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写给大学它山之石

我的阅读

2017-04-23  本文已影响84人  浚仪南渡

我的阅读

作者:杨昌儒,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民族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民族大学校级领导。贵州省政府津帖专家,著名的民族政策理论家。网名越人书生。
图片来源杨昌儒先生

我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师,在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之间不断地转换角色,从此,阅读便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阅读是以兴趣为前提的,“在商言商”、“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显然,兴趣通常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正是职业所需,我的阅读分为两类:一类是提升个人素养的阅读;另一类则是专业阅读。因为我肩负着行政管理工作,个人素养的提升尤其显得重要。在提升个人素养方面,我以为必须广泛涉猎文史哲的书籍。

哲学的书是必须阅读的。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与智者对话,讨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存在的根由,寻找认识世界的起点与方法论。

历史的典籍非读不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也许在历史的典籍中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心理学要读。像弗洛依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解析的是人的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

人是情感动物。那些穿透情感层面,展示情感宇宙奇景的一定是好诗和乐曲。所以为了情感成长的丰富,一定要读诗、听音乐。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最能抚慰灵魂,一种是诗,一种是音乐。所以我读诗,听音乐。

文学不可不读。无论小说、散文、杂文,都是作家通过语言挑战人的想象力。他们笔触社会和人群,深刻地捕捉社会文明里飘浮的人的存在本质和表征。

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书也是要读的。摩尔根、泰勒、孔德、马凌诺夫斯基、布朗、博厄斯、列维斯特劳斯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的行为与文化、人群、社会的团结与运行规律。

自然科学领域的一流读物也要读。因为世界是浑然一体的,文理的分开是学习的需要,而在运用领域文理知识则是相互交叉与观照的,我坚信在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着某种意义上平行发展的东西。

日常阅读应该融合以上种种知识。这样我们的生存才不会偏颇。当然这是“读书人”的读书,专家学者另当别论。就终极目的而言,读书是建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心灵世界的过程。一个人读书越多,就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就不会被寂寞孤独的东西所折服,因为书籍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睿智而伟大的灵魂。当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的承受能力就会坚强起来!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

关于专业阅读,因为我从事民族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专业阅读是基础。那么如何阅读呢?

首先要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的阅读习惯。读书必须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而为了精确地掌握一本书,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概括能力与养成连接经验与概念的思维习惯,读书笔记显得十分必要。读书笔记要总结作者对中心论点的主要经验支撑证据,并同时照顾到中心论点次一级的阐发性概念及其经验根据。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这样的读书习惯也是做科学研究,写学术论著的一种锻炼。

其次,理论学习。前人有众多的理论著作,对我们来说是有用且珍贵的资源。那是学者们用文字给我们描述的客观世界,掌握主要不同流派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入门途径。阅读时要求与之对话,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对话、决定取舍的最好方法,就是看该学者是从什么角度去认识客观世界的。学习理论的目的不是寻求或掌握全能性的真理,而是提出问题。较高的一个境界是在理论和实际的节点上,或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上提出问题,并试图超越前人的视野。另一用途是通过现存理论与客观实际的对话来澄清、推进自己的分析概念。这样,理论更多的是工具或对手,而不是答案。

第三,写读书报告。用自己的话(一段,甚或是一句话)把学术著作的中心论点表达出来,总结其经验证据。因为用自己的话语表达是一次转换过程,这样才能使你阅读的理论变成自己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一个可行的阅读次序是先看首尾,掌握其中心论点之后才逐章阅读,每章看完之后用自己的话总结。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至于比较纯理论性的著作,我们要问:它对了解客观世界或你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用?阅读与写笔记的方法是一种思维的锻炼,也是养成独立思考、写作习惯的路径。关键在于养成阅读后就写系统笔记的习惯,不可依赖自己的记忆,因为几个月(最多一两年)之后肯定会变得模糊不清。笔记最好既不要太简短也不要太详细,应在一、两千字的范围之内。这样长年积累,随时可供研究和教学之用。

总之,阅读是精神王国的探险,是灵魂的壮游,是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书籍改变了世界,阅读丰富了人生。

推荐书目:

余秋雨:《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1992年。

龙应台:《野火集》,三联书店,2010年。

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2年。

林耀华:《金翼》,三联书店,1999年。

黄淑聘、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杨昌儒先生书房

【备注】文图均来源杨昌儒先生qq空间。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