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0.001秒
“你重新与对方连接,可以当作什么都不知道,OK?”刚下完课,微信上L发过来一个转接项目的邀请。
“OK!”就在我准备习惯性回应时,有那么一瞬间听到一个声音:“这不真实!不可以!”
于是,我的回答替而代之是长长的说明,一是可以接受这个项目,二是如果要跟对方装作什么不知道,我的回答是:“No way!”
这是跟随宝蕊老师在《伴侣辅导》四天课程后,给我们布置的第一个作业——真实!。
什么叫社会生活?不少人回答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虚与委蛇,粉墨客串......。不怕大家笑话,在我刚入职场时,有朋友好心送了本《厚黑学》,大意是宣扬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
似乎如果真实是极不安全的,可当面具跟脸长在一起,你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那个所谓的安全对你又有何用呢?
走向0.001秒1、一切皆有缝,能让阳光照进来吗?
1秒钟你能做什么?1分钟呢?......你恐怕觉得做不了什么,因为它太短了。
可是如果有个老师告诉你:不,你在0.001秒就能取得进步,你会不会觉得,瞬间生命被无限扩展开来。
在动画片《圣斗士星矢》里,我最崇拜圣斗士紫龙的师傅童虎,觉得他最智慧。只是搞不懂他为什么总是静观瀑布。
在《修炼轨迹》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佛教认为,思想就如同瀑布,你看着瀑布,只见水滔滔流下,直泻千里。它就像水的帘布,但是每个人都知道,瀑布是由水滴组成 。
思绪也是同一个道理。我们的心念迅速运行,我们感知到的心念如同瀑布。但是你若能做到知,做到止,你就会了解,心念只是是许多小水滴。
南怀瑾大师说:心念一个又一个流逝。大多数人看不到心念与心念之间缝隙,心念在每个瞬间变换,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心念所欺骗,并把自己的心念当作真实。
当我们想要赖床时,当我们为逃避找借口时,当我们指责都是别人害的......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看到念头珠玑四溅的每个空隙。
修身七个层次便是:知、止、定、静、安、虑、得。
“算了,再睡一会儿吧,不是我不想起床,是今天太冷了!”
“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儿,天塌下来,自然有高个的人顶着”
“不是我要说你,是因为你做的太过份了!”
.......
我们内在似乎自动下载了一套程序,当思维一团一团的来,自动化的反应就呈现。其实每个想法和情绪之间,它是有0.001秒的距离。
影片《蜘蛛侠》里彼得帕克被一只脱逃的蜘蛛咬伤后,他拥有奇妙超能力之一就是看到对方攻击的拳脚动作慢得不可思议,于是他轻易做到在对方下一个攻势之前行动,瞬间把对方击倒。
而在课上,老师教会我们的是,拿起自己的责任,在惯性反应和当下醒觉之间造成一个暂时性的反差,打断了旧有的连锁反应,你就进步了,你的转化也就发生在内在时间的0.001秒。
“管它呢?起床再说”
“先不要跟别人比,我可以做点什么?”
“闭嘴,你就是想证明自己情有可原,而摆脱自责。”
.......
观察到负向的模式,转化成正向的行动,而在行动中又拿到了正向反馈,于是能量便开始重新启动高频率振动起来。
走向0.001秒2、你吊瓶的针头,管好了没?
“花儿问你爱哪里来?”
你说你不知道
草儿问你爱哪里来?
你仍然摇摇头
我知道爱不在花丛中
爱不在草坪上
爱在你我内心深处
随着微风吹过来
“我们来跳个双人舞吧?”晚上,我拉起先生的手,理工男的他跳完后,哈哈大笑:神经病啊!谁教的?
但我能感觉到,他情绪好转了。然后我们开始交流关于孩子顶撞爷爷事件处理的不同看法。
“我不该那样对爷爷......”当首先用心听到,而不是去评断时,孩子开始反思。同时我也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歉意,而不是用我认为的正式的方式。
虽然我极力想要建议她,但我知道,那是我有个操控的心,想把针插在她身上。
从共生实践 ——排他性的相互滋养到权力抗衡时期,再到学习、空乏转化期直至最后的独立-连结,亲密关系的四个时期,老师用“拿着供给维他命的吊瓶”来形象比喻。
在蜜月期,彼此将心理理想形象投射在对方,彼此吸食对方吊瓶里的维他命 ,甜蜜又满足。
接着,所谓“真实”的自己出现,彼此都认为自己更应该得到更多维他命,于是拼命把把针头插到对方的吊瓶上,都争取自己是应该优先被爱的那个人。
吊瓶撞击的砰砰直响,摇摇欲坠时。我们开始去了解自己的吊瓶和针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再抗争下去,吊瓶眼看要碎了。最后,如何让自己吊瓶里充盈起来,而不是一味的把针插对方那里......。
在界限与规则中,从真实达到真实性,我们学习到如何将情爱变成爱情的过程 。
“痛苦是生命的盐。”我们需要从身体,心理,精神不断的穿越关系围城里迷雾,我们要从别人身上找到参照而不是比较,抱怨,指责.......。停止手中戳向自己和他人的刀,你方能站立起来,一路向前。
3、别人说我不好,那又怎样?
“stop!停止自责”、“stop!停止抱怨!”这既是一个警铃,又像一个宣誓的承诺。
人的自我攻击真是无处不在,“你看你脸上又长痘了,难看啊!”、“这还要老人提醒,你真不是个好妈妈!”......我不够好,所以不值得被爱,我不够好,所以不配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观察对象被观察者影响”,我们往往以为是外在事情让我们糟糕,其实是我们不断 “输”给自己。既然我做什么都不行,都有风险,那么不作为似乎是一个最没有风险的选择。
在课程的第一天,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不置可否,因为我怕回答错,所以我选择不表态,其实这等于放弃自我成长的机会。
“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想考试吗?因为我不想做任何努力,这样我就不会失望了。”A同学一语道出,以种种理由拒考律师证的真实原因。
什么年纪大了,要带孩子,经济不允许,黑幕太多,没有后台考了也用不上.......这些无力改变生活逃避方式全是我们为害怕体验失败而创造出来的。
“别人说你不好又怎样呢?”老师一句问话,得到大家几秒钟的沉默,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我们只觉得别人说你不好,就有想死的感觉。只是一味的陷入到那个感受无法自拔。那个情绪不是你,那个念头不是你,我们忘了。
“死于原生家庭,重造你自己的原生家庭”这是你的责任,去做,去行动,去尝试,虽然你的自我可能被撞击的七零八落,那又怎么样,你重造再生的机会就来了。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失败了8000多次.曾有人讥讽他说:“你失败了8000多次,真了不起!”爱迪生却坦然地说:“先生,你错了,我只不过是证明了7600多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而已。”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呢?课程结束后,我们彼此拥抱,热泪盈眶,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那段雷德的话不断响起——
我希望我能成功到达目的地。
我希望能见到我的朋友,和他握握手。
我希望太平洋和我梦中所见的一样蔚蓝。
我希望.......
“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大家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