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感与分寸感》

2023-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董瑞红百合妈妈

怕得罪人是很多人烦恼的来源。

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就很容易丧失边界感。

不管双方是什么关系,在相处的过程中,边界感和分寸感都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掌握好边界感和分寸感,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我们能够让这段关系变得更加轻松舒适、更加牢固、更加长久。

掌握好边界感,就是更好地做自己。

本书作者莎伦·马丁,心理治疗师,执业超过20年。她擅长用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和自我同情来帮助那些与完美主义、过度依赖和讨好型人格作斗争的人。

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在《边界感与分寸感》这本书中,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我们告别无休止的内耗,学会建立边界感与分寸感。

如何合理维护自己的权利?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设定边界感?如何把握分寸感?让我们一起走进本书。

1、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边界?

边界是一条界定“我是怎样的个体”和“我如何与他人互动”的分界线。

它不仅区分了我与非我,我包括身体、感受、财产、责任等,边界同时还传递出以下信息:我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我介意的事情与不介意的事情,以及我希望自己在身体和情感上与他人的亲近程度。

边界的第一个作用是区分,本书中的边界特指区分不同的人。

它明确了“我”是独特的、自主的,不是别人的附属品。

区分的重要性在于它定义了你的自我认同感,明确了你的责任范围和非责任范围。

边界的另一个作用是设限,传递出关于“我想得到别人怎样的对待”“我需要什么”以及“我期望什么”的信息。这些界限必不可少,让我们不受他人的伤害。

边界是双向的,不仅要维护自己的边界,还要尊重他人的边界。如果我们不尊重他人的边界,就会给他人造成伤害。这种伤害通常不是身体上的,但是侵犯对方的个人空间或隐私、借东西不还、不信守承诺、过度分享个人信息等做法都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边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清晰的、直接的;边界不是冲动的或反应性的。
边界是表达需求与期望的言语或行为;边界不是企图控制或惩罚他人。
边界是保护健康、安全和资源的界限;边界不是最后通牒或威胁。
边界是友好;边界不是埋怨、批评和不尊重。
边界是自我照顾;边界不是自私。
边界是帮你获得安全感;边界不是试图干涉别人的选择或自由。

建立边界感很重要,我们的健康、幸福和成功离不开边界。

生活也离不开边界,那么边界又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
生活中处处有边界

边界让我们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安全感,使我们远离与压力相关的健康问题。

边界是一种让我们更重视健康习惯的自我管理工具,它帮助我们保持充足的睡眠、不酗酒,花时间和精力锻炼身体。如果没有边界,我们可能肆意挥霍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不是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总是怕边界会造成双方的隔阂,引发冲突,怕损害彼此的关系,所以我们会选择不设定边界。

设定边界之初,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大多数人会逐渐适应它,由此获得更清晰的沟通,更少的误解和冲突,更多的信任、尊重和联结,人际关系也会更加紧密。

坚定地说出想法、感受和观点,表达需求或愿望,这将带给我们力量。设定边界让我们更自信,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看重什么。我们会捍卫自己的立场,拒绝别人的利用或亏待。设定边界也让我们更加珍视自己,会认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的权利、需求与别人的权利、需求一样重要。

3、
设定边界,究竟有多难?

从四个方面说一下。

首先,童年期的我们未曾见识过健康的边界。

因为没有见识过,没人给我们示范,我们不知道要如何去做。同时,也没有人告诉我们,我们是有权设定自我边界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观察别人,比如父母、朋友、同事,或通过书籍、电视剧或电影中虚构的人物来了解边界。

我们观察他们怎样解决冲突、表达需求,怎样表达对他人互动方式的接纳,以及怎样对待自己,他们是我们了解和设定边界的榜样。

如何设定适合我们自己的边界是一项技能,就像做饭或是开车一样,需要教和学,同时也需要练习。

如果没人教我们设定边界的方法,也没有人给我们提供练习的机会,我们就可能一直探索,总觉得自己不够老练。

很多边界僵化的父母,规定了死板的规则与严苛的后果。这些规则或限制是一刀切的,不一定适合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这些规则也不考虑例外的情况。

边界薄弱的家庭是不安全的。孩子得不到持续的、符合年龄发展阶段的规则或限制来保护他们的安全。在成年后,他们可能也很难相信自己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一些家庭可能既有僵化的边界,也有薄弱的边界。具体情况随着成员们的压力、心理健康情况等在两种边界状态之间变化,而另一些家庭则保持着两种极端的边界。

其次,我们害怕设定边界带来的糟糕后果。

我们会基于恐惧不敢设定边界。我们想坚持个性、表达需求以及设定界线。但我们会害怕,我们尝试过但是结果很糟糕。再就是我们不确定要怎么设置边界,也不知道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其实这些想法都很常见,也能被理解。

我们的恐惧看似真实,但不一定是准确的。恐惧通常是“认知曲解”。人类有“负面偏好”,记住的消极体验往往多于积极体验,高估消极结果可能出现的可能性,这就会使我们的大脑处于恐惧状态。

面临真正的危险时,恐惧是有用的;在设定边界时,恐惧可能成为阻碍。我们要理性看待自己的恐惧,判断它们是否准确、有帮助。

认知曲解往往包含下列词语:每个人、任何人、没有人、所有、总是、从不、应该、必须、每个、应当等。我们来看看常见的认知曲解:

忽视积极因素:只能看到消极因素,忽视自己做的好事或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

以偏概全:把一类经验用于所有情况。比如,我什么事都做不好。

非黑即白:认为事情是绝对的,没有中间状态。比如,我不可能设定边界。

读心术:以为别人和你想的一样。比如,她一定讨厌我。

贴标签: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比如,我很自私。

为了弄清自己的想法是准确的还是曲解的,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科学家或侦探,找一找支持信念的证据。比如,这个想法或信念的依据是事实还是个人观点?这个想法对我有帮助吗?我可以从其他角度思考这种情况或看待自己吗?我有不合理的或双重的标准吗?这符合我的价值观吗?等等。

再次,无足轻重的我不配获得满足和关照。

如果你对设定边界感到愧疚,也许是因为你不认为自己有权保护自己、拒绝别人、拥有个人观点以及提出要求。

我们拥有同样的个人权利,我们和别人一样重要。如果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不值得尊重,我们将无法设定边界。

如果认可自己和他人拥有同样的个人权利,这就意味着我们作为成熟自知的成年人,拥有自己做选择的权利。我有权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善意,我有权说“不”,我有权改变主意,我有权获得人身安全和情感安全,我有权拥有自己的想法、感受、价值观和信仰,我有权获得幸福和快乐,我有权决定什么对我是最合适的,我有权设定边界。

最后,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个性和需求,就很难设定边界。你的边界是独特的,它以你的个人权利、需求和喜好为基础。边界不像“每当我坐下时,和所有人相隔一米”这么简单。在一些情境下,你想与某些人坐得近一些;在其他情境下,你可能想离得远一些。

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就无法表达出来,也没有办法让自己得到满足。

边界的设定虽然难,但我们的健康、幸福和成功离不开边界,我们还是要学着设定自己的边界。

4、
设定边界的四个步骤

设定边界四步法,能帮我们找到自己需要怎样的边界以及如何付诸行动。为了更好地掌握它,我们需要更多的练习。练习前,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设定边界。

第一步:明确需求

我们在设定边界的时候,一定要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明确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可以先问问自己:我目前遇到了哪些边界问题?我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我有怎样的感受?我想要怎样的结果?我想通过设定边界实现怎样的目标?

找到自己的边界问题、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感受,就更容易发现自己想通过设定边界达成的目标。

我们来尝试描述一个边界问题。比如:我和朋友小勤约会时,她总是会迟到二三十分钟。

边界问题背后总有未被满足的需求,也就是我们需要但没得到的东西,这会带来痛苦或不适感。识别未被满足的需求,将提供关于设定边界的有用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列需求清单,来找到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

我们可以这样列需求清单:

问题:老婆总是抱怨老公太忙。

未满足的需求:需要爱。

等等。

清单包括我的感受以及我想要的结果。明确了自己的感受,就会清晰地发现自己想通过设定边界获得的结果。
第二步:确定边界

找到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确定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具体边界。

首先,我们要发现所有可能的选择;

其次,通过审视哪些选择是可控的,从中挑选出合适的一个。

先来看看我们有哪些选择?找到的选择越多越好,不要局限在你认为可行的选择或者足够好的选择里。

前文我们提到“小勤总是迟到”,对于这件事我们有如下的应对可能,也就是说,我们有如下的选择:

不和小勤出去了。

减少和她聚会的次数。

自己迟到。

要求小勤准时。

什么都不做,接受小勤约会迟到的事实。

等等。

有了选择后,我们再看看哪些选择是我们可控的,哪些是仅靠自己就能满足的需求,哪些是需要寻求他人帮助才能满足的需求。

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语、行动、感受和想法,但不能控制他人 。

我们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往往比让别人做出改变更容易、更有效。

第三步:开始行动

为了设定边界,你会做什么?描述一下你将采取的行动以及和别人沟通边界要说的话,请尽量具体些。

还拿小勤约会迟到的事情来说。

如果小勤在我时间紧张的时候约我出去,或者约我参加有固定开始时间的活动,我会说:不好意思哦,我那天有事。不如在星期三晚上七点下班后,我们约常去的那家火锅店吃火锅吧?

如果别人拒绝、忽视或指责你设定的边界,那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尽量具体地描述,包括言语和行动的内容、方式以及时间。

如果小勤坚持去看电影,我会说:这部电影真的很棒。不过,你可能会迟到,我们就错过了电影的开头,我会感到很恼火。所以,我觉得我们不适合去电影院看电影。打羽毛球怎么样?或者去我家看电影?

为了清晰设定我们的边界,我们已经开始了行动,在行动中,要如何来对我们的边界做微调呢?

第四步:调整边界

边界需要不断调整,我们很难一下子就设定合适的边界。

如果最初的边界达不到期望,或者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也不要沮丧,反复调整边界是正常的。

通过练习,我们将更加善于识别自己的需求,设立并执行满足需求的边界

。与其说这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因为大多数的边界都要调整,需要反复调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我们的计划没有达到预期,这存在多种原因。最常见的四种原因是半途而废,找错了需求和感受,别人不配合和太快放弃。

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边界不能像预期的那样有效,就可以调整最初的计划了。

学会设定边界,我们不再习惯性委屈自己,让我们不再有不配得感,建立边界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5、
用恰当的边界优化人际关系

在不同的领域都需要边界的设定,比如在职场、在与爱人之间、在亲子关系中、在亲友关系中、对自己约定边界等。

接下来我们重点说一下如果在亲子关系设定边界、如何对自己约定边界。

5.1 如何掌握亲子关系中的边界感?

作为父母,你是否觉得自己只需要说“不”就能解决问题呢?

其实,无论孩子处于幼儿期还是青少年期,设定限制、表达拒绝并让孩子承担后果,时常是令人崩溃的事情。

孩子天生好奇,渴望独立,总想挑战规则。所以,给孩子设定边界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

帮助孩子设定边界

让孩子从小知道规矩, 从而知道进退、有担当,边界同时也能保护孩子的安全,边界教会孩子为行为负责,边界教会孩子自信地沟通,边界教会孩子尊重他人。

怎样立规矩,孩子才肯听?

给孩子设定边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父母会遇到重重困难。因为父母在设定边界的时候,总会犯一些错误:会期望设定不切实际、不符合孩子的年龄或发展水平的边界;或者没有坚持执行约定;或是规则太多,对破坏边界的行为所采取的对应措施不合理;或者父母不冷静,反应过度等。

父母在给孩子设定边界的时候,要符合孩子的发展水平,不要随意改变规则,要简单易懂,要为越界行为约定合理的应对措施,父母要保持冷静。我们努力、坚持为孩子设定合理的边界,对孩子现在以及未来的生活十分重要。

边界要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保持一致、简单合理。当我们陷入困境或沮丧时,要寻求帮助;当我们犯错误时,要体谅自己,这是给孩子设定边界的一部分。

5.2 如何对自己设定边界?

设定自我边界有三个步骤:确定需要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的生活领域;确定目标,改变行为;犯错时善待自己。

第一步:确定需要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的生活领域

我们可以参考下列常见的自我管理难题,找到需要提升的领域。

比如对经济状况的管理、对时间的管理、对健康的管理、对人际关系的管理、对情绪的管理、对环境的管理等。花些时间思考一下,在你需要更多界限和秩序的生活领域中,哪些行为是失控的、不可预测的、造成问题的?

我们可以画个简易的三列表格,分别是具体行为、这些行为的消极影响、改变这些行为的动机水平。

我们很难一下子就解决所有的自我管理问题,如果一次只关注一个改变目标,会更容易获得成功。让我们从最困扰的、最想改变的行为开始吧。

第二步:确定目标,改变行为

这里提到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SMART目标管理法则,推荐阅读三七读书会上架的第1085本书《西蒙学习法》第2.2小节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确定目标,如何改变行为。

如果我们想改善目标,可以进行调整。如果我们开始落实目标,但发现它不切实际,需要给自己留出更多时间。绝对的放弃或坚持,不如去调整目标。

再次强调,要设定可以改善目前或以后生活的可行目标。

第三步:犯错时要善待自己

设定自我边界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如果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就很难坚持下去。行为的改变不是一直向好的过程,有时遇到挫折、感到沮丧是很正常的现象。

即使遇到困难,自我关怀可以帮助我们坚持下去,也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自我关怀是我们追求长期的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短期的欢愉。研究表明,自我关怀的人行为更健康,他们会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少喝酒、尽量不熬夜、经常看医生。

善待而不是指责自己。认识到每个人都会经历困扰,你不是唯一犯错的人,不要过度自责,而是意识到自己的感受,承认这是一段痛苦的经历。

除了言语关怀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洗热水澡、拥抱自己、按摩肩颈、吃好吃的等行为,表达对自己的爱与接纳。

6、
本文回顾

本篇拆书稿已接近尾声,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首先,生活中处处有边界,人与人之间需要边界。同时,边界是自我管理的工具,良好的边界感能让关系变得更加轻松,让我们更好地做自己。

其次,设定边界有难度。因为童年期的我们未曾见识过健康的边界,我们害怕设定边界带来的糟糕后果,总是认为无足轻重的我不配获得满足和关照,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再次,我们介绍了设定边界的四个步骤。它们分别是:明确需要和期望、确定边界、开始行动、调整边界。学会设定边界,我们不再习惯性委屈自己,让我们不再有不配得感,建立边界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最后,介绍了如何在亲子关系设定边界,如何对自己设定边界。

在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给自己设定好一定的边界,在该拒绝的时候勇敢说不,也要保持一定的分寸感,不过度干涉他人的事情。

边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边界区分了不同的人。它明确了“我”是独特、自主的,我们不是父母或配偶、不是其他人的附属品。边界也帮我们定义了自我认同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范围和非责任范围。

我们设定边界,是为了展现真实的自我,展现自己的个性,表达我们自己的想法、感受、价值观、目标和兴趣。

边界在我们自己和他人之间隔开合理的距离,让我们可以定义自己是怎样的人,清楚自己的需求、喜好、价值观以及信仰,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没有边界,人们会不分彼此,迷失真实的自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