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去旅行,花的是钱,赚的是未来~

2018-04-23  本文已影响9人  元子丰丰

《年轻人去旅行,

花的是钱,赚的是未来!》

一文写了有一段时间了,

但因缺乏合适的契机一直没有发表,

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

年轻人去旅行,

除了玩,更多的是交朋友完成认知升级,

把眼界变成产品,

把态度变成生活。

和大多数人对旅行的认知不同,我对旅行的定义,更多是知识储备和认知成长。旅行从来不是抛家舍业,不是把所有积蓄都投入其中,而是拿出生命的一部分作向未来窥探。

大概是编导出身的原因,

很喜欢一个词“间离”,

凡是看待问题一定要把自己从事件当中抽离出来,即在第三个角度看待问题。

因此,即便现在做旅行,

我也不曾宣扬辞职旅行的决定。

而更希望,大家把旅行变成一种生活,

一种生活的常态。

工作的时候,保持一种间离的心态,

让自己更好地看清当下,看清自己!

“中午危机”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内心煎熬。自从华为辞退35岁以上员工开始,当任正非的言论赤裸裸揭穿了当下中年人的生存状态。

残暴的社会现实,把人分成了2类,一类叫“文艺青年”吃喝玩乐,把生活过成了文艺片,另一类叫“上进青年”,三点一线,把生活过成了流水线。

35岁被退休,35岁被离职,

生活的焦虑感给中年人的危机感是时间的矛盾,更是认知的矛盾。

最近,大钱先生有点焦虑,因为公司又开始大范围部门调整和变动。大钱的公司不算差,至少在行业内算是数一数二。

大钱先生算是公司的老员工,一年复一年。大钱今年刚33岁,而公司的年轻人一批接一批,有的年轻人短短几年已经成了他的领导。

大钱也有过创业的想法,但一直缺乏去实践的勇气和发现个人价值的成长空间。

为什么35岁就被下岗了?很多人想不通,更不能接受。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一技之长是多么神圣的职业和事业。然而,如今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却受到了诸多限制。

做物流的企业,突然做了金融,送外卖的公司,突然做了直播,做内容或技术的团队,突然跑起了市场,市场瞬息万变,适应的人游刃有余;不适的人慢慢退出市场。

市场发生了什么,别人怎么想?平淡的生活好像只是跟除了赚钱活下去,就是跟淘汰线赛跑。

随着这两年互联网的发展,“T”型人才受到市场追捧。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的是一个拥有广泛认知的同时又具有专业能力的专业人才。

十几年前,社会生产速度还没有很快,还有“十年磨一剑”的机会。如今这样的时代,在某些地方已经成了奢侈品。时间和速度除了带来效率和财富,也把人变成了生产流程的机器。

那些空有一身技能人,不得不成了行业的“牺牲品”。缺乏认知升级的勤奋,随着“程序”的升级很快就会成为过去;缺乏因势而变的认知升级,优势和长处也会变成累赘。

“闭关锁国”让一个国家陷入落后挨打的场面,“闭门造车”让一个人可能随时被碾压在时代的车轮下。即时转变观念,是这个时代赐予每个人的一笔财富。

你的认知多大,界限多宽?

你有没有出过国?多久去一个陌生城市?

我们都很年轻,

我们都很忙,

正因为如此,

年轻人的旅行更贵也更有价值。

离职之前,我住在离公司5站路的地方,明确的三点一线,明确的生活轨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得不说,一个越努力的人当缺乏对世界的了解(包括身边的人的了解)的时候很容易被淘汰。

听什么歌,观察什么人,看到城市的变化然后掏出手机记录下来。一切行为都是自由,任何时间都是恰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你自己更懂自己。

如果让我给旅行下个定义,

我认为旅行让我再生。

旅行,让我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和 他们一起做一件叫做“青春”的事情。

旅行,让我寻找和发现自己。

朋友老胡,现在是一个五星级餐厅的工作人员,典型的90后,因为在我们旅行中认识了很多可爱的朋友,蠢蠢欲动创业再次被激发。

生活,无论打工还是创业都是完成自我的价值,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有些班可以加,有些班坚决不能加,领导的话有些能听,有些话哪怕离开也不能退让。

每个人擅长的事有限,但认清时代的真相,在有限的业余生活里多认识几个有趣的认知何尝不是一次成长?未来的企业不是一个培养技能的学校,而是培养认知的智能升级工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年轻人的旅行,

不是旅行,而是一种生活常态。

过去,不加班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未来,不会为自己认知升级投资的员工,也不是好员工。

——from「元子丰丰,一个特立独行的逗逼的伪文青」

年轻人去旅行,花的是钱,赚的是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