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陈寅恪《柳传》四八二——茸城(十)、2025-04-10



(四)诗意:
1、其一:1、2句,养鹤坡前有乌鹊飞过,大约与天上(筑造天桥的)数量差不多。3、4句,(我们)比织女侥幸一些,(七夕来临)之前已经度过银河。
胡案:牧斋以为六月七日比七夕更好也。
其二:1、2句,乌鹊已经报告秋意的来临,浅浅的银河水能留住你吗?3、4句,化妆时候就不要描眉了,(你的)弯眉如新月(能够钩住月亮的变化)。
胡案:仍是用银汉典故,大约是说此时之佳美,不弱于七夕银河会也。
其三:1、2句,柳宿的光芒照在花屏上,(我们之结合)如银河水倒流天际。3、4句,从此(我们)不用羡慕牛郎织女,透过朱雀的窗子观看柳宿。
胡案:末一句或是用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句,惟李杨拜七夕之月,钱柳观柳宿之光耳。
其四:1、2句,(你的嫁妆中)图书画册压低了车轮,笔床砚匣随身而来。3、4句,想必(你已经写就)催妆诗,合卺后我们在细细讨论。
胡案:先生笺释,牧斋也以为河东君当有催妆诗,而河东君不为,其酸楚若是。
要之,牧斋四首催妆诗,句句比之牛女,以为柳宿强于银汉也。
四、和诗
先生总结和诗曰:顾云美《河东君传》云:“宗伯赋前七夕诗,嘱诸词人和之。”今所见《东山酬和集》载录和《前七夕诗》即《合欢诗》者凡十五人,共诗二十五首,和《催妆词》者凡三人,共诗十首。前论《列朝诗集》所选沈德符诗中亦有和《合欢诗》之什,未附于诸人和诗之内,当是后来补作未及刊入者。其他十八人之和诗或尚不止三十五首之数,疑牧斋编刊《东山酬和集》时有所评定去取也。茲以原书俱在,不烦详论,唯择录和作中诗句之饶有兴趣者略言之。至林云凤之诗及其事迹,前已详及,故不再赘。
(一)和《合欢诗》
1、和其一者:(1)徐波诗:(胡引:欲剪吴凇江水悠,早梅时节①酿酸愁。分开画烛交②红泪,锁向雕笼到白头。预借仙期偷驾鹊,深偿愿海许沈牛③。花源一自渔郎问,柳浪春来许系舟。)
(2)先生笺释:和《前七夕诗》即《合欢诗》,第一首中,徐波诗“早梅时节酿酸愁”之句颇妙。滂喜斋丛书收入《徐元叹先生残稿一种》,未见徐氏和牧斋此题诸诗,不知是否为叶苕生廷琯所删去,抑或叶氏所见元叹《诗残稿》中本无此题诸诗也。“酸愁”之“酸”字,元叹之意何指,未敢妄测,若非指钱柳,则在女性方面当指牧斋嫡妻陈夫人及其他姬侍,在男性方面,则松圆诗老最为适合,至陈卧子谢象三辈,恐非所指也。
(3)典故:①胡引:早梅时节,《国语辞典》:梅雨,中国南部五月至七月、日本南部六月及七月初所下的雨,因正值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也称为:“霉雨”、“黄梅雨”。
②胡引:交,一齐;同时(发生)。
③胡引:《佛学大辞典》:(譬喻)菩萨之愿事深广,譬如海也。江总诗曰:“未泛慈舟远,徒令愿海深。”《八十华严经六》曰:“显示一切大愿海。”《万善同归集六》曰:“超三有之苦津,入普贤之愿海。”《往生要集上本》曰:“闻一实道,入普贤之愿海。”沈牛,谓古代沉牛于水,以祭川泽。唐· 杜甫 《滟滪堆》诗 :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
(3)诗意:1、2句,想剪短如吴淞江般的悠悠愁思,而梅雨时节酿出了更多的酸意新愁。3、4句,分别摆放的红烛同时流出(喜悦的)泪水,(只是你牧斋)像是锁进笼子的白头翁。5、6句,预借了七夕,偷偷让喜鹊架桥,(已经)偿还了(当初)许下的沉牛之愿。7、8句,桃花源一经渔郎的探问,春天里的柳树,就可以系上(不系之)舟了。
胡案:徐元叹也是雅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