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的突突声
在我无聊又漫长的童年生活中 ,有一种声音是非常熟悉的,那就是拖拉机的突突声。一般是从山上很远的地方传来,渐渐越来越进,越来越清晰,耳朵会不由自主地辨别声音来源的方向,从而判断是不是自家的拖拉机回来了,是一种心安又夹杂着点兴奋的声音。
我挺喜欢以前的人们集体劳作的场景,人们也都朴实能干,在打麦厂里(其实也就是一块比较空旷平整的场地),年轻的壮年汉子和洋溢着笑脸 或许还带点高原红的婆姨们尽情地挥洒着汗水,等到吃饭的时候,每人拿着自己的吃饭家伙舀一点粗茶淡饭,也不讲究在饭桌上吃,一般都是蹲在某个台阶或土堆堆上,就着欢笑声 热闹地完成吃饭这件大事了。
更多的时候,拖拉机在陕北高原的苹果秋收时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一颗颗成熟的红苹果被摘下来,经过机器或人工精挑细选,套上果网装箱,交易给收购苹果的厂家,发往全国各地。霜降前后,一大批挑选苹果的人在各村各地辛勤地劳作着,轮到给某一家装苹果了,那主家需拿出十二分的热情和饭食来招待她们,如果正好赶上周末,我也会帮忙打打下手,不得不说人多吃饭就是香,也或者是谁也做不出这家乡的味道。
声音是伴随着夜幕同时来临的,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的农人们继续沿袭了这一习惯,载着一拖拉机的人,也承载着一整天劳作的成就感、疲惫感回到了家,家里的小孩们也争先恐后地围着拖拉机欢叫,稍大一点的孩子只会懂事地将拖拉机上的农具取下清洗,仿佛拖拉机是圣诞老人驾的那辆马车,带来了精美的礼物。夜色渐渐深了,人们也进入酣睡状态,毕竟明天早上又是盛满希望的一天。
早晨太阳的第一缕光洒下来,他们已经做好准备,那突突突的拖拉机声早早响起,一会吩咐自家孩子拿这个,一会叮嘱要锁好房门,这个时候,一家人之间必须很有默契,否则,嗓门再大也会被那突突声淹没,屡屡闹出笑话,你让他拿个钉耙,他却递给你一把铁锨。
拖拉机有时候也会发出不那么响亮的声音,这个时候会觉得不那么吵了,可是啊,那每次陪主人“东征西战”的铁家伙经历了年年岁岁的打磨,已经破旧不堪,犹如一位垂垂老者,谁说这不是一件伟大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