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三泊小记
今年的旅行,住成了很重要的体验元素。刚结束的徽州之行也不例外。
【澍德堂】
不好定义,澍德堂是民宿还是精品酒店。总之,就是因为它才安排的徽州之行。
网红店,集邮哦。
澍德堂集结着一眼识徽州的元素:马头墙青黛瓦,小窗,潮湿霉霉的墙体,水系,小桥,荷塘,简约,水墨感。妙就妙在作为呈坎风景区的一部分,你看不出这是一家酒店,只是觉得这里是景区最漂亮的一部分。澍德堂所在的呈坎,据说因为一部《偶像来了》略红,又离宏村蛮近的,所以来这里并不难。更何况即便就是因为澍德堂来呈坎也完全不会失望。某种程度上,澍德堂也在成就着呈坎的旅游业。
门口无名,是一副关于呈坎由来的对联。推门而入,沿着小路下坡一小段后,终于迎来了带着酒店名字的草栅栏,澍德堂三个字偏安一隅,是女主家族的堂号。既低调又不失庄严。
狭长的酒店,顺势安排好的每一个空间的职能,匹配着一个人回家的顺序。
上图为先,图片和实景基本无差。这一点,
做到不易。(以下的图片基本来自网络)
澍德堂打造的在地体验氛围蛮到位。人与自然的无界限,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有一种要将失落的徽州重新在这里被唤醒的决心。澍德堂基本所有的门不防君子。担心只是多余,这里和客人在互相挑选。
坐在庭院里喝茶,眼前就是荷塘,远山晚霞错落有致的点缀着画面。那时那景,会自然的脑补很多画面。
徽州人多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注重风水,崇尚自然,便把自己的家安放在了山水环抱之处,深谷腹地之中,与天可接,与地相邻。这就是徽州应有的样子,古老而不腐朽,慵懒而不板滞。
在烟云暮霭里,我眼中看到的是中国水墨画。
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兰亭集序,没有曲水流觞。也不会有赤壁前吃酒泛舟的洒脱。所谓的衿贵,或者说以往文士为代表的贵族阶层,他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极其富于美学色彩。换句话说,小日子是最难过的。打鸡血般的瞬间强烈情感,很容易消散很容易被时间磨光。所以平常生活的点滴细微,才是真正审美的高峰。这一点,澍德堂做到了。
这里每天的早餐注重手工和花式,南方的食物还是经得起这么精益求精。喝茶后即便告知不用善后,一向好偷懒的我也只想把自己用过的茶具收拾干净归其位。其实没人知道你做没做,这勤快劲简直人格都光辉了,勤勉之心是环境给的,不是约束,只是意愿。酒店提供的洗漱来自澳洲的Appelles,这个牌子的好度娘都有,干涩全无这一点就挺难得,它是对矜贵和功能的双拼。床上用品也是业界良心。当这些硬件做足了功夫,我挑剔的触角立即服软。
女主苏女士是苏辙的后代,肯定是个狠角色。这份狠,不是语言和行动的用力过猛,澍德堂本身就可以体现出她的能力。分享一处。苏女士说即便酒店接待了不少可以秀的名人明星来提高知名度,但她还是很不喜欢这种做法。所以,她很少会发合影告知天下谁又来了,她的好无需衬托。好就是好,和谁都无关。这份徽州人骨子里的傲气与硬邦邦,真让我爱不释手。这不是低调,这是在避免蠢。这个时代,人人心里都有度量衡。
白天的行程不会安排太多,只想早早回到住处。它比景点让我们留恋。晚饭后我们在餐厅里压低声音,离经叛道的谈着易经,交换着彼此对审美、贵气的看法,包括一些商业模式的评判,就着米酒微醉饮,感觉懵懵懂懂,憨态可掬。
喜欢这里恰到好处的氛围,一些平时不好提及的话题在这里说出来也像是被镀了暖色,自持又能心存一份美好的天真随意散开。从小就怕那种一塌糊涂的场面,以及酒精作用下人变得肆无忌惮。我想在一个美的地方,人会变得克制、安静。
一些担心可能没有必要。离澍德堂不算太远就有悦榕庄。那么问题来了,差不多的价格,我为什么选择澍德堂而不是悦榕庄。我把它看做是挑战,这种挑战也是民宿一直需要面对的问题。解决办法不是没有,独特性也许是一剂良药。比如,民宿主人的存在我想悦榕庄八面玲珑的大堂经理是无法代替的。那么什么样的客人会为此买单?什么样的独特性才能吸引客人?什么差异化的服务可以发挥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列举一些出来,不是要逐一展开分析的。这不是重点。
呐,本文只谈美。
【塔川书院】
这是一个科技倡导下的民宿实验。
来自上海张江的黄惠寅专注于数据可视化。他带领团队对宏村游客的年龄层次、消费水平、购买能力等做了大数据分析,并对宏村的地形地貌等进行实地勘测,选址修建了塔川书院。这个依托于大数据分析而建成的塔川书院,希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提供一方休养生息的净土。在这个项目中,黄慧寅用数据给地方政府、当地居民、游客科学地讲故事,这个故事里有山,有水,有情怀,有你想要的诗和远方。
美则美矣的塔川书院,院落四周我都爱:中式联合日式的草滩、房垛、屋蓬、河堤、扁舟表达,室内泡澡的山野景观,所住的楼宇背面非常古朴的立于水上,仿佛回到京都的时光。第一眼就爱上这里,到达塔川书院路途偏而阻的过程立刻烟消云散。
当我放下行李迫不及待细细品味书院每一角落时,很多想法在变化在发酵。
塔川书院在山野里重新搭建出来的一个小宇宙,野趣是第一感受。囊括了休闲度假的很多元素,包括当地的丰富元素。
丰富,是一种冒险。
这里的丰富是一种无谓的重复。有些元素,它太多也太满了。过多的休息亭台,木雕的违和,细节的不细致,混合着男人视野的粗犷,总觉得越细看越走味。繁缛的加法做到了过犹不及。这感觉就像是我去吃精美的日料,万万没想到的是会吃撑要手扶着墙出来。对日料的感觉在饱嗝中荡然无存,自助餐所信奉的要吃回成本在日料面前完全失灵。
我和友人分享,这里适合团建或者亲子。
因为老板本人不在现场,那么对这里的管家要求就会很高,直到临走时才遇见了一位灵气的姑娘,看着她处理与客人的事务才觉得这才对味嘛。好在,书院还在试运营期,基础好,又有良好的科技做支撑,资本做后盾,整体审美体系的统一和再优化能落实,会让塔川书院更有生命力。
大数据风行的最终归宿,是如何让大众看懂数据,让决策者洞察到数据背后实实在在的价值。将冷冰冰的数据落地,服务于决策,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为了有效地传达思想概念,美学形式与功能需要齐头并进。科技风头一时无两,我也很期待看到它的商业化得以很好的体现。只希望,在面对专业领域或者类似于审美的维度时,大数据也好,黑科技也罢,不是创始人个人图腾崇拜的梦工厂。在作用于民宿设计时,不要远离了民宿的本质。
【古早叙】
老宅子需要人住,否则就是一处遗址。
在徽州的最后一夜我们住进了清代的古宅子里。高墙深宅外,装饰以青瓦白墙,浓绿与黑白相映,一砖一石一木雕,点缀其间;深宅大院中,唯天井与天通、与地连,晨沐朝霞、夜观星斗。门一闭,各家各户单独过日子;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祀;千丁之族,未尝散居。
古意,舒服,桂花树。这是古早叙对我的杀手锏,而且我对它不会喜新厌旧。
老宅子里面没有完全翻新,而是配合着已有的构造进行既符合当代人需求的功能改造,更有着和古意对话的修饰,不喧宾夺主还让古建筑有种大方适宜的复活,以及大胆用色:红黄墨绿相得益彰的搭配,阳光、灯光的交融与共,让我这种对彩色比较疏冷的人都会高度接受并享受其中。每一处的小细节可以被揣摩,快说,这家老板在背后花了多少心思和努力。
在屯溪,只想泡在古早叙里。公共区域是由好几个不同职能的小空间组合而成,关键不隔不刻意,还有着融为一体的不疏离。窝在一处,不够,再换一处继续窝着。眯着眼睛,仰望射进幽暗空间的光线,就像一道道要揭开秘事的钥匙,带领我们进入另一个理想和现实的交融的世界。总有一天,这里的质朴将不复存在,岁月的原汁原味也许会时过境迁。
下午茶是接待我们的姑娘推荐的古早手作咖啡。有点甜,可看作是咖啡奶,但是咖啡的苦与奶的甜并没有一分为二各自孤立在嘴里,它们在重新帮我定义,咖啡不一定是一贯的苦字当前,一旦习惯被打破,还乐不颠的接受,我的挑剔就变成了享受。小姑娘推荐的自信和笃定很对我的胃口,它的确能一扫刚从黄山下来的我们的疲惫。
在古早叙,选择住在一个独立的小院子,就是因为院子里有棵桂花树。在桂花香的夜晚我们在打口仗:想要生活愉快,就非得先把自己踩成一块迎来送往的地毯。可事前说好的不是附庸风雅的画面嘛。呜呜呜呜~
桂花香,儿时的记忆,很暖很甜,甜而不腻的甜。喝茶放点,吃早餐要在餐桌的搭配中散落着,就连睡觉,房门故意被留了个门缝,一夜有香。刻意也好,仪式感也罢,桂花香惹人联想到和家人在一起的单纯快乐。没错,我就是在BUY IN我对故乡的情感。
“皖南已无徽州府,空留青山笑皇天”。还是觉得可惜,徽州易名成了黄山。但是三十年过去,人们依旧愿意称这里为徽州。这种生命力让彷徨于迷津的现代人看到祖先的来路。那些故乡的味道、声音和见过无数次也没有厌倦的朝霞和黄昏,都一并融入这次徽州之行的住宿之地,似乎它们比所到的景点还能复活徽式的审美和气息。活泼泼的存在,有呼吸,有互动,有故事,是景非景。作为半个安徽人,自小就知道山中有双人,水中有人文,是为“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