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你和你的同学有何差别?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匆匆毕业,已有三年!
我就读于一所普通高校。毕业那年,大家有的忙着找工作,有的忙着写毕业设计,有的忙着研究生复试,所有看似平静,却又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前程为重!大家多多保重。于是在毕业晚会后,大家纷纷离开了那个安稳的校园,各自赶赴自己下一段渺茫的旅途。说来自己也是没有那份勇气,准备了三个月的考研复习,中途被自己的无知打败!选择了更加艰难的找工作道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磕磕绊绊,现在也算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慢慢让自己的生活步入了正轨。最近由于工作原因,来成都出差。刚好有一个下午的空闲时间,想来也是无所事事,于是就约了两个还在成都读研的大学同学出来聚聚。
同学A和同学B就读于同一所学校,上学时期关系都相处的都还不错。以前经常一起吃饭、上课、打豆豆。在赶往故事现场的路上,想象了很多种见面后的风格。然而见面之后,他两给了我两种完全截然不同的感受。
同学A,在我的认知里,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学生。一起上学时期,就属于那种比较“老实”的学生。上课准时,从不逃课;作业即使,没有批露;教室宿舍,两点一线。刚刚见面,就和说诉说了一堆最近发生的事 “最近在忙着毕业论文”、“前段时间去面试了一家单位,还可以,就签了”。。。。然而我听到他说的最多的几个字却是 “就这样了”。这样我感到很是难过,明明是朝气蓬勃的少年,内心却充满一滩“死水”。得过且过的日子已经算是可以了吗?
同学B,算是那种比较“灵光”的同学,面对研究生老师的“爱答不理”,选择了一种更为正面的态度“曲线救己”。他讲述了他读研的经历,大一时期,有基础课程,所以还是对于研究生充满了热枕。可是,到了研二,没有了课程的压力,没有的老师的督促,开始变得心慌。他说他不想浑浑噩噩的在学校里待三年,便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当家教、去外面找实习、找项目。他和我说,“这样做,都是为了以后的前程”。他说了很多关于他做项目的事,而且慢慢也有了一定的收入,还在不久前贷款买了自己的房子。。。。他说话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坚定。
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一个人的格局,我不知道他们谁的选择更加“聪明”,我也不会用我的生活与他们做任何比较。只是想说,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真的会导致两种极端出现,要么自我需求安慰、要么寻求自我突破。我们还都是那群可爱的人儿。。。。。
毕业之后,你和你的同学差别在哪里呢?
毕业之后,你和你的同学有何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