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理散文

菩提心学习笔记

2023-09-27  本文已影响0人  觉如

一、了解菩提心:

1、菩提心:是一种觉悟而利他的心。

是一种希求,是“发起我要成就最高觉悟,进而帮助一切众生解除痛苦”的愿望。

2、菩提心是出离心的延伸和圆满,把解脱对象从自己延伸到一切众生。

3、菩提心有两种

一种是相对的:即发起我要成佛,要利益一切众生的愿望。是愿菩提心。

另一种是究竟的:是觉悟的心,需要证悟空性后才能开显。也叫胜义菩提心。

4、菩萨道修行中,菩提心是贯穿始终的,是最基础也最根本的发心。

5、三乘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即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所证的都是无为法,(佛性、觉性),但深浅不一。

6、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陀出世的本怀,就是要开示众生悟入佛的知见,引导众生体悟佛陀具备的智慧,带领一切众生成佛。这是唯一的成佛之道。其他的说法都只是方便权说。

二、如何发起菩提心,

1、认识凡夫的生命现状:常被四瀑流所冲:

A、曝流的特点:

①相续性、相续不断.

②力量强大,难以抵挡.

B、心的特点

①、缘起的.(不是永恒不变的).

②、相似的:前面和后面的心是相似的..

③、相续的:前面引导后面、后面推动前面。.

C.四种瀑流:

①、“欲”的瀑流:对财、色、名、食、睡的需求,眼睛想看好看的,耳朵希望听到好听的,鼻子希望闻到好闻的,嘴巴希望吃到好吃的,身体希望接触舒适的环境,需求持续不断,追逐永无止境。

②、“有”的暴流:对喜欢的贪爱,对讨厌的憎恨,带着这样的贪著去面对家庭、事业、感情由此引发烦恼;即爱、取、有。

③、“见”的瀑流:指错误的认识和观念,来自自己的成长经验,是无理性审视的价值观。

④、“无明”的瀑流:生命中除了菩提自性,还有强大的蒙昧力量。(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世界。)

D.四种瀑流决定我们的业(行为)

①、业就是行为,决定我们的生命形态。

②、生命形态对我们有影响,但我们学习佛法可以改变并超越生命形态。

③、每个有限生命的背后都是无限。

(二)、常被三苦所迫害

①、苦苦:每个人都能感到的痛苦,即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织盛。

②、坏苦:我们以为是快乐的,如爱情,家庭、财富, 只要在乎,会患得患失,变成痛苦。

③、行苦:是无常变化带来的痛苦。

三苦归根到底是自己的我执、贪嗔痴造成的。

(三)发起菩提心.

①看到众生被四爆流牵引,不断被三苦迫害,认识到轮回的过患(我执)。感受这份痛苦,将心比心认识到无量众生都处在这种状态。只有发起菩提心才能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本质,由此发起菩提心。

②、一切众生在无尽的轮回中皆做过我 的母亲,皆给过我无尽的爱,看见他们痛苦生命的本质,我也要对她们发起著提心。(如母有情)

③、利他的修行,不仅利他、更利已。因所有的痛苦都源于我执,利他可有效弱化我执,可开发生命内在的觉性。(自利利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