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童书绘本阅读与赏析

孩子问妈妈“你什么时候会死”时,怎样回答才能让孩子安心

2018-06-11  本文已影响20人  晨光微晓

一、为什么孩子会问“妈妈你什么时候会死”?

网上有个关于兔子买胡萝卜的笑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过。故事是这样说的:

兔子去杂货店问老板,店里有没有100根胡萝卜,老板回答没有。第二天和第三天兔子再问有没有100根胡萝卜,老板回答没有,第四天,兔子跑去问老板同样的问题,老板回答有,于是兔子说“我要1根胡萝卜”。

这个故事有些人看过哈哈一笑,有些人说看不懂。

同样的故事放到不同的场景带来不同的启示。比如放在育儿中,孩子就如同这只小兔子,每天追问你同一个问题,如果你只看到他追问问题的表面,那么,你可能就会成为为兔子进了100根胡萝卜最终却只卖出去1根的杂货店老板。

孩子,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做事的目的更多的受自然性驱使,而作为已经忘却了童年的成人,一旦会错了意,可能就不能理解孩子,甚至会误解他们。

很多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问过家长这样一个问题“妈妈,你什么时候会死?”

有些家长说“这可真是个感性的孩子。”

有些家长会骂“你咒我干什么?”

但是,这两种理解,真的是孩子的本意吗?

二、一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看到的和孩子感受的有多么不同

在搞清楚孩子问“你什么时候会死”这个问题的本意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个故事《稀里哗啦噼里啪啦!》

(格林伦纪念奖获得者 凯蒂·克劳泽作品,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青蛙吉约姆一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害怕。

爸爸妈妈觉得他是怕黑,于是父母分别来给吉约姆进行“爱的建设”——爸爸的晚安故事,妈妈的晚安拥吻,甚至走廊里留了小夜灯。

但是吉约姆依然睡不着,还不停地跑去打扰爸爸妈妈休息——唉!无非就是不想一个蛙(人)睡嘛!

至于他说的“稀里哗啦噼里啪啦!”一定都象他平时说的那些水中的妖怪、有羽毛的蛇一样,纯粹自己吓唬自己。

在吉约姆最终得逞跑到爸妈中间安睡的时候,爸爸被不老实的小家伙踢得睡不着,跑到了吉约姆的房间睡,他才发现了真相,明白了吉约姆真正害怕的原因。

(爸爸的表情很亮眼啊!)

这又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家长带孩子逛庙会,热热闹闹的庙会逛回来,孩子却觉得索然无味。大人问孩子“你不觉得有趣吗?”

孩子摇摇头:“庙会全是腿,一点也不好玩。”

家长开始不明白,后来蹲下来,才发现,从孩子的高度看过去,人多的庙会,除了腿还是腿。

家长在揣测孩子的感受时,是否真的站到了孩子的角度呢?

三、怎么回应“你什么时候会死”最合适呢?

再回到刚才的绘本故事,吉约姆最后能克服恐惧,安心入睡了吗?

当吉约姆的爸爸在吉约姆房间里睡觉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躺下来的刹那真的能够听到“稀里哗啦噼里啪啦”的声音。

于是,他叫醒了吉约姆,带他一起寻找“稀里哗啦噼里啪啦”的源头。

当吉约姆不用独自在黑暗中猜测是什么“稀里哗啦噼里啪啦”的时候,他和爸爸一起享受着“稀里哗啦噼里啪啦”的节奏,睡在了月色中的荷塘里。

有了这次经历,相信以后吉约姆再也不会害怕那些让他睡不着的“稀里哗啦噼里啪啦”了。

同样,当孩子问出“你什么时候会死”的时候,孩子并不是感伤或者诅咒。

心理学家通过各种方式研究了解了孩子最焦虑的一点。他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他担心父母死了,他就会失去了照顾者,没有了生存的依靠。

不要直接跟孩子说“很多年以后我才会死”,很多孩子对“很多年”的时间没有概念,他依然为你回答里有“死”而担心;也不要骂他,孩子从自身的生存需求出发考虑问题,本就无可厚非。

回答他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非常温馨且能让他理解的答案,“我会一直陪着你长大,直到你可以非常好地照顾自己了。(后面这部分针对4岁以上的孩子)而且,就算是很久很久以后我死了,我的爱也会在你的身体里。”

至于如何更好地弄清楚孩子的焦虑到底是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孩子说出来,家长去倾听,倾听完,再用信任的态度,去了解孩子说的情况

孩子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类似《稀里哗啦噼里啪啦》这样的绘本故事,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真的,什么是想象的,让他说出他真实感受到的,然后和孩子一起去探寻他恐惧、好奇、渴望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父母只有做出最直接地满足孩子内心需求的应答,才是孩子克服成长障碍最大的动力。

我是爱儿童心理和绘本的二宝妈,曾经的英语老师,现在的育儿达人,欢迎和我一起共同探讨科学育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