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书评汇

阅读记录:《认知觉醒》(第四章 专注力——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2022-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句町丁

【阅读时间】2022年4月6日

【本章亮点】

注意力(专注力)是可以训练的。

【阅读记录】

1、知识点:由于人脑的特殊构成,即: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思维的不统一,人类在学习、工作时极易出现分心、走神、开小差的情况。按照本书作者的观点,出现分心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觉得当下太无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二是觉得当下太痛苦,于是追求更舒适的事情。因为身体受困于现实,只好让思想天马行空。走神的危害是会导致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效率下降,使生命质量变差。

要克服走神,提高专注力,作者的观点就是要在拉伸区学习,既不要太舒适,也不要太困难。具体的方法就是目标具体化(越细化越好、越明确越好)、刻意练习(针对不懂的地方反复练习,不要在已经懂的地方打转)、想办法获取反馈(多输出,多与同道交流)。

2、经验:分心、走神、开小差是人的天性,本书前几章中都没有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大脑注意力的时间问题。记不得在哪本书上看到过,大脑的注意力一般也就是三、五分钟,然后就要走神几分钟,再然后又会回到原来的注意主题上。所以,优秀的演讲大师一般在演讲时,每隔三至五分钟左右就要插入一个轻松的话题,把听众走神的思绪拉回来主题上。作为普通人,我们要正确接纳分心、走神,辅以有意识训练,尽量缩短走神的时间。

3、行动:针对个人是写作初学者的实际,今后还是要合理划分时间,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中阅读和练习写作,排出杂事干扰,逐步减少走神的时间。

【精彩片段】

1、然而这种“做A想B”的行为模式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徒生烦恼、渐生愚钝。

2、“行动”如躯体,“感受”如灵魂。

3、缺少感受的行动,就像失去灵魂的躯壳;缺少感受的人对凡事都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4、走神时,行动失去了感知,注意力也因为缺少了感受而无法形成反馈闭环,因此身体和动作开始不自觉地变得麻木或走形。

5、可惜“走神一时爽”,事后我们就得承担走神带来的各种损失,其中最大的损失莫过于生命质量变差。因为走神时,我们要么沉浸过去,要么担忧将来,要么幻想不可能实现的情况,走神可以让我们活在任何时候,唯独不能让我们活在当下。

6、可见,分心走神的本质是逃避,所以,面对困难时,身心分离的人总会不自觉地退回舒适区,而身心合一的人则更容易跳出舒适区,直面困难。

7、 慢慢练习收回感受,让注意力回到当下,我们的烦恼就会慢慢减少,精力就会更加旺盛,情绪就会更加平和,身体就会更加柔软,感知就会更加灵敏,思考就会更加深入……这个习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它就相当于改变了自己的底层行为模式,其力量不可小觑。

8、“主动选择信息”和“深度沉浸”两个概念,但前者只是入口,后者才是关键。

9、目标定义越明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就会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进。

10、专注的真正动力并不是毅力和耐心,而是不断发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和持续存在的关注点,精力越集中则感知越细微。

11、一味重复已经掌握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但挑战太难的任务也会让自己感到挫败,二者都无法使人进入沉浸状态,好的状态应该介于二者之间。

12、审视自己的注意力——是被动吸引还是主动选择?

  审视自己的沉浸度——是分心走神还是极度专注?

  审视自己的练习量——是浅尝辄止还是大量投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