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终于还是屏蔽了你......
微信通讯录里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里的内容也渐渐变得五花八门。最近,我终于对朋友圈来了一番大清理。
那些漫天刷屏的广告、没完没了的自拍、无病呻吟的负能量、病毒视频散播等,我都设置了屏蔽。
果然,清理完之后的朋友圈虽然“冷清”了些,但自己觉得舒心多了。
01
初次接触微信是在2012年,那时候朋友圈对我来说就像第一次吃到蛋糕那样新鲜。
他们的小情绪、他们的一日三餐、他们搞怪的自拍甚至是简单几个字,我都会认真翻看或评论。
而现在,我们对朋友圈做出的回应,大多数时候可能就是点个赞而已。
懒,或许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更多的原因是在信息展示过量的时候,我们自动学会了筛选和过滤。
全民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要输入的信息量很大,精力有限的时候,快速挑选自己感兴趣和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也成了我们使用社交软件必备的技能之一。
因此,将那些我们不需要的、不乐意看的,甚至是反感的内容视为垃圾信息进行屏蔽,是有必要的。
02
《七杀简史》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不认识人,但灵魂认识灵魂。
对于陌生的微信好友,我一般会通过他的动态来识别他是否是“我的灵魂认识的灵魂”,如果是,这样的人我会在心里给他分组:和自己同频的人。
而这个组里的人即便偶尔发发我不乐意看的内容,我也会在心里给他发一张“免死金牌”,因为前期积累的好感让我在心里认同他,并喜欢看他的信息展示。
正所谓人以类聚,人以群分,微信这个社交门户也是如此,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在心里对好友进行区分,毕竟和自己同频的人相处才会觉得轻松无压力,即便这样的相处不是面对面的。
03
曾经的我认为庞大的微信通讯录是一笔不小的人脉资源,不会轻易删除或者屏蔽,甚至想着如何去盘活它。
直到我看到这样一个观点:真正的人脉,是可以“变现”的。而可以“变现”的人脉是人与人之间的等价交换,是一场公平的买卖。
为什么通讯录里的人越来越多,真正联系的人却越来越少,就是因为双方没有为彼此关系的更进一步付出行动或者只是单方面的付出,到最后,大家只好很有默契地相互疏远。
自己心里不欢迎的内容就得及时清理,为更多更好、更有趣的人和事腾出空间。因为,社交不应该是静态存在的。没有经过流通的通讯录名单,只是一堆数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