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关系,教育的捷径是首先跟孩子搞好关系,别为了各种技巧,别为了纠正孩子的各种行为问题,跟她的关系糟糕,关系在,一切都在,关系不在,一切免谈。要搞好关系,就要看见孩子。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被连接,尤其是孩子,我们几乎很多的家长都没有真正感受孩子内心的感受,看见孩子深沉的渴望,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只要你愿意用不评判的眼光,带着更多的包容和正向的关注,被看见是生命最本能的,对于他的心理需求给予的越多,他将成长的越健康。
一 看见就是回应
小时候和自己很亲近的孩子,长大后却跟自己越来越生疏,自己和孩子之间似乎突然出现了一个第三者,夺走孩子的关注,取代了原本非常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变得和父母无法沟通,也不愿意沟通,有时候父母的苦口婆心还不如同龄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来得更有吸引力,这种感觉对父母来说伤心失落,又不知所措,而对于孩子来说,一句你什么也不懂,则有着另外一层含义,你们没有看见我在想什么,没有理解我内心的感受,也就是说我们没有看见孩子。
看见就是回应,回应就意味着自己被看见了,很多成年人在得不到期望的回应时,情绪都会很激动,更何况幼小的孩子,他们更是如此,所以对孩子来说,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孩子获得回应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他未来的沟通能力,回应是一件需要技术含量的事情,不仅要回应,而且还要及时准确的回应,回应的不及时,不准确,也会影响关系的好坏。在亲子关系中,回应就像一缕光照亮了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到了被爱,被理解,被看见,孩子就会很开心,反之没有回应孩子,就好像生活在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见,有了回应就有了光,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温暖,只有被看见,沟通才能成为可能,当你这么做了,我们和孩子的距离也会变得近一些。举一个例子,当孩子很开心的跑过来告诉你,路边的那只小狗很可爱这时你却给孩子说离他远一点,他身上有细菌,这个时刻就没有看到孩子,也没有回应孩子开心的感受,在那一刻孩子没有被看见。
二在关系中,孩子才能被看见
所有行为问题的背后,都是关系出了问题,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父母和孩子一旦关系出了问题,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回应,内心不被看见,就很容易出现对抗和拒绝父母的行为,不管父母多么的爱孩子,多么的有教养技巧,如果亲子关系不够牢固,教养就很容易出问题,孩子不会因为你生了他们,就愿意服从父母的管教,也不会因为父母的这种身份就自动认可父母拥有管教的权利,想让孩子愿意接受自己的抚育,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孩子能感受到和父母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自己认可的,心理学上把这种关系称为依恋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孩子的原生关系,孩子的依恋表现在相信抚育者,相信他有能力照顾自己,可以与他亲近,建立某种连接,当孩子和我们无法建立很好的依恋关系的时候,孩子就不会感觉到来自父母的爱,也感觉不到自己在这一份亲子关系中被看见,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尽管付出了很多,但也全部都是白费。教养的秘诀不是去做什么?而是在孩子的心目中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想让这个角色获得孩子的肯定,父母首先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依恋关系是看见的前提,只有在依恋中,孩子才会被看见。亲子间的依恋关系是孩子最大的学习动力,只有当这一份关系稳固了,孩子才会有多余的精力去勇敢的探索未知的世界,所有的孩子都是透过父母的反应来看见自己,根据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通过别人与自己的互动获得存在感,在积极回应和被看见的环境之下,孩子才有机会成长为自己
三 当孩子被看见时,父母也看见了自己
如果我们一直把目光停留在孩子的行为上去,做一些改变,那我们永远无法改善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孩子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无条件的接受孩子的需求,即使孩子让我们失望,违背我们的价值观,或者让我们恨得咬牙切齿,我们依然要通过语言或动作,让孩子明白,我们更在意的是亲子关系,而不是他的行为或成绩。当父母的努力没有成效时,就会出现一种无力感,从而会不断的提升自我,在关系中准确而及时地回应孩子,当孩子被看见时,父母也就有了一次看见自己的机会,他的人生获得了第二次成长。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而优雅的过程,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的是依赖关系,而不是服从关系,更不是对峙关系,在和孩子交流中,孩子内心的需求要及时的被看见,及时的给予满足,才能维护好亲子之间的依赖关系,才能不会让同伴夺走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