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友会中医临床医案

陆教授教你湿滞经络着痹疗法!

2017-05-24  本文已影响10人  董小针

湿滞经络着痹

陆瘦燕针灸医案

陈女士,20岁

初诊1964年5月16日

【主诉】

左腿腓肠肌肿硬疼痛,行履滞重历已七年,治疗以来,肿势尚未消退,按之坚硬呈条状,今年二月体检时发现左肺有结核病灶,故休养在家。平时疲劳后即感腨部酸楚,困於久站,更由于肺气不足,时易感冒。

【查体】面色尚润,略有恍白。

【脉诊】脉细濡。

【舌诊】舌苔薄腻,边若锯齿。

【辩证】

病先受於太阳,湿邪稽留,病久络疏,瘀邪互滞。

【治则】拟标本两调。

【取穴】

肺俞(补,双)、脾俞(补,双)、阴陵泉(泻,左)、合阳(泻,左)、委阳(泻,左)、承筋(泻,左)。

【手法】

捻转,背俞不留针,其余留针加温,承筋拔罐。

二诊1964年5月30日

【初诊疗效】

治疗以来,两侧腓肠肌痛势大减,坚硬略消。入暮咳嗽较多,呼吸时胁肋稍有隐痛。

【脉诊】脉细数。

【舌诊】舌苔薄腻。

【治则】再培土益肺,理湿蠲痹。

【取穴】

脾俞(补)、肺俞(补)、膏肓(补)、太渊(补)、阳陵泉(泻,左)、合阳(泻,左)、委阳(泻,左)、承筋(泻,左)、委中(泻,左)。

【手法】

捻转,背俞及太渊不留针,下肢穴留针加温,承筋拔罐。

三诊1964年6月9日

【二诊疗效】咳嗽已少。

【脉诊】脉滑数。

【舌诊】舌苔薄滑。

【治则】再拟益肺清热,理湿消肿。

【取穴】

肺俞(补)、太渊(补)、阳陵泉(泻,左)、合阳(泻,左)、承筋(泻,左)。

【手法】

捻转,背俞不留针,其余留针加温,承筋拔罐。

四诊1964年6月20日

屡施益肺理湿法,病去七八,摄片见肺结核病好转,唯久病正虚,伏邪内蕴,再拟标本两调。

【取穴】

肺俞(补)、太渊(补)、膏肓(补)、阳陵泉(泻,左)、合阳(泻,左)、承筋(泻,左)。

【手法】

捻转,背俞不留针,其余留针加温,承筋拔罐。

五诊1964年7月25日

咳嗽已少,病势渐趋稳定,再宗前法续进以巩固之。

【处方】

肺俞(补,双)、膏肓(补,双)、太渊(补,双)、脾俞(补,双)、合阳(泻,左)、承筋(泻,左)。

【手法】

捻转,背俞不留针,其余留针加温,承筋拔罐。

医案分析

本例患者,腓肠肌肿硬,行履重滞。脉来濡细,舌苔薄腻。陆师据此辨为湿邪稽留足太阳经。湿者脾之气也,湿邪稽留,乃脾土困倦而致。

按症论治,标本兼顾。补脾土利水生金,故取穴用脾俞;益肺金,扶正御邪,而补肺俞;补太渊手太阴俞土穴,为虚补其母之法;用膏肓则是补三焦元气,此为治本之法。泻合阳、委中、承筋、委阳等足太阳经穴,以疏痹邪。并用阴陵泉以利水,阳陵泉以强筋,意在利经筋之水湿。计针十六次而收显效。

名医简介

陆 瘦 燕

▲我国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和教育家。

陆瘦燕(1909~1969),江苏昆山县人。

开创了针灸实验之先河,还开办了“陆瘦燕朱汝功针灸学习班”,在国内外针灸界颇具影响。被香港《大公报》誉为“针灸大王”而驰名海内外。“陆氏针灸疗法”已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编写了《针灸学习丛书》,先后出版了“丛书”中的《针灸正宗》、《经络学图说》、《腧穴学概论》、《刺灸法汇论》、《针灸腧穴图谱》等分册,其中《针灸腧穴图谱》还被国外出版社翻印发行,对推动针灸学术得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