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岱政经

握紧笔杆子丨用互联网思维分析网络舆情(三)

2018-05-30  本文已影响32525人  47a0cb23728b

要分析网络舆情,就要先知道网络舆情的定义概念是什么。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由此我们得出,网络舆情的三要素,它的载体为网络,核心为事件,参与主体广大网民。

分析事物要抓住主要矛盾,我们分析网络舆情,就要抓住这最主要的三要素。


在该系列的第一篇文章里,我们从参与主体的网民出发,深入分析了网民群体的各个特征。

1、我国网民规模十分庞大大。

再加上日益丰富且高效的传播途径,决定了任何机构组织,想对中国网络舆情进行全面覆盖性监控管理,都是十分十分困难的。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我国网民男女比例协调。

女性网民数量多力量大,且富有同情心理和母性关怀,所以在网络舆情中,很多以女性、孩子为涉事主体的事件受到了女性网民的重点跟进。

3、我国网民的年龄层次分明。

分析了00后网民到60后网民的一些差异,我们知道了,因网络群体的年龄层次不同,各年龄群体对网络话题的选择喜好,不尽相同,对同一网络话题的反应态度,也不尽相同。

4、我国网民的城乡比例和学历比例双高。

在中国,二线城市在网络舆情中占比高达71%,网民中等学历占比高达65%,我们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得屌丝者得天下”。

经济实力决定社会地位,中产阶级握有部分网络话语权,而未有足够经济实力且自发性自觉性不高的“屌丝群体”,并没有多少网络话语权,然而,一个社会的公平公正,需要社会各阶层一起来维护保障,没有“无产阶级”的公平公正,也就不可能有中产阶级的“独善其身”。

在推动中国公平的道路上,底层民众是不能缺失的一部分。

以上分析了网络舆情三要素里的参与主体,在系列第二篇文章中,我们分析了三要素里的核心——事件。

什么事件能成为网络热点?

这个事件为什么能成为网络热点?

问题的答案很简洁,三个驱动——

情感驱动能触发了网民的移情效应,让群众感同身受,推动话题热度不断走高。利益驱动则和国人自身利益息息相关,自带流量,无需炒作。

就像那位瓜友的经典评论一样:

近期侮辱转退军人的周法兴事件,只在转退军人群体中持续发酵发热,而在其他群体中几乎听不到任何反映,就是情感驱动和利益驱动的最好注释。

还有撕逼驱动:

在很多网络热点的讨论中,有的网民如此卖力的跟进,并不是为了追求背后的真理,而是在享受站队过程中的群体认同感和撕逼言论中的心理快感。

特别是在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民众戾气日益浓厚的背景下,在网上为了撕逼而撕逼的,大有人在。


该系列文章里的第一篇,我们分析了参与主体的网民,第二篇我们分析了核心的事件,第三篇我们要分析什么, 不言而喻。

是的,网络舆情的载体——网络。

学术界一直认为,互联网舆情模型,类似于气象模型,可以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一定的监控和预测。

但就如何策划一个舆论热点,学术界研究甚少,倒是公关公司们对此烂熟于心,在此,岱岱提出一些个人的浅见,从网络载体出发,用互联网思维,来分析下舆论热点的策划过程。

是的,题目叫——



1、定义好APP的核心功能和准确定位。

如社交类功能软件,就有微信、陌陌、MSN,如网购功能软件,就有淘宝、京东、唯品会,如安全功能类就有360、金山、猎豹。这些都旗帜鲜明的抓住了用户痛点,推出了面向用户的核心功能。

网络舆情亦然。

情感驱动、利益驱动、撕逼驱动三大驱动是网民永恒的功能需要,而痛点,则各有所异。

在设计一个舆论热点时,先要对事件定位进行分析,看该事件属于哪一类型,抓住了民众哪一痛点。

如公众对政府的监管批判,就有雷政富事件、孙政才表叔事件、村长贪污亿万案、副镇长上班时间开滴滴赚钱热点,等等。

如民众对社会贫富和社会公平的态度看法,就有常年霸占热搜的王思聪,当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成都严夫人热点,等等。

如民众对安全事件的格外关注,就有滴滴打车安全问题,三星手机爆炸热点,电梯吞人事件,山东疫苗案件,等等。

还如热点恒久远的爱国话题,有慰问抗战老兵、声讨精日分子、拒绝洋节等话题,特别在国际局势动荡的时刻,国人的爱国情怀高涨,注意力极易被调动,舆情将更加汹涌沸腾。

如16年赵薇启用台独艺人事件,就正逢南海仲裁案,买办企业联想被全民讨伐,也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事实证明,这些平日就有极大看点的舆情,在中国国运坎坷、国人情绪激昂之时,一旦被抛出,将具有核弹般的舆情力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热点选好定位,也就成功了一半。


2、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粘性

用户体验,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纯主观感受。

用户黏度,指用户对于品牌或产品的忠诚、信任与良性体验等结合起来形成的依赖程度和再消费期望程度。

对互联网产品来说,完美的细节呈现和人性化设计,是改善用户体验的关键,而只有改善用户体验,才能提高用户粘性。但在网络舆情领域,善于深挖话题、步步造势,才是“改善用户体验”的关键。

民众的关注度是有限的,话题的热度是有时效性的,而大千世界里,话题层出不穷,很多热点都是一瞬即逝去,如果不能持续深化话题,给民众抛出一个接一个猛料,那么民众将像鱼儿一样,对此话题只有七秒钟的记忆。

所以,岱岱也认可“定点爆破”后的“连环爆破”模式。

如王宝强离婚事件,霸占全国眼球,热度持续了几个月,而后来的白百合离婚事件只持续短短几周,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王宝强与白百合的流量差异,更多是因为后面有“马蓉出轨宋喆”、“王宝强离奇车祸”、“王宝强资产被马蓉转移”、“王宝强导演电影上映”等热点的连环爆破。

如李小璐PGONE事件,不是简单的明星出轨,后续还有“马苏娱乐圈老鸨”、“官媒封杀PGONE”等情节的步步推进。

如赵薇事件,则从台独艺人的定点爆破,到“赵薇杀人”、“壹基金卖国”、“资本控制舆论”的连环爆破,官媒、私媒、民众全部卷入了这些话题的讨论。

如联想事件,则从“联想投票”的定点爆破,到“联想产品粗劣”、“联想触及一个中国底线”、“联想美帝良心企业”、“泰山会”、“资本家联盟”等连环爆破。

可见,一个热点话题可以深入扩散成另一个热点话题,并引出一些新热点和舆论压力因其讨论角度、讨论深度的扩大和深入,将吸更多网民、媒体参与其中,使舆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加大。

特别是跨领域的连环爆破,效果更佳。

因为相比单一领域的舆情事件,跨领域事件更容易引发全网全群体的关注。从定点爆破的优先性选择看,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制裁中兴导致了全国人民对中国自主技术的大讨论,专业性强讨论门槛高的联想“5G投票事件”,并不是定点爆破的第一优先位。

因为很多吃瓜群众对“5G标准投票”是不得其门而入,联想事件只有从专业性极强的“5G标准投票”扩散为“联想产品质量”大讨论,更多的吃瓜群众才能参与进来。

用互联网思维说,产品设计要追求极致,对网络舆情而言,炒热话题的“追求极致”,就是深挖到底、扩散到底。


3、防止系统bug

人们将在系统程序或软件中,隐藏着的一些未被发现的缺陷或问题统称为bug(漏洞),这些bug会严重影响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在网络舆情模型中,也会出现这类影响热点走势的bug。

在舆情模型中,“分散公众注意力”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bug”,小到个人,中到组织,大到国家,都用过。

如李小璐在出轨PGONE被曝光后,就找到卓伟公关,后者抛出王思聪牵手嫩模,试图通过转移视线的方法分散舆论注意力。

如赵薇事件期间,被爱国民众声讨的赵薇团队,也曾花重金请一些人站在肯德基的门口,喊口号竖大旗地抵制肯德基,并请媒体炒作此话题,不仅起到了分散民众注意力的作用,更借此话题给爱国民众戴上“暴民”、“民粹”的大帽子。的确高招,被称为当代三十六计的“围肯救赵”。

如法国年轻帅气的马克龙总统,上任以来支持率持续走低,民众爆发大游行,社会运行几度频临瘫痪,马克龙为了转移国内视线,频频在外交上进行大动作,如和美国一起攻打叙利亚,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还指责川普等等,这些外交领域的大动作,让一直有大国情节的法国民众感到满足,的确缓解了马克龙的燃眉之急。

《乌合之众》说,谁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谁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对如何分散群众注意力,各方是如此熟稔,不得不说,的确有点“统治艺术”的既视感。


4、打造互联网生态闭环

互联网生态闭环,是个很火的概念,是下周回国的贾跃亭总挂在嘴边的概念。它指的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实现跨产业垂直整合下的价值链重构,是种“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开放式闭环生态系统。

哪个互联网公司能成功打造生态闭环,就能对其他公司拥有巨大优势,因此互联网公司对“生态”的追求是孜孜不倦,而在网络舆情里,民众们追求的“生态闭环”,是“解决问题”。

是的,群众为什么要热烈讨论这个话题?

答曰:为了“解决问题”。

公众什么时候能结束此话题的讨论?

答曰:在“解决问题”后。

成都严夫人事件在网上沸沸扬扬,一如当年的“我爸是李刚”,在其市长丈夫得到中纪委双规后,问题解决,事件圆满结束。

空姐滴滴遇害事件中,民众对凶手一片声讨,凶手不受重压自杀身亡,案件圆满结束,在民众普及提高女性防护意识后,该事件逐渐平息。

当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建设生态闭环,也不是每次事件问题都能圆满解决,群众付出围观和发出声音,有时候仅仅只能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而后事件的热度就会逐渐平息。

如沸反盈天的赵薇事件,最后结果不如人意,赵薇只是宣布电影换人,但这让问题得到了明面上的解决,此后热度不再。

如“李天一案”和“于欢辱母案”等事件,民众的舆论深刻的影响了司法审判的结果,最终案件尘埃落定,不管判决的公正度如何,社会和官方都定性“问题”已解决。

还有这次的六安教师上访事件,我们拭目以待吧。

“围观改变中国”,虽然我们的围观不是每次都能实质性的解决问题,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至少一步步地推进了社会的公开、公平、公正。


上两篇分别从网民、事件来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这一篇从载体网络来分析,提出的是像设计app一样,设计舆论热点,简单的分成了几个步骤。

文章的最后,举朴槿惠下台事件的例子,来点明舆论热点的具体过程。

1、定义好APP的核心功能和准确定位

任何国家里,民众对权贵阶层的讨论都是活跃的,特别是对豪门子弟炫富行为和超常规待遇的批判,韩国是一个阶层十分固化的国家,财阀豪门控制社会,在这方面尤甚。

于是乎,一贵族女子炫富骑马,引发了韩国网民的讨论。

韩国网络爆料:

1、此女名为郑维罗,炫富此马值几十亿韩元,她在网上回怼网民:“你们loser要怪就怪自己父母,有钱也是实力。”

2、学校为了录取她,专门给她设置了一个专业,一个教授给她一个警告,然后被下岗,学校竟然为了让她毕业而改了校规。

3、郑维罗引发学生抗议,随后校长找来1600多名警察干预学生抗议活动,更加引发众怒。

4、炫富女的母亲叫崔顺实,是韩国现任总统朴槿惠的的闺蜜。

郑维罗事件切入的“用户痛点”,很精准,成功的引起了韩国民众对郑维罗的关注。

然而,郑维罗事件如果仅仅是富二代炫富和超常规待遇,那热度再高也是昙花一现,就算韩郑维罗一事只是简单利用和总统关系获取特权的事件,也依然不会掀起多大波澜,最多就是朴槿惠总统察人不明的责任而已。

韩国民众和朴槿惠都没想到,事情将演化如斯……

2、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粘性

炒热话题的“追求极致”,就是深挖到底、扩散到底。

从定点爆破到连环爆破,郑维罗事件就是深挖到底、扩散到底的极致表现。

然后,诡异的一幕出现了:

电视台为调查真相跑去调查崔顺实的办公室,在被崔格式化了的电脑里恢复出200多份重量级文件,证实朴槿惠在总统大选期间乃至执政后,至少数十次在演讲前将稿件送给崔顺实“审阅”。

10月24日晚,JTBC电视台发布重磅新闻,称总统朴槿惠被人操控,而操纵者就是崔顺实。 

10月24日晚,电视台攻击朴槿惠,10月25日,朴槿惠在青瓦台发表《致国民书》,就曾向亲信崔顺实泄露国家机密一事向国人道歉。

然而,韩国媒体不依不饶,韩国民众继续深挖,定点爆破演变为连环爆破:

1、亲信门

韩国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崔顺实可能利用了与朴槿惠的关系,至少贪污800亿韩元(约4.5亿人民币)。

3、三星卷入

“韩国人一生逃离不了三件事,一纳税,二死亡,第三个就是三星。”亲信门事件爆发后,媒体实锤三星李在镕为接班三星向朴槿惠行贿。

4.青瓦台搜出伟哥

呃,这个好污啊……

2、“岁月”号沉船事件,邪教祭祀说和整容说

“岁月”号客轮沉没当天,朴槿惠“神秘消失7小时”。“闺蜜门”事件曝光后,有媒体爆料称,朴槿惠在“岁月”号沉没当天不在总统办公室,而是进行了7个小时的整容注射,更有媒体爆料称这是朴槿惠等人在进行邪教祭祀,震惊韩国,耸动全球。

而后,之前全民爱戴的朴槿惠,一时人人喊打,国会审议对她的弹劾,韩国更爆发了数十万人的大游行。


3、防止系统bug

朴槿惠没有坐以待毙,她分别于10月25日、11月4日和11月29日三次发表对国民谈话,打“感情牌”,向民众表示歉意,然而人言汹汹,将她一切的声音都淹没。

4、打造互联网生态闭环

打造生态闭环,是为了解决问题。

是的,朴槿惠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当时,韩国国会通过了对她的弹劾,朴槿惠被立即免去总统职位,而后,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开始对朴槿惠案件进行审理,朴槿惠从一国之主变成了阶下之囚。

至此,可以说朴槿惠是彻底被打倒,不可能再翻身了。

从郑维罗炫富事件开始,切入韩国民众痛点的定点爆破就被开启,而后,郑维罗被深挖,其母亲崔顺实和总统朴槿惠被拖下水,深挖到底后是扩散到底,从亲信门开始,到三星行贿门、到青瓦台伟哥再到“岁月号”疑点,连环爆破的声音轰隆巨响,最终朴槿惠在几十万的声讨下轰然倒台。

网络舆论,实际上是一种权力,是话语权,而话语权甚至被评价为第四权力。

怪不得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曾这样说道:

“CNN是联合国第六大常任理事国。”



蝴蝶效应这样写道: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边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几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网络舆情模型和气候模型,是如此的相似,一人一马的一张简单照片,在后来引起了韩国政局的动荡,影响了韩国几千万人的命运,也给国际格局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一开始是一人一马悠哉悠哉,到后来是几十万人齐声高喊,对比是如此的强烈。

可谓是网络舆情版的蝴蝶效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