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 朝朝盐,晚晚蜜,跟着《延禧攻略》学食补!

2018-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盐道文化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 宋•苏泂

8月23日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谓暑天停止或者结束。

处暑气候

处暑节气,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寓意着农作物成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处暑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寒”,但“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导致晴雨天、昼夜温差加大。

处暑养生

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中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开水加点易溶的雪花盐,可以有效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而蜂蜜能润燥,早晚饮用可预防秋燥。

另外,处暑养生饮食宜以养阴生津、益气保健为主。

跟着《延禧攻略》学食补

随着《延禧攻略》大火,清宫美食也跟着火了一把,无论是魏璎珞连吃七碗的藕粉丸子,还是愉贵人最爱的“海生包尔斯克”烤饼,都引得观众们流口水......

而在历史上,乾隆年间皇家对饮食的考究程度,的确是到达了顶峰,深谙养生之道的乾隆也成为了中国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那么,乾隆的食谱中有哪些美食适合处暑时节呢?小编就来帮大家扒一扒!

1、 鸭肉

推荐理由:《本草纲目》记载鸭肉“填骨髓、长肌肉、生津血、补五脏”,是“贴秋膘”最适合的选择,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

翻开前清留下的食单,乾隆的菜谱里有多达55种鸭膳,包括鸭子火熏萝卜炖白菜、八仙鸭子、燕窝莲子火熏鸭等。

在北京,处暑节气都会吃处暑百合鸭,做法很简单。将百合和芡实洗净,鸭肉切块;煮沸的清水倒入炖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炖上两个小时,下雪花盐调味就完成了。

2、燕窝

推荐理由:燕窝是滋补圣品,能够滋阴降火,缓解秋燥。

在剧中,舒贵人准备将“血燕”进献给富察皇后,传言说“血燕”因含金丝燕之血而被认为是进补佳品。

事实上,“血燕”的成因是岩壁中矿物氧化所致,它的质素、香气和成分其实不如白色的燕窝。

处暑节气,最适合吃冰糖燕窝粥,将大米洗净,加适量清水烧开,转小火慢慢熬,熬至八成熟时加入冰糖,待糖融化再把发好的燕窝轻轻放进锅中,略煮几开即成。

3、银耳

推荐理由:中医认为,银耳味甘淡性平,能清肺之热,养胃之阴,适合处暑节气食用。

银耳莲子羹可以说是皇上和嫔妃宫中“常客”了,无论是在《延禧攻略》还是其他清宫剧,都频频出镜。

用冰糖、银耳各半,放入砂锅中加水,以文火加热,煎炖成糊状的“冰糖银耳汤”,透明晶莹,浓甜味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