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解决问题的完整套路麦肯锡读后感
我们经常觉得,自己的大脑里是一团乱麻,不知道自己各个方面考虑周全没有,总选不出一个自己觉得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常常陷入焦虑和恐惧之中。我们迫切的想要解决问题,却往往都不知道问题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析问题,而分析力的基础就在于逻辑思考能力,逻辑思考可以说是无论从事什么业务都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这本书在梳理逻辑思考完整体系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具体阐述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其背后的分析本质,旨在帮助人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高杉尚孝,是日本知名的全球战略顾问,曾任职于麦肯锡、美孚、摩根大通等世界一流企业,协助美日跨国企业与金融机构拟定经营策略及并购计划,并在美商咨询顾问公司担任常务董事,从事全球人力资源开发业务。目前在逻辑思考、商务写作与交涉等领域从事企业研习、培训与写作工作。著有《解决问题的理论》《压力管理的实践理论》《交涉的实践理论》《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等书。
问题的本质以及分类
想要解决问题,我们先要学会辨认问题,继而了解可以用怎样的策略去解决。做问题分类的时候,我经常会在脑海里幻想一个平地,地上有个坑,如同下图。实线代表你现在的实际状态,虚线代表你预想的状态。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中提到,我们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恢复原状型问题。是指现在与过去的状态之间出现了落差,而原本的状况是你期待的情形,因此需要恢复原状。就好像是一个平地上有了坑需要填补一样。
我们需要分析原因,并检验这个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将发生问题的对象与其他没有发生问题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差异。
防范潜在型问题。这是相对于显在型问题而言的,是指现阶段尚未产生损害,但未来可能显在化的问题。这就像是平地上有个虚幻的坑,我们得在它出现之前灭了它。
我们需要假设可能发生的不良状态,并从上而下的思考引发这一状态的诱因。或者从下而上从需要注意的个别因素入手,分析可能的不良状况。
追求理想型问题。发生的原因在于现状没有满足期待的状况。那就是平地上有个向上的虚空,需要想法子把它变成实际。
首先需要具体化这个理想的形象,从健康家庭兴趣职业各个方面去勾勒,把这个虚空给凝实了。看清楚这个理想是什么之后,再去判断自己是否真的要追求它,考虑实施的实际成本与机会成本。如果确定了要做,那么,设定达成期限,列出必要条件,学习相应知识技能,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然后去做。
问题的本质就是现实和理想有差距,而解决问题,就是把这个差距减小进而消除。
从发现问题到想出解决策略
光了解问题分类还不行,我们需要了解从发现问题到想出解决策略的整体流程,以做到心中有谱,随时检测自己目前处在哪一步阶段,该继续往哪走。《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中给我们做了很全面的梳理。
发现问题环节,可以使用SCQA(情境-冲突-问题-答案)设问法。这是一种通过对当事者的心理及状况的描述,依照SCQA进行设问的方式刻画出课题的问题接近法。作为结构化表达的工具也颇为盛行。课题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决策的范围。
随后需要情境分析法制作脚本与可选方案。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考虑不同风险因素进行心理预演。并将风险因素进行不同组合形成各种未来可能产生的情境————书中称之为脚本,并根据不同情境得出相应的替代方案。其中关键在于要如何去罗列和分析风险因素,这需要用到MECE法则,这也是分析的关键,在后面部分会讲述到。
评价可选方案环节,本质上其实是建立量化打分体系。首先需要明确选择方案的指标,并设定所占权重比例,对方案依指标进行打分,将指标权重比例与对应分数相乘,得出所有指标的得分并相加便是该方案的总分。把所有方案按照这个方法打一遍分,取综合分数最高的方案。
举个女性最容易选择困难症的例子————买衣服。有好几件衣服看起来不错,可是无法决定到底买哪件。
我们看重的指标有价格、版型效果、衣料质地等。根据我们的个人偏好,假设权重比例分别设定为50%、30%、20%。那么拿到一件衣服,我们分别在这个三个指标上进行打分,例如70、60、80。然后与对应比例相乘后相加,即70*50%+60*30%+80*20%=69分,这就是这件衣服的综合得分。通过比较不同衣服的综合得分,选择最高的进行购买。虽然在实际买衣服时应该没有人这么决策,但换了商业上选择战略等重大事项时,这种决策方式是可以较为全面的做评判的。
不过任何方法都有局限,高杉尚孝也强调,即便是胜出方案,也要再次考虑它的负面影响。比如得分最高的那件衣服要是只有国外才有得买,那就很不划算了。
分析的本质与其思考方式
在制作脚本环节,分析事件中的风险要素是一步关键棋。《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中对分析作出了如下定义。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分别加以考察,并思考各部分的相互关系的认识活动。
分析的意义在于通过认识事物或现象的区别与联系,细致地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高杉尚孝提到,最能够表现分析本质的是MECE思考原则,即相互排他性与集合网罗性,指拆解后的各个组成部分“不重复、不遗漏”的状态。这个方法是麦肯锡思维过程的一条基本准则,最初是由麦肯锡的女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
核心思路就是我们在进行问题定义的时候,要能够通过逐步分解的方法把问题的所有要素全部定义清楚,而这些要素之间又没有交叉冗余。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要分析小王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可以从他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兴趣爱好、专业技能、个人习惯等多方面去收集信息。这里重要的其实是,要先由特殊个性联系到抽象共性,然后以抽象共性普遍具有的特性来进行拆解。小王首先是个人,人都有那些属性,这就是进行分解的基础。
而关于完全穷尽分解,不同的课题关注点对应的分解方向也会不一样。例如我更关注一道菜是怎么做出来的,就会按照做菜的先后步骤进行分解;而当我更想知道这个地方都有什么菜,我就会去按照热菜凉菜点心主食这样的方式去分解。所以先前强调要重视课题的选定,这往往会决定决策的范围。
而关于相互独立,是建立在同一类别的基础上的。为什么你会把一个人分类为男人和女人,却不会分类成男人和老人,就是这个原因。在同一个层次进行分类次啊有可能做到相互独立不混合。
除了自己按照MECE原则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符合MECE原则的框架来提升自己的分析力。这里不多做赘述,可见结尾所附整理图。
分析过程中的心态问题
比起不知怎么做决策,大多数人无法决策的原因还包括心态问题————面对危机无法保持平常心。
在危机面前保持平常心与我们事先如何看待危机有较大的关系。在电视剧和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主人公在危机发生后一脸呆滞的喃喃自语:“怎么可能,为什么偏偏是我遇到这种事。”
这其实就是一种死脑筋思考————之前认为这种危机绝不可能发生。但都说活久见,人活得久了啥事都会遇到。
失去平常心的后果都大同小异。不停的否定现实,耽误了解决时机;不想着怎么解决问题,先去追究这是谁的错;大受打击后破罐破摔,绝望的认为无法解决任事态恶化。
保持平常心看待危机相当必要,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告诉我们:
1、表达你的愿望,包括你希望发生的状况和你不希望发生的问题。
2、承认所有可能性,虽然不希望不良状况发生,但是并不否认它可能会发生。虽然希望事情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但并不一定就能心想事成。
3、理性评价现实情况,确实现在的不良状况给你带来了不少困扰,但是绝对不是“最难以承受的悲剧”。
4、否定绝不退让,对于不希望发生的问题,不采取绝对否定的态度。
接受一切,乐观看待现实局面。人活着,谁没个高潮低谷不是?一切都会过去。
全书整体逻辑非常清晰,先是概述了问题分类与相应可采取策略,继而全面梳理了从发现问题到想出解决策略的流程步骤。作者重点描述了最能体现分析本质的MECE思维法,并提供了可参考的成熟模型。还对于分析过程中会出现心态问题的原因做了说明并提供了解决方法。
读完整本书,我的感触可以总结三句话:
承认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保持平常心。
分析要素时符合MECE原则,不重复不遗漏。
理性评估利益与成本,承担决策后果。
当我们做到以上三点时,其实看待世间诸事的视角的心态都会大为不同,不光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上升,你自己也会变为一个更加理性,更加包容的人,我们之所以迫切的去解决各种问题,不正是想过我们想要的生活,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么?这或许才是《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这本书真正的期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