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拖堂了
没想到,我还是拖堂了。
20分钟的微型课,我整整上了25分钟。就这,还是昨天在另一个班上过之后,因为超时5分钟的问题,列出了六大改进意见之后的第二次上。
学校让教学能手上20分钟的微型课,目的就是给今年参赛的老师做示范,可我这示范真是做到了极致,整个一个反面教材。
《小石潭记》不算长,这也正是我选它的原因。面对学生还没学过的新课,而且还是文言文,用20分钟时间来上,篇幅太长的,我还真是有些怵。
自我感觉设计的还不错。主要由五个环节构成:1.快问快答,查预习明学情;2.初读课文,感美文音韵;3.品读课文,赏小潭奇景;4悟读课文,探作者幽情。5.引读课文,回望小石潭。重点部分为第3个环节,通过主问题“你最喜欢小石潭的什么”,引导学生展开对鱼、水、石、源流的赏析,落实文言重点词,感受准确生动的写景语言,学习灵动多姿的写景方法,并通过指导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但超时5分钟,这对于微型课来说简直是要命的。放开了上,谁不会啊!微型课就是要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考验一个老师的教学理念、文本解读、课堂驾驭、内容确定、教学机智等诸多能力。今天的考验结果证明:我不及格。
自己反思,也跟听课老师交流之后,找出了不少可以节省时间的地方。比如:第一个环节快问快答的问题有些多,有些回答可以不必点评。如果是学生学过的课文,这一环节则可以完全删掉。第三个环节中,说说你最喜欢小石潭的什么?学生分别回答出了鱼、水、石之后,老师也完成了相关的引导,并且学生此时再找已较困难,就不必再引导学生说,老师直接点出小潭源流和潭周气氛的特点即可。而不至于像课堂上那样,一个学生说到了潭周气氛,老师进行了点评鼓励,再叫一个学生,又把这段重复了一遍,耗掉了两分钟左右的时间。还有,自己的语言可以再简洁、再干净一些。虽然这一直是自己的优势,但看过视频,还是觉得有些时候自己的话多了点,密了点。
初次上20分钟微型课,感慨良多,对以下三点感触尤深。
1.课前设计和课堂实施不一样。设计得很完美,可总被活生生的课堂碰得灰头土脸。你觉得该秒杀的问题,可学生就是半天反应不上来;你觉得该一下子找到的地方,可学生总是答左右而言他;你觉得学生应该声音响亮、口齿清晰地朗读说话,可学生却声小如蚊叫,一句话三个错别字,你必须得纠正。自然,这时间不够用了。解决的办法,便是对课堂内容精简再精简,让教学内容具备一定程度的弹性,才有可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2.指导别人和自己上不一样。自己没上过20分钟的课,但听过别人的好多课,也指导过别人无数次。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说得头头是道,俨然一个专家的样子。可到了自己身上,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儿,就一个超时问题,两节课了都没解决。这超时背后的问题,可就更多了去了。知易行难啊,何以解难?唯有实践、实践、再实践!
3.新课文和学过的课文不一样。面对学生没有学过的课文,会出现对课文内容不熟悉,上课时学生反应滞后的问题,那老师设计的内容就应该少一些。对于学过的课文,基本内容学生都已了解,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以稍微多一些,深一些。这节课,我是从检查预习的角度来切入的,引导学生徐徐走进课文。如果是上过的课,可能就要直入重点,直奔主题了,对主题的开掘上就要更深一些,形式也要更新颖一些。
虽然有遗憾,好在,又是一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