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朴素的智慧影响我的一生
今天在回家的火车上,想到自己的三个孩子教育问题,不由得又想起了父母亲在自己成长路上对自己的教导。
家里四个孩子,我是老小,从小学习不错,村里的学校也没什么压力,也没让父母操什么心。小学里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人到中年还不时会想起。记得那是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大雨,雨后农村的道路非常泥泞,到了下午上学的时候,我想着路不好走就不想去了,知道情有可原,老师也不会批评。但也不敢告诉母亲,就悄悄的躲在床底下玩耍。过了一会儿,床底下的动静还是被母亲发现了,把我揪了出来。自己想着这下完了,要挨训了。但母亲并没说什么,只是拿出雨鞋、雨衣,领着我出了门。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赶到学校,班里确实没几个人,那时候的农村父母也没有送孩子上学的习惯,下雨更是就不管了。但母亲还是把我交给了老师,并向老师解释了迟到的原因,老师也没说什么,也没批评我。真的是一件很微小的事情,至此以后我上学再没有偷懒过,虽然目前没有任何责骂,但是母亲坚定的行为告诉我,这件事情很重要,不能偷懒。
真正的转变还是在初中毕业后的选择。90年代,对村里的孩子来说,考中专还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有一技之长,也可以考师专当老师,可以早点工作补贴家用。而考高中则存满风险,三年后考不上大学的话,高中毕业还不如中专好找工作。面临这样重要的选择,父母和我郑重的谈了一次,把家里的情况和两种选择都告诉我,让我自己做选择。对一个14、5岁的农村孩子来说,这是个艰难的选择。最终我自己决定上高中,高中后也一直很努力、很坚定,因为路是自己选的,只有一个目标:考上大学。
考大学又面临着一个选择,学文学理?报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询问父母亲的建议,但作为农民的父亲没有指手画脚,只是告诉我多咨询老师、自己做决定,最终都是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路。
从此,大学毕业找工作、娶媳妇、生孩子都是自己的决定。
从此,我也从不后悔、不抱怨,因为那一切都是自己的决定。
但父母从没有放下过对自己的关心,想着钱够不够花、想着工作顺不顺心、想着要不要帮忙带孩子。在他们眼里,我还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还会不时的提醒,“工作要踏踏实实的,不能偷奸耍滑”,“要多学手艺,有手艺心里不慌”,“要学会接人待物”,“要与人为善”等等。
就是这些父母朴素的生活经历和智慧引导我的一生,也在我的身上生根发芽,延续到下一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