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杂记
活在伦敦,就是这点好,各种艺术展,设计展,建筑展,音乐会,电影,音乐剧,话剧,歌剧,户外攀岩,爬山,野营,采风绘画,实地写生等等,活动真是多姿多彩,随便去参加其中任何一个活动,都能遇到很多同行人,若是有缘,可成朋友。
然后,我却更喜欢一个人活动,享受独处,一个人在街角小巷走走停停,直到国家美术馆,看看馆里收藏的历史名画作品,无意间走进了Peder Balke的画展,这是一位著名的挪威画家,他的作品大多都是以大海为背景,黑白油画。他曾经去 North Cape采风,是挪威的最北端,快与俄罗斯的边境交接,在挪威交流期间,曾经去过位于北极圈的tromso小镇,依山临海,白茫茫的雪山,一望无际的冰川,绚丽奇幻的北极光,疯狂驰奔的狗拉雪橇,美味温暖的鹿肉鹿毯,精致小巧的山底木屋,围桌而坐的夜欢膝谈。。。目视着这位画家的大海的风景油画,心中收藏的一幅关于挪威的画卷一点一点地铺陈而开……
挪威的碧海蓝天,深山峡湾,冬日极夜,夏夜极昼,自然风光实在太让人流连忘返啊。期间还去看了时在奥斯陆举办的世界滑雪锦标赛,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运动员们从高空中一滑落地的英姿至今都无法忘怀。挪威人个个都擅长滑雪,周末的时候,地铁上全是挪威人一家老老小小的,身着滑雪服拿着各种各样的滑雪装置去郊外滑雪。住的宿舍后面的一块场地,平日里傍晚都能看到一大群挪威小孩们在教练的陪同下夜灯照下训练滑雪,我也一直想学好滑雪,这是一项很刺激的户外活动。
经常在美术馆泡泡,再次来到了梵高,莫奈的收藏室,接受艺术家的熏陶,不成家,也会懂得欣赏了。每次看画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尤其是自己开始学画之后,看画的思维和角度也开始不一样了。晃晃悠悠了一下午,之后又去了咖啡馆,我调侃地和D说,这咖啡馆快成了我的第二个家了,这次又遇到了那两个女孩,在咖啡的一角,一个弹吉他唱歌,一个打鼓。她们大概也喜欢这里,来这里坐坐,顺便可以玩玩她们的音乐,那些乐器日日躺在那个角落,只要你喜欢,谁都可以拿起弹弹唱唱。
这两个女孩喜欢摇滚,偶尔调调口味,可以,可是本人钟爱爵士乐和古典曲风乐,喜欢慵懒,随意,自由,安静,悠扬,飘逸的音乐风格。坐在咖啡馆的沙发上,咖啡飘着淡淡的咖啡香,空气里流淌着随性的爵士乐,一边听歌,一边绘画或看书或写作,给人一种静谧的幸福。喜欢小野丽莎 Lisa ono bossa nova 拉丁风格的爵士,带有拉美人的慵懒又不失日本人的甜美的意境,喜欢 Norah Jones, Keren Ann, 王若琳, 李健,久石让,李云迪, 发现我喜欢的音乐都是爵士乐, 古典乐,灵魂乐, blues蓝调,民谣,R&M混合Mix,安静悠然的, 这些调调的。三年前,我还曾经写下过,想成为一位业余酒吧爵士歌手,哎,多会想啊,哎!
这两个女孩一起摇滚了一个多小时,实在坐不住了,往隔壁的书店呆去了,顺便要买哈农钢琴指法书,书店的典雅宁静,让我觉得舒服。在工作人员一英国老头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哈农的钢琴指法,顺便摸摸了贝多芬,肖邦的钢琴谱,我翻开大师的琴谱,一位中年男人也站在我身边,找寻他想的钢琴谱。正当我和一个学琴多年的法国朋友商量买哪一本书比较适合之时,这位先生眼里满含善意地望着我们,一次又一次,我满怀好奇,索性用英语问了他一句: 先生,你也弹钢琴吗?
这位先生竟然用法语回答我,哦, 原来是这样,我说,他为什么老时不时看着我们,原来我和我的法国朋友的法语对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于是,我们三个人站在钢琴谱架的旁边足足法语聊了三十分钟,所谓的谈笑风生大概就是这样的情景。聊天之中,得知他是德国人,London Business School(学商的都知道,顶级的商学院) 的计量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顾问,法语是他的第一外语,一口流利的法语,在伦敦生活了十多年,曾经在香港工作过两年,小时候学过很多年的钢琴,最近买了一台钢琴重拾起他的钢琴之旅。他看我手里的哈农的钢琴指法练习书,一脸不解地对我说,这是多么的枯燥,即使技术练得如火纯清,那也不是音乐,夹谈着对中国教育的质疑。他说他不喜欢朗朗的钢琴演奏,欣赏李云迪的演奏,觉得李云迪的演奏能让他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享乐在其中的幸福。他说他过两个星期复活节回德国看望他的母亲,到时给我带他学钢琴用过的书,并邀请我们等他回来之后去他家做客。
这就是伦敦,什么样的各色各样人都能碰到,一街一角一落,每次出门,总能碰到一些让我学习的人儿啊! 我们欢快地道别,下一次,再相遇。
买了一本莎士比亚作品集,要想真正了解英语,一定要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英国人这么跟我说的。
碎碎念,碎一地,静雅思听。
生活如诗般的闲情逸致,要有一颗文艺的心思。
今晚略知一些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由来,实在是觉得自己孤陋寡闻,对这些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高学历并不代表有文化,身处欧洲,熟不通欧洲文明史,宗教史,艺术史,说实话,这和走马观花的游玩没什么区别。
还是要广读博书,行万里路,不读书,所行所闻对自我的熏陶还是极其有限的。
若能博览群书,再行万里路,那所到之处带来的心灵震撼必定有双倍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去博物馆和美术馆,总觉得自己看不懂或者无法真正领略古物名画的价值所在。
不懂音乐,去听音乐会,也无法真正地享受乐曲的美妙音符,无法理解作曲家传达的思想。
若想真正地理解这个世界所有不可思议的艺术美,那就先开始了解学习。
文哲史不可不读啊,钢琴不可不学,绘画不可不学,舞蹈不可不学,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值得一试。
所以,不要泄气,慢慢弹,慢慢画,慢慢跳。
从前,我总是站在远处看风景,而今,我愿意成为舞台的主角。
忽然,发现书法的美啦,这些个老外对中国的书法一叹再叹,小女子从小写得一手好字,板报壁报样样行。
既然书法修身养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那为何不练习书法,抄写诗词歌赋,诗经,道德经,写写念念,心静心净。
红楼梦,需要补,汉语言绝妙地美, 美哉,美哉,心有戚戚焉尔。
最近迷上了叔本华,这位哲学巨匠大师早在两百多年前就洞见了人类世界,阅读他的文章,感觉这人就是自己的寄生虫,自己的那点小心思,被他扒得一览无余。
大师说,艺术和哲学以不同的方式,把痛苦转化为知识。
大师又说,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是他的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
大师还说,从大自然,艺术和文学的千变万化的审美中,得到无穷尽的快乐,这些快乐是其他人不能领略的。
还是我一如既往的总结:运动与冥想,跑步,游泳,滑冰,爬山,网球,瑜伽,跳舞, 写作,读书,钢琴,绘画,音乐,电影!
英国一位作家说过:旅行真正的目的不是观赏异地风光,而是以观赏异地般的心情,重新对待自己的国家。换一种心情,换一种眼光,对待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你真的会发现那些被你忽视的美就在你的身边。有一句话是这么描述旅行的意义:原来全世界就在我家花园那一小片叶子的露珠里。每一天清晨睁开惺忪的眼睛,我告诉自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好奇地探索,以异乡游客的新鲜心境来对待我熟悉的生活环境,于是,我感受到了冬日暖阳的温情脉脉,发现了每天路过的街道巷间的墙上,咖啡馆商店餐馆的建筑外墙上门上,围栏上都画满了色彩缤纷,表情夸张的涂鸦作品,甚至连路边的垃圾桶也成了涂鸦的地板。这些涂鸦的作品运用强烈的色彩堆叠搭配,给人很强烈的冲击力,也有的通过黑白对比方式展现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动漫卡通人物,有历史场景人物的综合呈现,也有各种令人捉摸不透风格迥异的现代艺术 。这些街头画家,以夸张的色彩组合,凌乱的图案造型,抑或是瞎抹乱画,表达着自我的思想和个性的自由,无论是愤怒的,狂野的,躁动的,可爱的,生动的,都体现了街头艺术的“灵性”。这种灵性赐予了街头艺术家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灵感。
停下脚步,认真地感知周围的人物事,同一双眼睛 , 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心情,看到的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床头的小花 小羊 小熊 小象 陪伴着我孤寂的日日夜夜,拥入怀中,梦乡种树。
哭泣的呢喃,泪雨落滴在小花的眼珠,同悲同喜。
它们就这么安静地与我相守相望,永不离弃。
茉莉花香烛盈盈燃烧,化浆成焰,摇曳飘香
薰衣草精油洒落在枕头上,清新淡雅,悠悠地带你入梦安眠。
干净素雅,简约时尚
以画会友,以琴觅知,对己随性,生活可以过得很精致,心若雅致,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日子亦可如诗如画。
生活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倘若没有足够的文学底蕴,也无法细细品味似水流年的生活,一切都是相通相容。
今天有个男人说他喜欢我,听了心静如一谭死水,内心没有一丝丝一丁点的起伏,面不改色地轻描淡写一声:做朋友吧!为了抚慰他的那颗被拒的心,我给他结帐了,陪他走到了地铁口。你的感情是极其珍贵的,同样的,别人对你的感情也是同样珍贵的。回家的路上,想起了巴黎的青葱岁月遇到的一个个他,一抹哀伤怅然心上,一段段错过的缘分,一起夜漫塞纳河岸,皓月当空,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晚风里充满了暧昧的气息和青春的香草味道,那是一段多么令人念想的时光!三八就这么过去了,三九不期而至,岁月静好!
脑海里浮现了我在海边的一幅画面
蔚海蓝天
我光着脚
赤裸裸地踩着软软的海滩沙石上
长发长裙随着呼啸的海风飘舞
一阵阵汹涌的海浪声朝我呐喊
我望着远远的却触手可及的海岸线终点
迎着落日的晚霞
迈着我的脚丫
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那个终点走去
这一走,便是一生
最近重温三毛的作品集,恍如隔世,原来她的影子一直与我相随相伴,被我很好地安放在岁月的收藏夹里,从未离开过
年少时被三毛的作品吸引的是那一个个异国地域的奇妙遇记
故事里的万水千山是一个个遥远的国度,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天堂,是一个人间世外桃源
逃脱不了学业的压力和现实的羁绊,少女时代情窦初开的悸动,对未来的憧憬都沉浸在三毛笔下的世界
经历了岁月经历的磨砺,再次阅读她的作品,感动的更多的是三毛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悲天怜悯的情怀
她行云如水的文字,映射的是自己内心一个个小小世界的真实写照
她是一个环绕在爱情,梦乡与诗情里的白雪公主
只是,现在的我,如同被牢牢绑死在地上的鸟儿,无法像她自由地翱翔
好在,我还愿意继续活在自我的世界,至少,在这个小房间,我是一个像空气般自由的人
在仅有的一片小空间流动着,存放着我心爱的书籍,电子钢琴和绘画作品及原料,来满足我最纯粹的爱与梦,一步一步从撒哈拉沙漠到大加纳利岛
书桌一角的台灯,洒下柔和宁静的橙色暖光,@日记本里写下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咖啡馆记
窗外黑鸦夜色笼罩
咖啡馆里橙色的暖调子
心情蜷伏在一块巧克力蛋糕和粉色记事本的安宁里
敲打着手下的键盘写下繁华喧嚣背后一个个伦敦小人物的悲伤忧郁
她来自Bosnia,33岁
自小随家人难民移民生活在瑞典
学习表演和时尚设计
拿到了在伦敦一个剧院实习的机会
来了伦敦,之后就留下来了,至今伦敦生活了九年
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着
痛并快乐着
不需多言
我感受到了她的笑容下隐藏着的悲伤
幸福的人,理由可以多种多样
不幸的人,痛苦都是一样的
坐在靠窗的咖啡馆角落
与四周的吵闹相隔离
舒缓的印第安曲子在耳旁流过
在反衬下更显安宁
她说,平日里学学钢琴和吉他来释放自己的内心的能量
她说,悲伤本就是生活的常态,接受它
她说,单身一人,让一切顺其自然
她说,Let it be
梦想着像鸟儿一样
却无法自由翱翔
被牢牢地绑死在地上
。。。。。
早晨起来,去Barbican center买下午的莎士比亚 《亨利四世》 的戏剧票,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有一些优惠票,演出当天会给出25张 stall seat,原价55磅,当天去Barbican 售票处买只需10磅。barbican center 是欧洲最大的艺术中心,有艺术展,电影,音乐,戏剧,舞蹈等各种演出。离我住的地方走路十分钟就到了。回家后按照惯例去游泳馆游泳了一小时。然后又赶去Barbican Center 看了时长2h45分钟的莎士比亚的经典历史戏剧《亨利四世: 第一部》,过程很享受,尤其是华丽的莎式排比句,在纯正的英伦口音的包装下,呈现出英国的文化精髓和王室历史。
之后,又去了Piccadilly的一家影院,从昨天Boxing day开始,很多新电影陆续上映,对我这个超级喜欢看电影的影迷来说实在是太幸福了。
到达Piccadilly时才发现全是来伦敦旅游的世界各地人,各国语言的鸟语鸟叫,寒风刺骨的天气也没能阻挡游客停留观赏街头的表演。伦敦的中国城的地理位置相比巴黎来说太得天独厚了,位于繁华的游客聚集的中心地段,被各大剧院影院包围,尤其是对街的格外醒目的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大荧屏,于是中国城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景象也成为了世界游客们拍照的一景。
而我呢,也不列外,只要来这看电影,必定会去中超和日超一趟以备粮。
今晚观看的影片Unbroken,由安吉丽娜朱莉导演的。影片的故事素材是真实的,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位奥林匹克跑者在战斗飞机意外坠入大海后,与同机两名战友在浩瀚无边的大海漂流了45天,历经饥渴无助无望求生存食生海鸥肉生鱼到战友的死亡以及濒临死亡等待死亡的过程,试想我是电影里的主人公,我会怎样谱写这部人生剧,大概早已命里归西…..可展开的讨论很多………
此时,他们遇到了日本海军船,之后在集中营里开始了漫长的俘虏囚禁,影片后半段主要侧重主人公被一位日本军官毫无人性的残暴虐待。
也许jolie想要表达的是survival resilience unbroken的永不屈服的意志,但总觉得很多地方可以挖的更深更广,观影的过程中,影片前半段,脑海里会跳跃出《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的画面; 后半段,脑海里浮现的是《钢琴家》《辛德勒的名单》《为奴十二年》。
在影片的最后,出现了Louie老人在日本手握奥运火炬的真实的画面,以及短短的几行字幕,印象最深最令我感动的是Forgiveness,大意是要Move forward,Forgiveness是唯一出路。
遗憾的是,影片并没有呈现主人公后半段在战争结束后历经痛苦梦魇生死轮回之后,是如何真正地寻找到他的信仰以及明白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Forgiveness.
相信会在作者的传记书里试着寻找答案。
还是觉得Jolie的导演火候功底还不够,所以在观影过程中会想起其他影片。
本来是去上冥想课程,迟到了却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冥想静心课程,于是在这里和一群年轻人冥想禅坐了两个半小时, 静心静思的好地方。从练瑜伽开始就对冥想感兴趣,也开始有悟到长期的冥想会改变大脑的感知结构和功能。最近读了达赖喇嘛和美国一位精神医生合著的书《the art of happiness》, 没想到是书中论述的观点方法和我实际切身体验如出一辙。当我在一点一点运用实际经历得来的一些方法在摸索中慢慢地改变自己时,这本书给了我一股强有力的心剂,让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一些小感悟:
1) happines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raining the mind.
2) By bringing about a certain inner discipline, we can undergo a transformation of our attitude, our entire look and approach to living.
3) we can chang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brain by cultivating new thoughts.
How to bring about internal transformation? There are four essential ingredients: learning, determination, effort, and time. These are real secrets to happiness.
Dalai Lama believes in the tremendous, perhaps even unlimited, power of the mind-but a mind that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trained, focused, concentrated, a mind tempered by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sound reasoning. It takes a long time to develop the behavior and habits of mind that contribute to our problems. It takes an equally long time to establish the new habits that bringing happiness.
年终总结(一) 刚走出电影院,哇啊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歌舞升平,到处都是警察,路也被铁栏封了,只能绕道而行,伦敦女郎们在人群中格外地耀眼,身着迷你超短裙,裸着香肩与美腿,尖尖的高跟鞋,妖娆妩媚的妆容,性感迷人地在寒风里排着长长的队等待着进夜店欢庆。
2014年的最后一天,我的主色调是逛街,游泳—逛街—电影
Exodus,一部大制作的电影,场面超级震撼,到现在还沉浸在电影的画面情景里,这个时候不适合写影评,还是写写年终心情。
喜欢坐在电影院里的感觉,尤其是诺大的影院寥寥几人的时候,安静地体验着百态人生,至少在那两个小时是在感受别样的人生故事和情绪,而后再重新回到现实生活,重审自己的人生剧本。
辗转一大圈,终于在一家咖啡馆找到了一空位,等待新年到来的时候,想想我的2014, 也可以说一事无成,也可以说收获很大。
这是自我改变,自我提升最大的一年。这一年,27岁的这一年,我学会了与自己相处,学会了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的交流。渐渐地习惯了寂寞,静静地建立起了生活的条理,上班之外,所有的时间都是处于独处的状态,运动,电影,艺术,写作,读书占据了我所有的闲暇时光。这种长时间的独处沉思状态让我发现了一个更高的自我,而这个自我已然成为我人生旅程的亲密伴侣。它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固有缺陷不完美,告诉我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努力地去改变自身的局限性,持续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拥有追求完美的态度。
一天下来,开心也罢,疲惫也罢,郁闷也罢,不如意也罢,回到家,回归到自我的世界,给自己充电,让自己保持清醒,不让外界的嘈杂喧嚣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让自己沉沦在物欲横流的黑洞里,不让自己落入顾影自怜的可悲的境地,不让自己沦陷在各种攀比炫耀的泥潭里,不让自己与虚伪虚假的人群为伴,不喜委曲求全,不争浮华权贵。一向追求纯粹的我,虽然还不清楚“自己是谁”的人生命题,活至此,还是清楚地了解“自己不是谁”,生活对谁都不易,为何不活得简单点…….
一个人去剧院看剧,一个人去影院,一个人去书店,一个人去健身房,一个人坐在咖啡馆写写字,记下当下的心情,似乎独处的时光俨然成为我一片诗意绵绵的土壤,我是极其享受这种状态。不一样的心情与状态去看待周遭的生活环境,眼中呈现的会是不同版本的世界。站在旧有思维的对立面去诠释眼中的人物事,大脑皮层会伸展出新的神经元,当这些新的神经细胞越长越多的时候,就有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慢慢地自然会发现自身的一些变化,在自我的探索中,感知着自己的大脑旧有的思维模式,会找出为什么会一次一次犯同样的错误, 痛苦的源泉。
年终总结(二) 外面一片狂叫声烟花声,2015新的一年来了…….时间过得真快,2009的圣诞假期,我来到了英国,也是第一次来英国,在伦敦度过了我的圣诞节,2009的最后一天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和Fiona及她的朋友们一起跨年。当时暗自发愿以后一定要来伦敦生活工作。理想的工作还需要努力加油,这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在巴黎生活学习的那几年,所有的时间都用于体验巴黎的生活了,关于巴黎这座城市的照片一张都没有,生活的照片也少得可怜,更别提写下的文字,完全没有。记下当下的感受是必要的,这些都是见证成长的过程。一些温暖的生活点滴是容易遗忘的,即使抹去记忆盒子上的尘土,也未必能回忆得起来。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都督促自己要写下来,而不是在意想里。写作其实也是一种与自我内心世界交流的修行,通过文字的抒发,无论以何种情绪开始下笔,到最后落笔时总能找到心灵的静谧,也是一个内在力量积累的过程。
在巴黎生活的时候,我养成了看电影和每晚睡前读书的习惯,曾经一年里看了120多部电影,如今,只是一个重拾的过程。
在伦敦,我养成了运动养生的好习惯,平日里游泳、跑步、瑜伽、健美操,打球,骑车,爬山等等,当然还有冥想Meditation, 冥想的好处很多,关注呼吸,觉察身体的变化。多点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其他种种功名利禄都不如健康更真实,健康才是生活最本质的东西。闲暇之余,给自己弄点好吃的;忙的时候,也得记得给自己倒腾点各种水果制成的奶昔喝喝。其实,cooking真是一门大艺术,法国人的对待食物原材料的态度如同油画家们笔下的各种颜色原料,色调比重多少极其讲究,对他们来说,出炉一道美食如同创造一件艺术作品。有这样的创意态度,生活情趣怎能不浪漫呢!
在一个国家生活过一段时间后,身上或多或少会吸取这个国家的文化养分与灵魂气息。这些软软的无形的味道在人群里会自由地散发出来,呈现出来的状态随之而不同。巴黎的我,可以充满着澎湃的热忱和奔放的疯狂;伦敦的我,可以心静如水冰冷内敛,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同的面,意味着人是可以重塑演变的。
凌晨1点30分,工作人员说店要关门了,对面的一个英国男士在临走前微笑地对我道声新年快乐,倍感温暖!我大概只能走着回家了,也不怕,到处都是人,温暖着呢!天空不时冒出五彩的烟花,不知道是不是人多的缘故,走在人行街道,一点都不觉得冷!一路上被几个醉酒的年轻英国男孩吓唬,平日里绅士的外表只有在酒精的麻痹下释放出内心的放荡不羁,我倒是觉得这时候的他们是可爱的,有人情味的。
给自己的新年礼物是:
学习音乐剧艺术表演
系统地学习钢琴
伦敦铁人三项
瑞士阿尔卑斯山马拉松
潜水
……….
还有一系列自己要完成的lists
想说的很多,累了,还是睡觉吧,夜猫子的习惯今年一定要改掉。
祝大家新年快乐!祝福你们!我会在梦里骑着千里马为各位送去新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