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500字散文文学共济会

回家,是一本流水账

2018-02-17  本文已影响221人  闽洞秋沙

(10)豆腐里潜藏着温情


回家,是一本流水账

我家乡的人把豆腐称着“河水豆花儿”,“水上漂”,“老豆花”,“嫩豆花儿”等等,豆花儿的名称五花八门,在此,我就不一一报名了。

我母亲在世时最爱吃豆花儿,无论谁去我家,母亲就要把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豆花儿,做出来与之分享,来表达她对亲朋好友的尊敬与热情。

母亲做的调料也堪称一绝,色泽诱人,香气四溢。

母亲去世过后,我们一大家族的弟兄姐妹想吃豆花儿的时候,就相约往我幺爸家里去,在我幺爸家里,感受的是亲情的温暖,同时在怀恋母亲的味道时,也得到了满足。

昨天,回乡祭祖,堂弟,堂妹,表哥表弟们,在分散多年以后,又重聚闽家湾,大家在三爸家里吃过午饭,点名要去我幺爸家里吃晚饭,这群人还是老样子,没变,贪吃贪玩,不可教耶。

幺爸,幺妈和堂妹在三爸家匆匆吃完午饭就往回赶,为了招待这群吃货,煞费苦心。除了鸡鸭鱼肉以外,他们的拿手菜“豆花儿”又要崭露头角了。把硬邦邦的黄黄的豆子制作成软软的白花花的豆花儿,可不是那么容易。

种豆子,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就不用多言了。

堂妹说,她回家过后马上把豆子拿出来,在锅里烧热水来浸泡。我从她的话里已经感受到了时间的仓促。

时间充裕的话,是不用热水泡的,我妈妈以前做豆花儿,通常是晚上睡觉之前,就把豆子放在一个盆里浸泡好,第二天早上起来,把豆子淘洗干净,看看豆子的发胀程度差不多了,就要用石磨来推,那时候叫推豆花儿。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了小型打豆花的机器,相对来说,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人力。

用热水泡豆子,是在紧急情况下紧急处理的一种方式,豆子会提前被泡胀,提前被打磨出来,提前被烧成豆花儿。我们那里有句老话,叫做喉咙管儿伸了个爪爪出来,吃不到就不放心。所以,堂妹只后用热水泡豆子。

豆子被打磨下来之后,就要用滤帕来过滤,过滤完了之后,有的机器把豆子一打磨下来,自然的就把豆浆和豆渣分开了的,就不用过滤了。过滤完了的生豆浆,放到锅里去烧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在咱们农村,现在还是要用柴灶来烧豆花儿,因为火大火猛,烧得快。

豆浆烧开以后,柴灶里面的柴,必须马上退掉,这时候动作要快,姿势要帅,如果采用慢吞吞的姿势,锅里面的熟豆浆会全部从锅里溢出来,那就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点豆花儿是关键的一步,有的点发讲究的是一瓢儿清,就是蜻蜓点水式,一下子就好了。我妈妈和幺妈点豆花儿,是慢慢悠悠慢慢悠悠的点发,这种点发,据说点出来的豆花儿多,而且绵杂。

有的人家点豆花儿是用石膏来点,我们这里还是用旦水来点豆花儿,旦水豆花儿,传统,正宗,原汁原味。

“老豆花儿”和“嫩豆花儿”的区别,就是在压豆花儿的手法上有区别。当一大锅豆浆被点到清澈之后,就要用筲箕在锅里压,想吃老点,就多压一下,想吃嫩点就少压一下。然后,给一锅紧密相连的豆花儿,横竖左右化上几刀,把它们严格的分开,以示一锅打造完美的豆花儿,就可以新鲜出炉了。

回家,是一本流水账
回家,是一本流水账

制作调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说到这里,想起了涪陵的豆花饭,单就调料就是十几二十种混合在一起,再加上点二热油,哇,香气扑鼻,吃后口舌生香。

妈妈做的调料跟幺妈做的调料是一样的,可以做青椒也可以做红椒。在辣椒里面加上冲细了大蒜,花椒,姜,香菜沫,木姜子油等等,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把调料进行再加工,麻辣,清淡随意。

吃豆花儿也是有讲究的哟,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稍不留意,豆花儿一骨碌吞到肚里,就会从喉咙下去烫到一大挂肠子。所以,吃豆花儿时,要慢慢品尝。

在农村,只有接待贵宾才会兴师动众,大动干戈的去做豆花儿,按照幺妈的话说:制作豆腐这么复杂,一般人儿来,我是不会做的。

上一篇(过年的时候,故乡又重新被提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