么管起来呢?我们从两个维度,用好两把“利器”。
《管起来》
执行利器:
依据梳理以后,基于模型一体化运行机制,基于模型一体化管理机制。制度和流程生成,流程管理文档生成,把模型和执行融合在一起,在实践中正确的做事。
治理利器:
流程整理就是践行的过程,流程监控就是纠偏的过程,
两者兼顾流程运行规律,寻求最佳实践,指导现场流程高效运行。
《持续优化》
这个阶段,验证正确的做事方式正确吗?持续优化可以分为“多、快、好、省、稳”五个类别。
多:体现数量多少,如月产量。
快:体现周期长短,如交货周期。
好:体现质量高低,如设备完好率、质量一次性合格率。
省:体现成本高低,如采购成本降低率、人工单位成本等。
稳:体现流程风险高低,如月安全检查合格率等。
【分享感悟】
首先,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时,IT系统本身先进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系统中是否运行着一套适宜的流程?数据是否准确?流程是否支持企业战略?是否满足客户需求?周期是否准时交付?
此外,流程运行基于数据管理,采集流程中的数据,发现问题是什么?选择适合的工具,找寻问题有多严重?分析数据提出最优解决方案?采取改进措施,解决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验证效果并维持最终效果。
最后,把流程管理融入ERP系统,用系统管理流程,让流程服务流程的设计者,才是流程管理最佳实践的核心。
科学规范的流程,能有效降低沟通成本,能让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能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提升效益。
EBPM方法论认为企业的管理体系首先应拆分成各类管理要素,而一个“精益化”运营的管理体系,则是由这些管理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结构化”和“一体化”的整体。其中,“业务流程”是将各类“管理要素”关联起来并构成“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关键纽带,也是管理体系实际运营的载体。
首先“捋清楚”
然后“管起来”
最后“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