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网友闲聊的方法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献给白影离白
在网上和网友、群友闲聊,或者评论的时候,常常发生争吵,甚至被误会成喷子,被骂杠精。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结局往往是删除、拉黑、退群不再联系。其实要避免这种误会很简单,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即可:
用词的时候,要和善。我以前在网上闲聊,或者评论的时候,总是把“我认为”三个字放在句前。生活中需要发表一些看法,也会说“我认为”。那时我常常与人发生争吵。她跟我说:“你是一个自我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就把“我认为”换成更亲切的词“我感觉”。“感觉”相比“认为”而言,更和气,坚定不移的立场消失了,可以交谈的空间更多了。我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现在忘了。
以前在网上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得来的往往是莫名其妙的否定。为了说服她,我和她争起来。可是她始终不接受我的观点,我就说她不讲道理,她也说我是杠精。我和她一直争吵,直到忍无可忍,一气之下拉黑了,这下我的世界清净了。
某一天,我在阅读《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无法外出旅行,也要设法和一些持不同见解的人们有些交往,可以阅读一种和你政见不同的报纸。如果这些人和这种报纸在你看来是疯狂的、乖张的,甚至是可恶的,那么你不应该忘记在人家看来你也是这样。
看见这段,我明白她和我一样气愤,便冷静下来。
由于我的观点常常遭到否定,清楚这样的感觉不好受。现在网上聊天的时候,我常常赞成对方的观点。这当然不是欺骗与迎合,是表达友善的方式。如果那人说的观点你实在无法认同,也可以用一些和善的词,比如:我感觉某某观点更好,自然而然地谈起自己的真实看法。
不免在抒发自己观点的时候,可能触碰到她的底线。你把人家惹得冒火,她不能顺着网线找你打一架,但是争吵一定会发生。如果说服不了对方,两人都十分恼怒,就按了拉黑键,整个世界清净了。
没办法,网上的人都是陌生的,没有时间好好相处怎么会知道对方底线呢?要知道网友和朋友的区别是,是否有过在一起生活的经历,摸清对方的性格。网友没有一起生活的经验,加个好友就开聊,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对方的经历,了解对方的生活。只能站在自以为是的角度说自己的观点,所以网友比朋友更容易发生争吵。
我想,与其让别人探知你的底线,不如主动告知她:“你这样的话,听了我觉得难受。”“我听了感觉受伤,这样的话不想听,你不要再说了。”“现在很生气!”也可以直接说,“这是我的底线,你不要说了!””
可能你说了,对方还是不听,或许你知道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试着理解她。可是你都不了解网友,怎么可能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她的观点呢?你无法站在她的角度思考,也无法知道她得出这个观点的理由。我对此的做法是主动询问理由,问她:“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要知道引起争吵的原因,可能是双方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不可能双方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不然你们也不会争来争去了。
当然,有可能她无法说出理由,她已经情绪化了,说不出来。你面对这样的人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你无法改变她的情绪,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先把打字的手停下来,做一次深呼吸,避免争吵升级。
有一次,我遇到了最激烈的争吵。我和她都提不出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只能靠“说”征服对方。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就需要宽容、大度了。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执的地方,学会理解网友,正是慢慢开始变成朋友的标志。等到情绪退去,回头看看,会发现她还是很不错的。
要知道,如果你嚣张跋扈对待别人,她也会嚣张跋扈对待你。两人只能相互删除、拉黑,不再联系。
坦白说,我们无法真正理解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经历不一样,家庭环境不一样,知识背景不一样,社会地位不一样。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感受,会有不同理解。哪怕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也不要放弃表达,更不能放弃澄清误会的动力。
我知道写下这篇文章后,和她闲聊时,还是忍不住和她争吵。因为人总是孤独的,只有与他人产生联系才会感到安心,所以我们自然而然的和他人闲聊,寻找和自己观点相符的人;不断的和他们争吵,向他们表达,我是这样的人。和你吵架的我是真诚的,鲜活的,具有独立思考的个体,而不是你的所有物。
后记:
一直以来我都是写小说,这是第一篇散文。因为看了罗素的散文《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有感而发。我看着别人写得好,自然也想试试看。现在发现,散文比小说表达观点更直接,要是写小说恐怕得花不少文字,编织一个故事,才能说清楚一些观点。
要写什么源自于我对当代社会的理解。我感觉当代社会普遍的存在又一直没有人写的题材,我会去写,填补上当代社会的空白。现在很多人都是网上聊天,要是早上八十年,对着屏幕聊天这种事堪称魔法,“网友”一词都没有出现。可是我一直没有发现有人写和网友相处的文章。我感觉应该有这样一篇文章才对,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写出这篇散文。
这篇散文是我1月22日开始创作,2月29日完成。我应该在29日发出来的,可是我感觉应该写得不好,又把小说放了七天。等这篇文章变得陌生了,再认真阅读、仔细修改了三遍,才敢公开我的第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