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第一部分读后小记

2018-02-24  本文已影响25人  小软软同学

原则,2018.2.18-2.24重读第一部分并做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读后感

1.我的探险召唤(1949-1967)

作者出生于1949年,他把自己描述的非常的差,并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写了很多缺点。比如不爱学习。作者又在后文提到,他在8岁时就开始接触社会做零工,就开始赚钱,并成为作者宝贵的生活经验。因此看来,正是因为他很早开始赚钱,因此看到了学习中很多不必要的课程。

比如,作者提到12岁开始炒股。并且开始阅读财务报表。1961年。随后五年,作者是一边炒股赚钱一边读书并到毕业。17岁。这段时间里,作者形成了简单的投资理论和感悟。比如,他提到了“成本平均策略”。类似于现在的定投。

2.跨越门槛(1967-1979)

作者开始了大学生活。18岁。他将这段重新归为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作者提到了冥想和大宗商品交易。

同时期,他提到了乔布斯,美国迷茫的70年代,苹果公司,披头士乐队,越战。

同时提到了他逃避兵役的做法。在这里,他使用了特种手段。

作者也提到了当时政治局势和一些他观察到的事情,引出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作者用了一些篇幅讲述了他对于政治和政客的观点。同时也提到了他目睹了美元和黄金脱钩的整个事件和他的感受。作者在这一块将他的心得只是轻描淡写了一下。只是说,历史上也是这样出现过。后文作者给了一个比较模糊的说明。

接下来,作者又讲述了他在哈佛商学院,接受了案例教学法,并从中获益。提到了“漂亮50”的股票。

随后,他因为大宗商品交易经历和哈佛商学院的背景得到了第一份工作且高薪。但,很快,他的工作单位倒闭了。22岁。

接着,作者又提到了“水门事件”。再次强调了政治和经济的联系。

作者随后又写到,他在此期间结婚,生子,并又在第二家公司工作。作者只写了一个失败的案例,同时又轻描淡写的写了他出色的工作表现。并提到了他被解雇的原因和开创新公司的理由。

作者详细描写了大宗商品的实质交易内容和流程。也就是作者在后文会反复提到的设计机器化的市场模型。

接着,作者讲到了,虽然他设计了一个模型,但还是有一次出错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他开始写专栏,每日观察。同时,他提到了他的一个案例就是麦当劳的麦乐鸡,以及他的第一个儿子的出生。30岁。

3.作者的低谷(1979-1982)

作者将这一段生活经历归结于,历史宏观大背景下,美国经济的大起大落。由此,作者讲,他开始了研究宏观数据和历史研究。

随后,作者提到了白银的暴涨暴跌。以及他看到的事情和对他自己投资的反思。

作者根据宏观经济,观察到了债务危机并成功预测对了方向。但是,没有预测对结果,导致了做的投资产生了大亏本,以至于作者8年心血付之东流。35岁。

然后作者对于这个惨败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开始形成了要寻找“原则”的念头,也就是本书的起源和来源。

作者提到,当我们面对两难选择时一定要耐心,作者认为,他坚信总存在着一条没有发现的路让两者兼得。作者在文中没有具体提到,只是这样写了一下。他称为“投资的圣杯”,也是他和他的公司桥水成功的秘密。

4.作者的试炼之路。(1983-1994)

作者当时处于人生最低谷,他提到了计算机的出现是最有价值的东西。35-45岁。

同时,作者描述了他是如何做出决策的详细的过程。决策,复盘,检测,改进。同时,作者强调了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来形成了很强大的系统。我的理解就是,这个系统的核心不在于预测未来,而是在于捕捉当下的变化,以及通过这些变化,来如何调整投资。

作者说“我相信,想要改进你的决策,你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是深入思考你的决策原则,同时以文字和计算机算法的形式把这些原则写下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返回测试,并以实时的方式,在用你的头脑进行决策的同时运用这些原则”。

作者接着描述了他的公司——桥水公司的业务,以及如何发展的情况。他举例了他们公司观察到的一个悲剧,和他们成功出品新的理财工具,从而赢得了很多大客户。

这里作者讲的很抽象,只是描述了一下思路,具体内容不得而知。

接着,作者又提到了改革时期的中国,新加坡的李光耀,叙利亚的古兰经等等的故事。我猜,他写的这段应该是中国开始开启中国股市的前奏。

在这一部分,作者同时提到了他的个人家庭和他的公司成员形成的大家庭。桥水公司的成功投资和失败投资的案例。作者指出了投资者的弱点。很容易受情绪影响而失去判断理智。作者认为,明智的人要在各种沉浮时紧盯稳健的基本面。

于此同时,作者提到了他们公司在那个时候接待了柯达这个大客户。

随后,作者提到了投资的圣杯,就是将鸡蛋放在不同的很多的不相关的篮子里。“最稳妥的方式是做出一系列良好的、互不相关的押注,彼此平衡,相互补充”。而且作者强调,他们的篮子非常大,足够大,有很多很多选择。

作者又提到了他在这个阶段中的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的问题。他举了两个案例,以及他处理这两个案例的想法,原则,得到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

5.终极恩惠(1995-2010)46-60岁。

在这个阶段中,作者的公司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他首先介绍了他们发现的一些新的投资工具,随后介绍了他如何利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来管理更多的人。于此同时,他生活中的一个儿子得了病,他还需要和家人一起和他战胜病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又遇到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因为作者之前一系列的反思工作,改进以及防范,在这次危机中,他们做出了优秀的成绩。这个时候,作者又面临了新的难题,就是因为这样的成功而得到了关注,于是,作者决定公开他的“原则”。同时,作者也考虑如何功成身退的问题。

在这一部分,比较核心的内容就是“我们做的事却基本未变:与市场博弈,独立和有创意地思考如何押注,犯错误,把错误摆上桌面分析,找出根本原因,设计出新的更好的做事方法,系统化地落实这些更新,犯下新的错误,如此循环。”——这就是“五步流程法”。

6.回报恩惠(2011-2015)和7最后一年和最大挑战。60-65岁。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开始着手于退出他的公司——桥水,以及做出的一系列的安排。

作者做出的思考是,作为带领一个公司和团队成功的人,就会成为一个塑造者。然后如何将这个塑造者描述出来,成为他们的一个难题。作者的思路就是,将创意择优系统化,仿照投资系统,给管理决策系统同样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也就是文章中提到的大数据和算法。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利用人工智能。

与此同时,作者同样又预见了欧洲债务危机。其中艰难作者描述的很详尽但也只是很少一部分。

作者还提到了一个小视频“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的”。这个小视频很早就看过了,还看过很多遍,居然没有动脑筋仔细去思考。没想到就是这个作者出品的。

作者在这里顺便又提到了他的政治观,他对于新闻工作者的看法,对一些大国领导人的看法。

作者还拿出了一些篇幅给“千面英雄”这本书做了简介和推介。

最后,作者提到了慈善。以及桥水40周年纪念庆典。

作者的最大挑战就是顺利退出完成完整的职业生涯。

8.从更高的层面回顾。

这一部分是总结。

首先,作者讲了,当我们面对不断涌来的挫折时,他的观点就是“类似情景的重现”。因此每一次作者都会从类似的精力总结出原则,并形成对历史研究的兴趣。我的总结就是,作者的话就类似于古文中的因果循环理论。作者认为,可以通过更具有建设性的方式找到有效应对方法。他将生活看成是一个系统。并开始体验痛苦,享受痛苦。同时,他的这段话和“哈佛幸福课”里的老师讲的话是差不多的。就是,人一直都是在不断攀登,不断追求的过程和痛苦中的。以及对于成功和幸福的最终的理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想要的多,就要付出的多。对金钱的追求不要过于执着。可以追求金钱以外的东西,比如人际关系。边际收益递减。要为进化做贡献。

————————————————分割线————————————————————————

这一部分,作者写的非常口语化,接近于流水账。第一第二遍看的时候觉得比较杂乱无序,第三第四遍的时候,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大概就是讲了他的桥水的发展,他的家庭(简单提到),他个人投资成长历程。因为作者反复提到了“千面英雄”还给出了一个模型,我猜想,作者也是这样的思路写的。先是从8岁开始工作,手上有了自由支配的现金,于是12岁买股票,直到大学。开始系统学习投资理论,并开始接触宏观经济理论。随后遭受重创,遭到了失败,然后重新爬起,重新起航,得到了计算机的帮助,建立系统和模型,最后得到了回报,在生活中也得到了印证。最后走完完整的人生和职场路径。在心灵上也得到了升华,最后眼界和境界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作者在他的一生中,采用了建模,总结原则,系统论,进化,五步流程法,还有参照坐标,参考人物,反思,冥想等等很多很宝贵的方法和经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