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考研数学泄题”这件事?
这几天“考研数学泄题”的话题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事件始末:
1.学生爆出视频涉事人李林教授的考前“押题”与今年的考研题目相似度极高,引起学生广泛讨论和不满。(图网友截屏)如何看待“考研数学泄题”这件事?
2.张宇、汤家凤等考研名师为此发声,希望查明真相,但微博随即被删除。(图为网友截屏)如何看待“考研数学泄题”这件事?
3.随后有关“考研数学泄题”话题上了微博热搜,进而引起广大网友关注。
4.涉事人李林教授所在学校大连理工大学发表通报。如何看待“考研数学泄题”这件事?
5.事件引起共青团、人民日报等大V关注。如何看待“考研数学泄题”这件事?
6.事件最新进展。如何看待“考研数学泄题”这件事?
另外补充一条央视新闻发的微博,不过刚看了眼这条微博底下评论都…(你们懂的
https://m.weibo.cn/2656274875/4189275195598130
言归正传,网上对这件事的声音不外乎两种:
1、认为相似度太高确实是泄题,考生辛辛苦苦复习一年甚至更久,对那些埋头苦干学习的学生不公平。
2、押中题是凑巧押中,政治也每年都押中,高考数学也每年都押中。是因为李林学术厉害才押中。
那么,究竟考研数学押中原题难不难?
作为一名刚参加了考研的人,我想我有一点很肯定的就是:考研数学押中题非常难。
考研数学VS考研政治
了解政治考试的人都知道,政治的必考就是国内国际的大事。今年国内大事想必每个人都知道吧…闭着眼睛都能喊了。(十九大啊孩纸!)咱们都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了。扯远了,事实证明,十九大在整个考研政治的卷子占了一半以上的分,这个是考前每个考生都知道的。再说标志性年份,孙中山诞辰必考辛亥革命(比如去年),今年香港回归,等等。全年重大事件就那么多,自然不必多说政治押题多简单。拿今年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必考,新时代必考,外交理念必考。喏,我都可以押题了。
数学就不这么简单了,考研数学分数一数二数三。具体范围涵盖高数、线代、概率论。这里有人就要说了,只考三本书啊,你吃透不就完了吗,知识点就那么多,押中多简单!我先不说知识点很多,题目有限,每年只会选择性考某些点了,数学的理论都是死的,万年不变,不像政治,理论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数学的应用都是活的,一个理论命题老头可以给你玩出花来。有的知识点他不乐意考,他就三十年都不考,他乐意考的,连续三四年考都让你没话说。就拿16年最后一道线代来说,N年不考的知识点突然出现,杀你个措手不及。
而今年比较特殊,数三考了几道超纲的题,这里张宇老师也在微博提到了:
讲道理一个考研辅导老师肯定是严格按大纲给学生授课的。那么连超纲的题连数据都原封不动的“押”中了,李林教授的押题水平,可能已经到了“成仙”级别了,不是我等凡人能理解的。
考研数学VS高考数学
这个不必我多说了……高考数学题型基本不变,我一个高中毕业这么多年的人都还记得几何每年雷打不动占据一道大题。高考数学和考研数学同样没有可比性。
如何看待“考研数学泄题”这件事?
考研不易 且学且珍惜
随着考研人数增多,考研将会越来越难。面对一些令人难过的消息,我们可能会泄气,会沮丧,但是我们要明白,大部分人和你经历的一样,很多人还在继续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放弃呢?年轻的时候为了自己想要的,就算是1%也要拼尽全力去争取不是吗?
考研更像是一场自我救赎、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它并不纯粹是一个你提高自己学历的途径,更多的是你经历在其中,你经历了比高考还要深刻的同学之间的革命友谊;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学习计划,审视自己的学习能力;你经历一年的情绪起伏跌宕,你深知这一路上只有你一个人,这条河没有任何人能替你去渡,你所有的情绪所有的困惑、压力都是你在承担,没有谁能感同身受。你在一次又一次对自己否定的同时获得了重生,否定之否定,你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你,这次经历后,你成长了。
还想引用一句被说烂了的话“你知道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的吗?”,我也想替考研er说:“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吗?”
如何看待“考研数学泄题”这件事? 如何看待“考研数学泄题”这件事? 如何看待“考研数学泄题”这件事?不论结果如何,都希望每个考研er能在这段不容易的考研岁月中获得成长。不忘初心,永远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