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们停止了发问?

2023-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阿菜爱读书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这本书里提到美国《新闻周刊》有过一篇报道,里边提到“学龄前儿童每天平均问他们的父母大约100个问题,但等到他们上了中学,却几乎完全停止发问”。

那,究竟是什么,让孩子停止了发问,或者说,让我们停止了发问?

这种提问兴趣消磨的过程,大概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家里。

也许在父母愿意耐心解答一串问题后,终于还是耐心耗尽;抑或是遇上父母操劳之时,从一开始就硬邦邦扔来一句“闭嘴!”;还可能是,父母压根没有听懂孩子问题背后的信息,于是孩子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第二个阶段,在学校。

在学校,就是一个求答案的过程,过去是,现在也是。

我们习惯了解题,习惯了看到问题马上填答案,并且最好是无限接近标准答案。

毕竟,越标准意味着分数越高。

于是,我们终于慢慢地从提问的思维,转化为了找答案的过程。

第三个阶段,出社会后。

会议上,领导讲完话问,谁有问题?

大家不敢有问题。

一怕暴露自己水平低,别人没问题,就我有问题。

二怕提出问题被领导夸一顿后,不小心还被指派个任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大概,就是从小孩,到大人,从提出问题,到习惯接受答案的过程。

可是,世界最终是由质疑者,提问者推动的。

在答案越来越容易获得的情况下,能够提出新问题,好问题的能力,反而成为一种稀缺。

而我们,或许得重新捡回提问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