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国学与传统文化

闲说国学那几句经典

2019-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鸣_谦

一直对国学比较感兴趣,《道德经》《易经》《论语》《大学》。性格因此都改变许多,17岁前,性格稍显急躁,17岁始读国学,20岁时,性格趋于稳定,宠辱不惊,胸有波澜(吹个牛)。愈发沉稳却是事实。

读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君子慎独”,猛然惊醒,开始思之过往、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高中即将毕业时,同学评价笔者“目若寒星”;得益于心态的平和,高考超常发挥,被较为理想的大学录取,工科专业;大学研究八字,《论语》,即将毕业时,友人评价笔者“眸如深海”。后攻读心理学硕士,期间听曾仕强、于丹、翟鸿燊等大师将国学,理解更深一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句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文被科技加持,人文与科技的结合,谱写了一曲壮阔的“中国式震撼”。此句归属于《论语》所倡导的“孝悌文化”,“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绝非字面意思那么简单,笔者以为真正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义之所指。为人要孝悌仁信,把这些实践到位了,有所体悟且仍愿用心,可以再升华、深入的做学问。再看一个字“教”,拆开就是孝+文,孝悌做的好,还要有文化,才能去教别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细思之,如能把所有人都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组织不愁没有凝聚力,不可能不壮大,国家不可能不长治久安。所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着实震惊了一下世界,有外媒评价“中国的野心太大”。正所谓“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治天下”。也正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

《论语》讲以孝治天下,《道德经》主张“无为之治天下”,看起来矛盾,事实上只是高度不同而已,“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以孝治天下取的是第二等“亲而誉之”。《道德经》讲的是大道,是天道,飘飘渺渺,不落凡尘,行之艰难,《论语》讲的是落地、是易执行、易操作的人道。何来矛盾之说?

如能做到“利万物”“和”“柔弱”,那是真正的圣人,就算老子,也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但《道德经》给予我们的启发和启示,却是让人受用无穷的。

今天到这里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