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CEO

真自由预习作业01-你今天痛苦了吗?

2017-07-25  本文已影响70人  滴落先生

先说感受:区别于前几天的作业。
直观感受,相比于其它同学,听完课后的第一感觉是自己并没有理解得太好。

首先,对于自律的表征把握得不够精细,比如自律的理解,与自控与意志力的区别。
其次,对于满足感的理解,也不足够,既然是满足感,为何我需要需要延后?
最后,为什么我们下意识地都要想逃避?有大路不走,偏偏要走小路?
总体而言,有太多的为什么需要澄清。
于我而言,没有理解,接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之中,第二天马上就忘记了。

永澄老师讲过,本课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少有人走的路》,于是检视阅读一翻,
第一章就是有关于自律的,约50多页。半小时足以完成阅读。
深知英文译本最大的缺陷就是当中对原意往往会有取舍,所以顺路把英文原版《The Road less Traveled》的第一章又读了一下,再回归到原来的课程笔记结合来看。
再把《得到》上成甲老师的《自控力》的解读又听了一次。
才开始有一点理解老师的讲话。

一、自律的原意

1.1 形似神不似

在《The Road less traveled》译为Discipline,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译为纪律。
参见Wikipedia上面的解释:

Discipline is the suppression of base desires, and is usually understood to be synonymous with self-restraint and control. Discipline is when one uses reason to determine the best course of action regardless of one's desires, which may be the opposite of excited.

这里的Discipline的含意大概包含以下几层。

  1. 对Base desires的压制。
  2. 通常被认为是自制(意志力)和自控力的同意词。
  3. 最后一句是重点:

自律的使用者可以抛开底层欲望用理性去选择最好的行动过程,尽管与所受到的刺激走的可能是相反的方向。

1.2 八大误区

结合解释中的1与2,和老师给出的表来看。
自律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自控和自制的同意词。
无怪乎,
我们认识中对于自律有很多误解的关键字:
重复、每天做、机械、放弃、自律=意志力=自控力。

比你成功的人,依然比你更努力去学习。大概并不是他的自控力与意志力比一般人强,而是打从心底里,他们就有在底层欲望面前,更多自由选择能力。

如果做到了前两条,我想大概能做的只是学会了使用意志力和自控力进行忍耐。
而自控力与意志力就像是电池,每天都是限量发售,用完即止。
但是,自律的本质不同,是一种对人类天性的重构。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当中告诫的一样,除了忍受这一种选择之外,
还有更高阶的选择,就是成长,而且这种能力更为本质,几乎不需要消耗额外能量。

第二天性的构造权

自律本质一种大概是一种成长观。一种自由选择的能力。
分身术中,我们学会了识别“小我”--第一天性的各种非理性与表现模式。
在真自由中,我们学到自律,就是为了可以构造属于我们的“第二天性”,从而达到更为自由的选择状态。

思考一下老师的定义:
自律是一种有意识的,尊重现实的、承担成长责任的,把痛苦转化为快乐的能力。

一切的根源,都源自于对痛苦的理解。

二、遇见三百万年前的自己-第一天性

智力从猿人中脱离的一大动机是:我们有共同的想象能力,进行分工合作,群居生活。
小到家庭组建:戴起戒指,你憧憬相濡以沫的一辈子。
大到企业系统:你愿意为老板工作,是因为想象你一个月后有工资可领。

在原始的社会当中,我们群居,过着一起狩猎采集的日子。
在《人类的演化》邓巴教授的研究指出,我们一开始是通过互相整理毛发建立纽带的。
在《人类简史》中,赫拉利指出一类社群中是靠Gossip(流言,小道消息)来维系的。

所以,在过去的日子:
对外面临的生存压力是:贪生怕死,或战或逃,趋利避害。
对内面临的生存压力是:你的社会地位,你的权力位置,你的资源分配多寡。(争取在社会链条上更高的地位/评价/认同。)

在过去的背景下,自然选择的奥卡姆剃刀留下了我们的认知的动机原型:TMBRT

对外趋利避害,对内注重别人对你的评价,担心自己的社会地位。
所以,当遇到问题时,你会下意识考虑退缩。
遇到那些可能的威胁时,你会选择不动,形如鸵鸟。
如果遇见别人的评价对你不利时候,你会反击,而不冷静思考。
甚至有多少次因为起床晚了一小时,就马上自我评价--我不够自律,
回到被窝当中,抛去问题,抛去烦恼,一睡方休.......

在几百万年后,当我们在逐渐摆脱了对外的生存压力之后。
集合过去各种默认设定的第一天性,依然在我们大脑占据,代际遗传。
新生儿的怕蛇不怕枪,尽管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我们心中的怕与爱,与几百万年前的祖先,并无二致。

三、反脆弱与RM值

3.1 第一天性的灵敏度

我相信,在分身术当中,从信念、情绪、语言中的觉察就深深领悟过,
什么叫I has no hestiation,什么叫“不管三七二十一”。
原始丛林的法则,放在朝九晚五,选择过载,频率节奏极快的今天。
对于TMBRT的模型的触发变得更快,更可恨的是,这个模型还是个正反馈。
所以,反馈的核心是"大象",“小我”,“第一天性”.
虽然居住环境好了,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更多,也更复杂了:

吃好住好,你的情绪没有同步变好。
吃好住好,离婚率也依旧同比增长。
吃好住好,心理咨询依然络绎不绝。

背后是否有一个逻辑在不断警示,第一天性在这个版本下的种种不适呢?

3.2 推迟满足感背后的原理

从书中写的几个常见的坑,每一个我似乎都泥足深陷

(1)尽快缩短自己与问题相处的时间
(2)希望问题自行消失--更低级,更具破坏性。

**自我客观评价一下,
自己是典型的有目标,但却逃避痛苦的状态。
要想解决“差不多先生”状态的方法,第一步是不逃。
**

书中的原话是
当问题触发自我意识的时候,就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体验。
为了尽可能早地面对它们,意味着推迟满足感,放弃暂时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会获得回报。现在承受更大的痛苦,将来就可以得到更大的满足感。

第一步,“不逃”
Trigger,用自我意识中止第一天性的动机。

第二步,“选难的路”
改变Motivation的取向,刻意训练,忍受不适感,通过反脆弱的特性,培育第二天性,即新的动机取向。

第三步,“未来得到更大的满足感”
选择了别的Behavior,得到更好的Reward,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通过推迟的满足感,去降低第一天性的触发阈值。
通过享受更大的满足感,品尝更好的胜利果实,加强对重构后的第二天性的触发器的反馈敏感度。

这种训练方法,似乎就是一种逆潮流的思考,
当所有人都讲求唯快不破,你却追求慢才稳定。
自律被刻板地认为是机械、重复、每日打卡、反人性。
但如果你理解了第一天性的各种Bug后,多数人的理解又何足挂齿?
所以,这条路注定是少有人走的路。
你与我才刚上路,是否能够成为少数人,还要到实践中不断检验。

3.3 痛苦背后的增长逻辑

如果去过健身房练过肌肉,相信很多人第一个学习的理念应该是RM值。

无论何种理论,必需承认的是前假是,人生有很多种活法。

而走少有人走的路,通过自律活得自由的理论依据就是人所具有的反脆弱特性
“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天将降大任前的苦其心智,饿其体肤”。

比如,练肌肉的素材是重力,标准是RM值。
即对某个动作,在某个重量上,你能做到力竭时候最多能做几组。
越练越强的秘诀,就在于每次你都需要做到力竭,超越你原来的极限,让身体肌肉得到撕裂式的重建,新生肌肉得到比原来更多的过度补偿而更为强大。
能使你抬起更大重量的不是假装胜利,而是承受痛苦到MAX值,下次再放大,不断循环。

茶杯与人不一样的地方,大概是跌倒之后。
前者己经粉身碎骨,而人只会感受到痛苦,下次爬起来更快。

正因为人这种反脆弱的特性:
通过健身,我们会越来越强壮。
通过困难,掉一层皮,我们会成长。
通过自律,我们通过直面痛苦,不去逃避,
可以使我们的触发器与真实世界同步。

3.4 对前置问题的自我理解

通过分身术-语言、情绪、信念,我们己经可以有能力觉察大象的模式与意图。
那么去培养与大象的同步率的最好方法,便是向它喂养问题,刻意训练。
素材可以是“问题”,甚至是那些你认为产生“痛苦”感受的东西。
训练的主体是你,而非它人。
而问题则需要抽丝剥茧,直击本质。
回看自律循环。
推迟满足感-直面现实-承担责任-承诺改变-采取行动。
对于“痛苦”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我才能理解以下问题

(1)为什么是自律是少数人的选择?
因为活法有很多,选择直面痛苦只是其中一种方法。
选择推迟当下满足感,在未来享有更大的满足感。
目的:是为了驯养大象,调配出合适的反应阈值,培养第二天性。

要相信生而为人有反脆弱的属性,这是增长与成长的逻辑。
有人居庙堂之高,责任之大,承受压力为的是为自己的成长背书。
东方桃花源,西方嬉皮士,选择不参加游戏,也能活得自由快乐。
在底层信念上面,没有正确的道理,
走这条路只是一种选择,不是一种对与错,高与低的抉择。
我的信念是相信永澄老师,相信反脆弱的成长方式。
所以,自律这个词可以很好地接合到我的系统当中,成为一种底层信念。

(2)为什么需要直面现实?
因为你己经知道了“痛苦”的真相。
对内--我们会逃跑。
对外--我们会假装胜利,拒绝失败评价,担心社会地位下降。
为了逃跑,意识会加上不应该有的滤镜,拒绝失败的反馈,假装懂了,假装胜利。

而从价值的层面来说,正负反馈的本质其实并不二致,
而负反馈有时候含金量更高,可以照量盲区。
直面现实,是将大脑对现实的修饰去耦,认清真相是什么。
横亘在面前的高山还是大海,是猫是狗,是狼是虎。
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与意识,打断第一天性的运行。
不逃跑,挣开眼睛。
不评价,客观分析。
直面现实,是与“痛苦”共处一室是看清“痛苦”本质的第一步。

(3)为什么要承担责任与承诺改变?
我想这是上天唯一留给人们的最公平的礼物之一。
达官贵人,贫民百姓,中产阶级。
生而为人,正是有了以上种种不完美的第一天性,
正是每一个人都有了这样的无法假手于他人心智成长的需求。

所以,我们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因为心智成长之路,自律的使用熟练度,
是一种面对未来的可增值手段。
这一点,跟你是否有一个有钱的爸爸,相关性不大。
但至少,成为一个承担责任与说到做到的爸爸,可以在潜移默化,影响他人,影响子女。以身作则,让孩子与你更加形神相近。

四、FACT模型

方法都摆在这边了。当思考清楚每一步的意义之后。
感受此模型大脑中的立体化了。

F-直面现实:Face to the reality。直接面对自己现在的现实,即便自己如何不喜欢、不愿意、不舒服,都不要再逃避。
A-承认责任:Admit your responsibility。承认自己的责任,告诉自己说:“是的,无论如何,这是我的责任!”
C-承诺改变:Commit to make changes。做出承诺要去做出改变现状,无论多困难,都要做出尝试。
T-采取行动:Take actions。行动起来,一切就会变的不一样,试试看!

五、总结

写完作业后,想起来桥水资本的投资人Ray Dalio 在
《Principle》中写到的一个信念。
痛苦是自然对你所做事情有效果的最好回应。

如果写作业不痛苦,那代表思考没有到位。
如果处理工作不痛苦,那可能代表工作没有价值。
如果推迟满足感不痛苦,那可能这种满足感对你是没有价值的。

凡事在担心是否有效果之时,不妨先考虑一下,你今天痛苦了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