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专题《自由与死亡》征文活动《自由与死亡》征文活动获奖作品《自由与死亡》征文活动入围(第一轮)

「哲思&散文征文」内心的自由是唯一可靠的财富:人生总要读一回茨威

2017-07-14  本文已影响499人  再生香的小书桌
「哲思&散文征文」内心的自由是唯一可靠的财富:人生总要读一回茨威格

“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重新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常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最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节选自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遗书)

开头这段文字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40年在他巴西的寓所里服毒自杀前的最后遗言,彼时,希特勒法西斯势力猖獗。在目睹了二战中整个欧洲政治形势的恶化之后,茨威格对自己的精神故乡欧洲彻底绝望,他在自杀前写下自传《昨天的世界》,书名的伤感不言而喻。

茨威格是我非常喜爱的一名作家,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茨威格便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作品的广泛声誉,尤以小说和历史人物传记方面的成就最大,不仅得到高尔基的盛赞,还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茨威格出身于奥地利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优裕的家庭环境为茨威格童年的成长、受教育、文化艺术上的熏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富贵的身世意味着茨威格可以全身心投入写作而不必为衣食所忧,他收藏过歌德的手稿,拥有贝多芬用过的书桌,从很多方面看都不失为在纳粹上台前消失的欧洲雅士之代表。


「哲思&散文征文」内心的自由是唯一可靠的财富:人生总要读一回茨威格

他曾经在书里写到:“我今天真的要感谢我的父亲,是他给我留下了也许是今天唯一可靠的财富:感觉到自己内心的自由.......谁都知道维也纳是一座享乐者的城市,而所谓文化不就是用最美好、最温情和最微妙的艺术和爱情美化赤裸裸的物质生活吗?享受美食,喝一瓶上好的葡萄酒和一瓶微苦的新鲜啤酒,品尝精美的甜食和大蛋糕,在这座城市里是属于一般享受。而从事音乐演奏、跳舞、演戏,讲究修养和风度仪表,才是这里的一种特殊艺术。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头等重要的事,不是军事、不是政治、不是商业。”

在战争来临之前,维也纳就是欧洲的一片净土。这里的环境优美动人,这里的历史古老悠久,这里的人民简单纯粹,这里有着让世人羡慕的文化生活。欧洲几乎没有一座城市可以像维也纳一样热衷于文化生活。写诗作曲是这里最日常的休闲活动, 剧院、大学、博物馆是生活中最不可或缺之地。在维也纳无论是富足无忧的高尚贵族,还是贫困如洗的乡土百姓,每一个人都痴迷于多彩的精神世界,都在追求灵魂的高度自由。对于这里的人民来说,文化艺术是生活的必须品而非奢侈品。


「哲思&散文征文」内心的自由是唯一可靠的财富:人生总要读一回茨威格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随着工业化深入,二战来临,纳粹崛起,凡是和人文关怀,人道关怀,实用关怀的东西迅速衰亡,理性,集权,现代化,快餐化的东西在崛起,欧洲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被铁蹄蹂躏,精神强奸,物质上发达进步了,但传统文化在消亡与丢失,人们变得淡漠,这导致了那些有良知的作者们痛心疾首,

正如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中所言:“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如果说王国维是死于一种文化的没落,那茨威格也一样。茨威格的自杀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殉道。

茨威格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看似极度卑微但仍不失体面。茨威格出身于奥地利上流社会,属于典型的衣食无忧的资产阶级,他没有一颗坚强的心,不能指望他像一个无产阶级战士一样战斗到最后一息。

对于他来说,笔就是他最坚强的武器,死亡就是他对法西斯最大的回击,从这点来看,我丝毫不觉得他选择自杀是懦弱,是胆怯,更何况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茨威格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作家,他曾为别人的苦难,笔尖蘸满了同情,写下了一篇篇催人落泪、动人心弦的作品。

每次读他的小说,我都惊奇于他不仅能洞察人们各种复杂丰富的感情活动和心理状态,还能用细如牛毛的文字将其形象的描绘出来。

「哲思&散文征文」内心的自由是唯一可靠的财富:人生总要读一回茨威格
来看看他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中的《南极争夺战》这个小故事里的一段描写:他将最后一封同时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留给了自己亲爱的祖国。他认为,虽然他最终没有完成祖国和人民的嘱托,但这并不是他的错,只是一场意外而已……即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关心的仍然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那些活着的人、必须勇敢地活着的人。他一直写着日记,直到手指彻底僵硬,甚至连笔都握不住了。令人不解的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写日记到生命的最后一秒?答案是:希望,一个诚挚得超乎想象的希望,一个能见证他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勇气的日记以及他的尸体一起现世的热烈希望。”

此文讲述的是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最后阿蒙森的队伍提前了一个月到到达,失望的斯科特同其他四人在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在他留下的笔记本中记述了斯科特对国家的自豪和对家人的思念。

命运就是这样残酷,同样是历经磨难,但人们只会记住胜利者。这些文字饱含着人类最真挚而热烈的情感,我不相信一个漠视生命的人会写出这样的语句。如果真的要我评论茨威格的自杀,我宁愿相信,他是想用死亡唤醒全人类追求自由的本性。

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茨威格的作品先后在美国和日本,接着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响。茨威格是翻译语种最多的现代德语作家,罗曼罗兰评价茨威格为:奥地利的市民社会高贵的代言人,是对他们的能力和弱点,魅力和绝望最好的描写者。

我感觉每个年轻人都应该读一读茨威格的书,尤其是他的历史传记,特别是在你遭遇生活的挫折与磨难时,在看了那么多百年沉浮与历史唏嘘后,你很容易就对眼前的烦恼释怀了。

这篇文章我修改了好几次,依然写得不好。因为就我个人而言,试图去描述和介绍一位如此高段位的大师,是难免露怯的。

End.

作者为985高校商学院硕士、211重点大学理学学士,目前从事金融领域,专注干货分享,励志做一个有温度的输出者。(图片来源网络,文字版权归原作者!)

已经花了99%的时间读完文章的你,一定不介意再花1%的时间为我点个赞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