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李宗盛:愿你我没有白白受苦

2020-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风与海的诗i

越过山丘,遇见十九岁的我,戴着一双白手套,喝着我的喜酒,他问我幸福与否,是否永别了忧愁……

前两天听歌的时候,无意间听到杨宗纬的这首《越过山丘》,这是一首追忆青春年华的歌曲,由我很欣赏的才子高晓松创作,用来致敬华语乐坛的传奇人物,李宗盛。

对95后的小伙伴来说,李宗盛是相对陌生的,但是一谈到他挖掘、培育的歌手,林忆莲、莫文蔚、梁静茹、张信哲、五月天等等,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高晓松会为他写歌,为什么大家都会尊敬地称呼他一声:大哥。

1958年,李宗盛出生在台湾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卖煤气罐的,母亲是国中老师。虽然母亲是老师,但他却并不是别人眼中那块读书的料子。从小学开始,他的成绩就总是吊车尾。中考更是考得一团糟,离重点高中差了十万八千里。

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的期待,所以当时,他的母亲就把他送去了补习班。这个补习班保证,一定能让他考上好高中。就这样,他开始了一段悲惨的补习生活。他说,当年每天早上五点半就得起床念书,这还不算啥,最惨的是经常挨揍。老师打人根本就不用手,用饭瓢打脸,或用藤条打腿,一下打下去,跪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在这种严酷的教学下,这个补习班还真考得不错,全班只有两个人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其中一个,就是李宗盛。

没办法,家里人只好带着他四处报考。参加私立高中考试,落榜。参加教会学校考试,落榜。最后,姐姐只好说,你喜欢音乐,那就去考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吧。李宗盛便兴冲冲地去参加艺考。可当时的他光有喜欢,却没有任何准备,他不会乐器,看不懂五线谱,最后挂着两行泪跑出了艺专。山穷水尽之际,在家人的努力下,他上了一所私立工业专科院校,学的是电机专业。

有同学经常问我,读书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吗?我觉得,读书它并不是一条路,而是坐落在我们人生不同阶段的加油站。如果你很早就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那即便大学肄业,凭借后天不断的自我学习,你也可以生活得很好,比如高晓松,比如比尔盖茨。只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人,青春年华里都是无止尽的迷茫,即便李宗盛也不例外。而越是迷茫,就越不要过早的辍学,因为我们需要时间缓冲,是的,在经历社会残酷的洗礼前,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自我,培养独自快乐的能力。

生在那样的家庭,李宗盛是相对幸运的,家人没有因为他成绩不好,就放弃他,而是锲而不舍的让他接受教育,还给喜欢音乐的他,买了把吉他。事实上,上了工专后的李宗盛,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学习成绩依旧很差,长得也不好看,学校的老师和女同学没有一个愿意理他。那些日子,他很孤独,可也正因孤独,他抱着那把吉他,一头扎进音乐中。

再平庸的人,身上都蕴藏着钻石。要想找到这颗钻石,你一定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喜欢什么,手工艺?下厨?画画?书法?抑或者写文章……不要因为它看起来太过普通,就将它删除。若你真的喜欢,那就好好投入,就像武林神功也需要潜心修炼一样,一旦你的任督二脉被打通,之后的灵感就会源源不断,这就是所谓的天赋。我想,大学对李宗盛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他在这里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心无旁骛地钻它,并将其发展为自己的天赋。

1976年,台湾举办首届校园巡唱会。李宗盛和同校的学长参加了这次比赛,两人因唱“原创歌曲”而火遍校园。很快,又有新的小伙伴加入,三人成立木吉他合唱团,并发行了一张《木吉他作品全集》,成为校园民歌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五年的专业,李宗盛读了七年,留级两次,依然没能修够学分。最后,他仰天长叹,退了学,当初组建的合唱团也因各自毕业而解散,21岁的他回到家里,跟着父亲卖起了煤气罐。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把梦想卖给现实,而是从生活中取材,将成长写进歌里。

他在《沉默的人》中说,“世界是如此喧哗,让沉默的人显得有点傻,这些人是不能小看的,如果你给他一把吉他。”再比如,《阿宗三件事》里写道:“在还没证实我有独立赚钱的本事以前,我的父亲要我在家里帮忙送瓦斯,我必须利用生意清淡的午后,在新社区电线杆上绑上电话的牌子,我必须扛着瓦斯,穿过臭水四溢的夜市。”就这样,他一边卖着煤气,一边寻找着点燃音乐梦想的机会。这段日子虽然过得很辛苦,但却赋予了李宗盛性格中比较市井的一面,不爱读书的他,学会了从凡人的生活中观察人生,也写出了很多贴近大众的作品。终于,他自荐进了一家餐厅,做起了驻唱歌手。

其实,所谓的幸运,只是机会恰好撞上了你的努力;如果没有能力,再多的人脉,再多的机遇,和你也没有关系。

在餐厅唱歌期间,他认识了宝丽金唱片的小歌手郑怡,并在机缘巧合下,受到邀请,帮她制作音乐专辑。不久,《小雨来得正是时候》横空出世,这张不被任何人看好的专辑,竟然火得一塌糊涂,被评为“台湾歌坛百张最佳专辑”。两年后,他又为当时已经很有名的大牌歌手潘越云写歌,并进入滚石唱片公司任职,那个“看上去没有出息”的李宗盛,从此在音乐圈站稳了脚跟。

后来,他遇到了很多千里马,并帮助他们提升音乐造诣,成为华语乐坛当之无愧的伯乐,他有过两段并不长久的婚姻,但都爱的轰轰烈烈,他也会遭遇人生的低谷,抑郁烦闷,再后来,他选择和那个痴迷功名的自己诀别,成为一个制作吉他的匠人,一个好爸爸,好儿子,回归到最普通的家庭生活。

在读高中的时候,我们身边一直充斥着两种言论,第一种就是读书无用论,人们喜欢列举一些学历低,但是赚很多的人的事例,告诉我,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将来还不是给别人打工。还有一种就是高考万能论,你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完了,考不上好的大学,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这个好是指那些社会地位高,有面子的工作而不一定是你喜欢的。可是别人不管,他们就是要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其实,这两种言论的背后,说白了,都是极端的功利主义思想,他们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人,也没有把我们当成一个人。

受这些言论和思想的影响,我看到很多的孩子在花样的年纪,给自己贴上了废物的标签,自暴自弃,甚至患上心理疾病,何必呢?人生是我们自己的,没有人有资格要求我们必须是什么样子。之所以和大家分享李宗盛的故事,也是因为他活出了人样。前20年,他没有因为成绩不好就自甘堕落,反而努力地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让自己充实快乐起来;后20年,他在音乐圈,矜矜业业,不玩儿潜规则,简单做人,认真做事儿;40岁之后,他又告别浮躁的社会,归于平凡。他的一生,起起落落,但都是围绕着自己出发,而不是被身边的声音左右。

鲁豫采访李宗盛的时候,他说,我的座右铭是:我们的爱若是错误,愿你我没有白白受苦。人生的苦是跑不掉的,不管是情感还是事业,你迟早有一天会遇上。所以,人终究要学会和自己和解。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不是非对即错,很多事情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学会跟从前的自己告别,对行路遇见的人慈悲,然后嬉皮笑脸的过完我们野草一般又韧性不减的一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