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不过保险
之前买的医疗保险眼看就要过期了,我重重地、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按说我向来是一个有强烈好奇心以及顽强钻研精神的人,可是在美国的居游生活中如果说有一样东西是我一直没能弄得太明白,而且实在也没有兴趣再去弄明白的,那就是医疗保险。
作为一个初到美国的人,如果想要给自己挑一份理想的保险,很容易被选择困难症逼疯。例如你要决定选择哪一个保险体系,哪一家公司,是自己单买还是跟家人一起打包购买,具体买哪一个险种……即便你经历了不同层面的比较之后走到最后一步,还得在免赔额上继续纠结:是赌一把概率选择免赔额(deductible)高保费低的,还是追求稳妥至上选择免赔额低保费高的……
回想起我第一次在美国买医疗保险的经历,真可以用充满戏剧性来形容。当时其实是有两个备选方案,按照中国的行业惯例,是代理人先做出两套方案跟你面谈,然后根据你的意愿修改,再确认购买及付款。而在这里打个电话想咨询一下,结果刚谈完第一个方案还没来得及问第二个,手机“叮”的一声响了,显示信用卡已经被扣费,合约也立即生效。于是悻悻地挂上电话。过了一会儿,后悔自己为啥要买这么贵的险种?再打电话过去,对方居然毫不介意,一分钟之内又把刚才的合同取消了,换了另一款,便宜了百分之七十。
而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如同教科书样板的鲜明对比,再一次印证了“贵有贵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无奈”。朋友的保险因为是单位负责买单,挑的是我之前订的较贵的险种。她怀着体验的精神去当地的专科名医那里看一种在我看来可看可不看的富贵病,回来以后力赞各项检查的细致以及医生之耐心负责,而且从头到尾个人只需付二十五块美元的挂号费。然后拿着医生开的药方去药店拿药,一分钱都没花就把药拿到了,完全不需要经历先垫付再报销的流程。所以,这一趟体验下来,她甚至完全不知道花了多少钱。
过了不久,我的孩子感冒发烧,没去正式医院,只是去了药店下面附设的便捷门诊,让人意外的是,连诊费带药钱居然花了478美元——而我们买的保险之所以便宜的原因之一,是规定前500美元需要自付,超过500美元的部分才能报销。而当你日后真的付了超过500美元的医药费需要找保险公司报销的时候,流程之繁琐简直都能让你丧失追回这笔钱的动力。
所以,当又有新的访问学者初来乍到向我咨询保险事宜,我只能说:“第一,一个人在美国生活的幸福程度,是跟他(她)所享受的医疗保险等级成正比的;第二,选择不需要自己垫付医药费的保险(小额挂号费除外),多贵都值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