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转岗了(二)
一直有人戏谑我是教育届的“特种兵”,我挺喜欢这个称谓。
我觉得自己是实至名归,因为我教过低视力、盲生、聋生、培智、村普小、重点普小,正所谓经历丰富,27年已经拿到了教育“大满贯”。
第四次转岗~“特种兵”转战农村
1997年的中秋节,天边的那一抹火红渐渐熄灭,夜幕降临,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我此时正置身于苏北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学校园里,因为肩负支持农村教育的任务,我下午刚刚到达这里,学校领导克服了校舍紧张的困难,给我安置了一间临时宿舍,但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好锅灶,让我先克服一下。
校园里空无一人一片寂静,只有水银泻地般的月光陪伴着我,人生地不熟的我徘徊在宿舍门口,正在发愁,今晚恐怕要饿肚子了。我蹲在宿舍门口,望着月亮慢慢地越过树梢,又大又圆的月亮离我如此之近,好像是想来亲近安慰无助的我吧。
我记得承诺老校长克服一下的革命意志,但饥肠辘辘的肚子不争气,叽里咕噜地抗议,前胸贴后背的我想到此刻正是阖家团圆的时刻,而我客居他乡举目无亲,饥饿难忍之际望着满地白晃晃的月光不禁有了一些悠悠的伤感。
还好!七点半钟,一位住在我隔壁的老师回来了,询问知道了我的情况,热情地邀请我到他们家吃饭,我是口非体正直,吃着热乎乎香喷喷的晚饭,我感受到异乡的温暖。吃完这顿晚饭,第二天这位老师就因调动搬走了,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但我至今仍然感恩他~热心肠的蒋老师。
第二天,我认真地走遍了校园,这个学校之前一直是村小,刚刚升级为镇中心小学,除了一条南北走向的中心路是砖头铺设的,其他的地方都是泥巴地,这么质朴的校园,我仿佛回到了1980年代我的小学校园~亲切且熟络,好像我不是第一次来,而是从来不曾离开过。
校园中心路两旁的花坛里面,栽种了很多的花,这些花都是老校长的宝贝。盛夏刚过,各色花朵还很鲜艳,这些花如同这里的人一样朴素,虽然贵为国色天香,但未经修剪,透露出一张野性的、天然的、质朴的美。全校的学生都知道,那些花儿是校长的宝贝,只能看不能碰,如果碰了,要被加重处罚。野惯了的孩子们,居然真的很少有人敢去碰这个禁区,那些花儿更加肆无忌惮地疯长,尽管因为过度营养过度保护,有的花儿都瘫倒在花坛里了,但也就这么任性地四仰八叉地慵懒地躺着。
年轻时的我还暗暗讥笑老校长的迂腐、不懂美,现在想来,老校长恰恰就在这里借花事半功倍地实施了教育,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懂得了什么叫规矩,什么叫保护弱者,什么叫“护花使者”。
熟悉了校园环境后,环绕校园外,我居然发现我的宿舍窗户外面就是大片的坟地,高高矮矮的坟头能有几十座。身在农村的我,从小就被吓唬过,什么无头鬼,什么黑段子,什么鬼打头……哎!面对坟场,此刻的我真的是心惊胆寒。此后,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风声鹤唳的夜晚。
分给我的是四年级一班,担任班主任,这是一个皮猴子多的班级,男生多女生少,这可能和农村里面重男轻女有点关系吧?农村孩子留守儿童多,回家学习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前面几任班主任都很头疼这个班级,特别是前任班主任是位年轻的女老师,被“皮猴子”们气得常常掉眼泪。接手这个班,我感觉有点挑战性,虽然从来没有教过普小,但我自信有驾驭这个班的信心。
我通过几天了解观察,弄清楚班级的学生特点和班级学习风气,决定先从扭转这个班级的学风做起。
第一步,抓纪律。俗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我找到全班最调皮捣蛋的男生,和他攀谈,拉进和他的距离,告诉他我准备提拔他做体育班长,他的手好像被烫了似的直摆,我知道他是不敢想,也没有自信。经过我的鼓励,他看着我信任且肯定的眼神难得得腼腆起来。之后我发扬民主,在班会上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准备提拔他做体育班长,班长首先反对,说他经常迟到,还打人,这样的人怎么做体育班长?同学们胆子大的反对,胆子小的不吱声。我和同学们承诺,先试一个星期,如果没有改变,我们再撤掉他,同学们看老师都这样坚持了,就同意试用他。
经过我监督加帮扶、鼓励,他居然有了很大的进步,没有迟到,没有打人,但作业还是完成不及时。我在班级表扬他的进步,背后督促他纠正不足。在他这个“大王”已经有所改变的带领下,其他“小喽喽”们也都有所改变。加上我各个击破,关注到每个孩子的状态,及时欣赏鼓励,班级没有纪律性的状态改变了很多。他这个体育班长居然一直当下去了。
第二步,抓学习。
留守儿童回家不写作业,爷爷奶奶也没办法,这个问题让之前的老师们都很头疼。
我住在学校里,中午有很多时间,一些“野孩子”中午在家不睡午觉忙着疯玩,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我让这些学习不太好的十几个“野孩子”每天中午提前四十分钟到校,由我亲自督促补差,把前一天的错题订正好。孩子们脑子都很聪明,之前是因为不认真,没人管,经过我上条理地一抓,这些差生都进步了。在差生进步的基础上,我又帮助中上等生补充一些奥数题,开拓他们的视野,农村孩子从来就只学习课本上知识,没见过奥数,我这么一弄,孩子们数学思维打开了。
第一单元考试,我们班就改变了历史,之前考试,不及格能有一片,这次考试,只有一个学生因为智力问题不及格外,其他同学都及格了,从来都是倒数第一的我们班,这次平均分居然比别的班级高出几分。同学们有了信心,学习也越发有了劲头。
后来期末考试,全镇统考,我们班级也是全镇第一。老校长很高兴,只夸我这个城里的老师水平高,不仅如此,后来,我们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其实,我知道,不是我水平有多高,主要是我年轻精力旺盛,没有家庭之累。反观学校里的老师们,放学回家还有老小要照顾,还要种地养猪,有的老师是代课老师,收入非常少,回家还要想着搞副业补贴家用,想想他(她)们真的不容易,我又有什么理由沾沾自喜呢!
一晃二十五年过去了,回想支教的岁月,除了教好学生外,我还跟着质朴的老师们、热情乡亲们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受用良多。我很感恩那段支教时光对我的滋养,让我沉淀下浮躁的心灵,学会用农人生产的思维去科学合理地对待教育,支教期间乡下的路经常穿梭于田间地头,这一幅幅耕种的场景让我始终直观谨记:教育也是一项“农业活”,急不得,要极其耐心地尊重育人规律,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成长。
难忘支教岁月的经历!
感恩支教地方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