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请客吃些啥?
毛泽东遗物中有一份独特的菜谱,那便是1959年,他回到阔别32年的桑梓,在韶山招待所请故乡人吃饭的菜蔬名单。看到保存于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这份菜谱,仿佛几十年前发生的那一幕又展现于眼前。
那是1959年6月25日下午,毛泽东坐一辆灰色吉姆车,经湘潭而来,6点45分他抵达韶山冲。
故乡的招待所用了这样一些菜为他接风:
辣子鸡、炒腊肉、炖羊肉、烧水鱼、蒸青鱼、炒空心菜、烧豆腐、煎苦瓜和炒辣椒
同来的罗瑞卿、王任重等及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有幸同享韶山的风味。
此次毛泽东在韶山活动了两天,住了两晚。他拜谒了父母的墓地,探访了友好的邻家,又走进自己的故居;他还到滴水洞畅游,最让人难忘的是6月26日那一场晚宴。
按照韶山乡俗,毛泽东25日一下汽车,就安排了请客吃饭。这一方面为了感谢故乡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对他毛泽东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他要借此倾听群众对当前农村工作的意见。毛泽东共请了8桌客,有七八十个人。包括毛泽东的本家和外祖家亲戚如堂弟毛泽连、表兄文涧泉、文梅清、表侄文九明等;烈属贺菊英等;乡亲毛顺清、郭伯田、谭熙春……以及当地各级负责人和随行人员。
宴前,毛泽东召集一些年老的乡亲和当地社队干部开座谈会。只听毛泽东说:
“我离开韶山30多年哒,今日子请大家来,想听听列位的意见,想请你们对我,也对政府提些意见,尽量提,放心讲。”
一听这话,乡亲面面相觑:给“皇帝老子”提意见?叩头喊万岁还来不赢呢!难堪的沉默。终于有人说:“搭帮您老人家翻了身,我们没得什么意见……食堂也办得蛮好,每餐三菜一汤……”这夸赞的话似乎说得很勉强。
毛泽东忽然收起了他的笑容,变得很严肃:
“我不回,你们望我回;回哒,又不跟我讲真话!”
众人一听,毛泽东确确实实是来听逆耳之言的了。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如春水冲开了闸门。毛泽东则似宽阔的湖海,尽纳心胸。他的心情变得很沉重,他看到了农村干劲冲天的背后的隐忧。老百姓们一旦放下恐惧与胆怯,便无所顾忌,用词也不加修饰而显出尖锐,比如一个老人竟质问道:
“现在吃食堂,搞集中,男男女女要分开住。历来是各家各户,夫妻一起居住,互相照顾,现在男女要分开,像个什么世道?请问到底是主席搞的还是谁搞的?”
毛泽东说:
“办食堂是不符合实际的,将来要停办,要让夫妻住在一起。要使群众满意。”
他又说:
“你们的意见提得好。像这样的话,只有在家乡,在韶山才能听到,在中央,在其他地方是听不到的。”
毛泽东为了表示对“逆耳忠言”的鼓励,还特地让摄影师为他和几位敢“直谏”的老人单独台了影。最后,毛泽东作总结道:
“乡亲们,你们提意见是对党的热爱,对政府的支持,希望你们今后还多提,大胆讲。回到北京后,中央要开会,好好研究,向全国下个文,统一解决食堂问题。我们搞社会主义,是才搞,没得经验,出了问题,中央要负责,特别是我要负责。”
毛泽东又虚心请当地各级负责人谈了谈他们的各自的看法。这个时候,有人喊“开餐”了。毛泽东也不忍心再让面黄饥瘦的众乡亲继续饿着肚子提意见。他要好好犒劳犒劳乡亲们。
韶山招待所的餐厅内,各色人等汇聚,从党和政府的最高首脑,各级要人,到卷着裤管赤着脚的乡里汉;从白胡子老倌到年轻后生,这恐怕是毛泽东主持过的人员最复杂的宴会了。但在这个宴会上,人们充分享受了平等。毛泽东致祝酒辞,没有文绉绉的话语,而只是一口未改的乡音:
“离开韶山几十年哒,我请列位吃餐便饭,敬大家一杯酒。”
一共摆了8桌,根据6月26日晚餐毛泽东菜谱的原始记录所载,宴会用了这样一些菜:
杂烩、木耳炒鸡、回锅肉、炒鸡杂、烧鲜鱼、烧丝瓜、炒豆角、菜心汤、排骨、香肠、咸蛋、卤味。
主食是米饭、稀饭、卷子。
没有山珍海味,都是韶山夏令家常菜,但对于饥肠辘辘的众乡亲来说,已是够丰盛的了。韶山冲的人们,起先还有些拘谨,毛泽东为了让大家放松,讲了古代一个百姓不敢见皇帝的笑话,大家便放开手脚夹菜、喝酒,不免也有因太饿而狼吞虎咽以致夫态的。毛泽东回想宴前座谈会人们关于饥饿与办公共食堂的“控诉”,心情又沉重起来。他有些勉强地笑看对大家说:“慢点吃,慢点吃,还有菜。延(筵)席延(筵)席嘛!”可是,人们还是吃得很快。
毛泽东与他的先生毛宇居及烈属贺菊英、沈素华等老人在一桌,还有罗瑞卿、王任重、周小舟等作陪。毛泽东起身向毛宇居敬酒,毛宇居连忙谦让:“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毛泽东又到各席去敬酒,一位乡亲说:“主席,我们已经喝过酒了,没有陪您老人家。”毛泽东笑道:“喝了酒可以继续吃饭,吃了饭也可以继续喝酒,要打破常规。”毛泽东的话引来阵阵笑声。
毛泽东频频向人们敬酒、夹菜,这一顿自己却并没吃什么。饭后,在松山苍松翠竹间,在那栋灰砖平房前,毛泽东与群众合影留念。他上身穿一件白衬衣,下身是一条灰布裤。当摄影师按下快门时,毛泽东的脸部显得有些严肃,他头脑中仍在想着乡亲们饥饿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