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预习习惯的方法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明了部分浅显的知识可以通过自学习得,只是一味地依靠老师,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完成,而没布置的就懒于动手,学习被动,缺乏主动性。要想使学习变成轻松愉快的事情,预习是习得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预习,也是一条提高成绩的有效捷径。语文预习,我觉得可以从这六个方面做起:
一.预习生字
在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列出的生字,有的没有学过,是要真正预习的陌生的字。而有的生字,其实不是真正的生字,它们是以前要求认识的而不用书写的二类字。这一类汉字只需要复习字音、字形就可。而前一部分生字,就需要通过查字典注上拼音,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分析其字形的构成,掌握字形的书写。
二.词的预习
大多数词语需要查词典才能做出专业的解释,常用的词语可以通过造句,结合语言环境来解释。有些多义词,就要结合文本选择恰当的意项。
三.朗读课文。
课后列举的字词需要注音释义外,课文中的字词也不容忽视。
预习阶段,一般对课文做三遍朗读。
第一遍要疏通文句,把文中二类字词通过查字典,自学掌握。有时为了记忆深刻,便于复习,还应该做一些摘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做到读通读畅。
第二遍朗读要带上感情,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读出语句的抑扬顿挫,读出文章的韵味儿,文言文要读出文言的味道,诗歌要读出轻快、短促的诗歌味道,散文要读出抒情、描写的散文味道。小说要读准人物的语气语调,要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第三遍,就要结合写作背景处理朗读中的节奏、重音、感情等。读出文章的味道,还原作者的心声和情感。
四,提出质疑
预习了文本,对文本熟悉之后,还要有内化的思考,提出质疑,提出问题。听课的时候把心存疑惑的地方作为听课重点,这才是有效的预习。
五.反馈检测。
对字词、文本的理解还需要用一些题做检测,检测自己通过自学习得的知识是否正确,做一次纠正,也做一次记忆和复习,同时也是梳理条理。
六.写心得,做笔记,如果要提高一个层次,还可以做一些笔记、批注,写写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