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风流人物

2022-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往日明月
有多少风流人物

偶尔来到简书,看到简友文章《二十四史》,略感欣喜。
于是在文后回复:

梁启超曾言: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某伟人也说二十四史一半是假的,但他却异常爱读史。
郭公说他看过二十四史也不能全信。
若非专业研史,仅读前四史足矣,或者再精简一下,只挑太史公《史记》和温公的《资治通鉴》,这样小橘子的精力就能跟上了。

若要增加难度,中华书局的繁体竖排版最佳,不然就挑中华书局的文白对照版吧。


最近几年也算读了些历史类的书籍,有学术性的专著,有民间讲史,也有新时代的自媒体讲史,对历史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比如我看一年前在某历史书籍中写的评论,现在读来就觉得当时很幼稚。

早期对于历史的兴趣,无非是王侯将相文人墨客,为其精彩故事所吸引,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触动。也动过写历史人物故事的念头,终究未能成行。

近现代某伟人有首词《贺新郎·读史》,私以为概括得太好了: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不过此词最后几句也是过于自我陶醉了,说盗跖、庄蹻、陈胜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才是推动历史的关键动力,他们揭竿而起,反抗剥削阶级,好直白的歌颂呢,不过这其中的历史背景不适合在简书表达。

有人说读史使人明智,应该是有道理的,就像我喜欢的一句话:

如果你看不清当下,就读读历史,因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如果你看不懂历史,请看看当下,因为历史正在重演。

之前读《王安石传》,仿佛看到了现代个人信用体系崩塌的影子。

王安石变法中有一条青苗法,其中农民可以低息向政府借贷,然而有些农民从城市借到了钱,却带不回家。
既然民间高息放贷被政府替代了,那地方官员总要想办法把这钱再赚回来吧,于是在沿途开设酒楼、安排歌舞表演,农民伯伯哪里受得了这刺激,还不乖乖把钱交。
这里没有强买强卖,也没有横征暴敛,只有所谓的市场手段。

苏轼当时有首诗《山村五绝·其三》,对此极尽讽刺之意: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这“青钱”即是青苗法借贷来的钱,转眼就空了。

这青钱像不像现在门槛极低的银行或民间的小额贷款,这酒楼歌舞像不像过度的物欲消费呢。
这钱真是让他们想多风流有多风流!此处的“风流”和上面那首词里的意义可就完全不同啦。

最后倾家荡产的农民,找谁说理去呢,难道还能怪政府不作为么,怪市场诱惑太多么,怎么不怪自己没有原则呢?


嗯,还是要多读读历史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