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我到底是哪里做得不好(008)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女生,年龄比班上的女生大两岁,她总是喜欢对班上的女生发号施令,还时不时地带动全班女生冷落班上的某个女生,给那个女生取难听的外号,要么叫所有女生都不跟她说话、不跟她玩,要么一起讥笑、讽刺那个女生。而我,就是那个经常受到冷落和打击的女生,那时的我,每次在受到冷落的时候,既不会跟父母说,也不会跟老师说,只是一个人默默承受。
在三十多年以后,每每想起那段经历,我都还是无法释怀,心里充满了屈辱和自责。我一直感到百思不得其解,那时的我,学习成绩好,家庭环境不会太差,人也长得不错,没有什么怪癖,我到底是哪里做得不好,为什么她们会那样子对我?
直到我看到了《冷暴力》这本书,我才明白,那时的我是遭受到了冷暴力,也就是精神虐待。在那个时期,那个女生是一个“施虐者”,而我是一个“受虐者”,她之所以对我进行施虐,不是因为我有什么问题,而是我恰好被选中。
今天,我所有的疑虑,都在《冷暴力》这本书得到了解答。
《冷暴力》的作者是法国的心理分析家玛丽-佛朗斯-伊里戈扬,她首次在《冷暴力》提出了“精神虐待”这一概念,它广泛发生在婚姻、家庭和职场中。
在《冷暴力》这本书中,作者探讨了家庭和职场的精神虐待、精神虐待的不同阶段、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心理分析、冷暴力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应对家庭和职场中的冷暴力建议。
一、认识冷暴力——精神虐待
我们身边是否经常有这样一种人,总喜欢在讲话时指桑骂槐、含沙射影,还经常说谎欺骗,以言语羞辱他人,让人无所适从。这是否可以断定为精神虐待呢?
作者指出,任何“精神正常”的人在某些时候,都有可能出现这种不当的行为,例如人们在愤怒时,不过他们在事后会对自己的反常行为感到相当惊讶并质疑。但施虐者却是以一贯的邪恶方式虐待别人,并固执地维持这种特定形式的关系,不容许有丝毫动摇。
作者还指出,一些看似无害的字眼、指涉、推论以及非语言的暗示等针对具体对象的恶意攻击,唯有长期且不断重复发生,它才具有破坏力。
精神虐待的特征是:施虐者牺牲受虐者来壮大自己,并把出问题责任推给对方,以避开自己内心或精神止的冲突。简单来说,施虐者是典型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人,别人的痛苦丝毫不会让他觉得内疚或痛苦,因为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对方身上了。
二、施虐者
①自恋的虐待行为
作者在书中说,一般的施虐者是反常的自恋者,对他人进行精神虐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破坏冲动。
自恋的施虐者被视为无症状的精神病患,他们把自己感觉不到的痛苦及拒绝承认的内在冲突加诸他人身上,借以取得平衡。
自恋者会有如下大部分的征兆:
~ 高估自己
~ 对无限的成功与权力怀抱幻想
~ 认为自已独一无二,“世间少有”
~ 过度需要他人的赞美
~ 认为一切都是别人欠自己的
~ 利用有关系的人
~ 缺乏同理心
~ 经常羡慕和嫉妒他人
~ 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②从自恋转向虐待
没有主体的自恋者会像水蛭一样吸附在别人身上,吸走对方的生命之血。他们以压制和羞辱他人为乐。
③自大狂
自恋的施虐者十分自大,一切善恶与真假的标准由他判定。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随处可见,他总是以三观正自居,谴责他们三观不正,营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其他人在他面前总是自惭形秽。
④吸血鬼习性
施虐者不把伴侣当人看待,只是当成物品,而这个物品拥有他想窃取的东西。
施虐者感到自己的一切都很糟糕,他嫉妒别人的成功和快乐,并怀恨生气。最常见的是在两性关系中,在感情关系中,常以“我是受虐者”的姿态会吸引到乐于抚慰并疗愈他的伴侣。施虐者在追求对方时,表现得狂热的迷恋,当追到手以后,转眼就变了副嘴脸,要么不断攻击伴侣的自尊与自信,要么对伴侣爱理不睬,以致他身边的人想不通,怎么没有明显的理由,一瞬间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⑤缺乏责任感
施虐者心里没有别人,也没有自我。只要出了差错,他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他人身上,让别人当坏人,施虐者便可以摆脱责任。
⑥偏执
精神虐待者披着道德的外衣,对别人满口仁义道德,与偏执狂性格类似。他把世界分为好坏两半,把所有坏的部分都投射给他人,他近乎错乱面疯狂地认定他人怀有恶意。
施虐者之所以能把受虐者吃得紧紧的,是因为他们善于使用如下方式,在心理上攻击他人。
~ 讥笑他的信念、政治选择和喜好
~ 不再直接对他说话
~ 公开拿他开玩笑
~ 在旁人面前让他丢脸
~ 不给他任何表达意见的机会
~ 用他的弱点捉弄他
~ 刻薄地指桑骂槐却不肯解释
~ 质疑他的判断力和决断力
~ 利用矛盾
在这一点上,作者讽刺施虐者简单是在完美地使用《孙子兵法》——在开打前分化敌军的方法,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若受虐者想要与施虐者进行沟通,那一定会比登天还难,因为一般情况下,施虐者都会拒绝直接沟通,或是用言语歪曲;撒谎;运用讽刺、嘲笑、轻蔑的伎俩;否定他人的人格;离间与征服;展示强势等手段牢牢地掌控受虐者。
施虐者既让人心生畏惧,但也可能让人羡慕,因为他们确实懂得自如地操控人心,就像我的那位小学女同学,那时候班上的女生都拼命地讨好她,希望加入她的阵营。
三、受虐者
受虐者常常被看成是软弱无能,人们认为他们不是生性懦弱,就是性格有缺陷,是因为他们的默许,才会发生虐待行为。
但作者指出,事实正好相反,受虐者通常是由于拥有正面特质,因施虐者想要据为已有才被选中。
受虐者还因为对现状的逆来顺受,被视作受虐狂。但作者提出,受虐者和受虐狂是有差别的——当受虐者好不容易摆脱受虐后,会觉得轻松无比,大大地解脱,他对这种受苦本身没有兴趣。
理想的受虐者是有良心、而又天性爱责怪自己的人,主要有如下特征:
~ 逆来顺受
~ 能量有脆弱之处,容易自我怀疑,弱点外露
~ 容易良心不安
~ 无法忍受误解和尴尬,总想要澄清
~ 易受别人的判断与批评所左右
~ 将怒气压抑和藏在心里
~ 天真好骗
~ 理解、辩护和原谅一切
四、冷暴力带来的危害
作者指出,有些看似无害的操纵技巧,会给受虐者留下因遭人愚弄而感到痛苦或羞愤的后遗症;有些更严重的操纵会影响受虐者的核心人格,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还记得电影《无问西东》里的刘淑芬,她的拼命付出,却换来丈夫许伯常杀人不见血的冷,在外人看来,她是不懂事不讲理的泼妇,而他是厚道有礼的好人,最后刘淑芬崩溃失常,于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很多遭遇冷暴力的人所留下心理创伤。有些人因此导致心理防御等机制恶化或失调,甚至可能人格分裂。表现为广泛性焦虑、忧郁或身心失调,产生溃疡、心血管疾病、起疹子,身体虚弱、体重减轻、失眠、做噩梦、记忆力及专注力下降,暴饮暴食或没有胃口、对抽烟和喝酒上瘾等。
五、如何应对
作者在书中分别对家庭和职场冷暴力给出了应对建议:调整应对方式、行动、心理对抗、法律介入。
对于家庭的冷暴力,要尽快退出虐和被虐的游戏、停止为自己辩解;把危机摊在众人面前;找到懂得陪伴和可以提供帮助的人;如果牵涉到子女,要先救自己,才能保护子女远离虐待。
对于职场的冷静暴力,要在公司内部向人力资源部或工会求助;对他人的精神虐待表现出不在意,以微笑并幽默回应;在工作上不要让对方挑出毛病,保持戒心;对于自己不利的沟通,要不厌其烦地回应,要求正式面谈或提出书面请求。
诉诸法律无疑是最有力的应对方法,但取证困难还是人们面临的一大障碍。
六、结论
《冷暴力》这本书没有过多地剖析施虐者和受虐者养成的原因,只是简笔带过,但作者肯定的是,这两者的性格特征均受童年经历的影响。
施虐者本身在童年时期受过伤害,于是施虐成为他们尝试生存下去的方式。牺牲他人,转嫁痛苦,可以使他们获得自信和自尊。
潜在受虐者因为痛年的创伤,导致有痛苦的敏感处,容易受人操控,容易自责。
通过这本书,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精神虐待,使用有效的方法远离冷暴力的伤害。也许,那些有施虐行为的人,也有可能通过这本书,意识到自身的变态行为,从而减少对他人的伤害吧。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不但要检讨我们的言行,是不是无形中在充当一个施虐者,在以"为了你好"的理由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
我们还要让孩子认识精神虐待并教育他们如何应对,防止这种冷暴力的行为继续肆虐。
我们要告诉孩子,当他在校园遭受到冷暴力时,要向父母和老师求助,而不是像当年的我一样,一味的逆来顺受,一味的把过错往自己身上揽。
我们要让遭到精神虐待的孩子明白,错不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