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撞上了文明

2017-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爱吃咸奶油的小书生

        “今天是个好日子……”

          楼下的安置小区又开始放音乐了,还有五音不全的女人用大喇叭跟着吼叫,我条件反射式地跑到阳台仔细听,嗯,这次应该是有喜事!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不对劲,戴上高度近视眼镜,仔细瞧,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决断,不会错,竟然在办丧事!可前面的“好日子”是几个意思?

          随即而来的轰鸣鞭炮声足以令人在炎炎夏日蒸腾。

      “吵死了!刚哄睡了孩子,又被吵哭了!”

      “得去政府部门反映……”

      “哎,能有什么办法?风俗呗!”

风俗撞上了文明

        小区居民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各抒己见,有气愤的,有无奈的,有伸张正义的,总之没有一人表示理解的。当风俗撞上了现代文明,影响了生活,我们该包容?理解?还是反抗?

          如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我所在的城市有这种现象:原城郊地区通过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修建高楼,成为了真正的城区,拆迁户们则统一迁至政府修建的小区,即安置小区。安置小区居民们的婚丧嫁娶之大事均在小区里办,依然遵循着几天几晚不休息,高歌配上喧天锣鼓,另加响彻苍穹的炮声,方能算办大事的风俗。

        我居住的小区旁就有一个安置小区,那里每周都办大事,没有场地,居民们自己搭建,每周“享受”着本地风俗的一片“喜乐”,而据说均办丧事,不办喜事,因为年轻人喜欢在酒店里摆酒宴。

          即使是安置小区,也是身在城区之中,城市中高楼林立,人们生活在拥挤的空间,本已经难喘气,加上本地特殊风俗的频繁到来,真令忙碌一天的上班族害怕归家休息。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风俗的传统,风俗,为人们长久积累而沿传的习俗、风尚,人们理应尊重,但风俗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灵活多变。中国历来提倡“入土为安”,默哀,但办丧事请人唱《好日子》,这样的风俗有点变味;一味地虚张声势,通过扩音器奋力让外人知晓家中晚辈的孝道,这样的风俗有些虚伪;连放几天几夜的炮仗,让周边居民难以正常生活,这样的风俗正好撞碎了文明。

        前两年刚入新居,每晚凌晨小区里都有专吵瞌睡的鞭炮声,第二天早晨便会看见地上、车顶上厚厚的炮灰,气愤询问方知是他人择好吉日吉时入新宅所必办的仪式,既然是喜事,那就忍了吧!忍一日方可,每月几晚可有些难耐。

        “不好意思,我们那儿的风俗,进新房前要放鞭炮,图个吉利”

        “这不是你们那儿,你得入乡随俗!”

          “大晚上的放炮你好意思吗?”

          又是风俗惹了祸!原本应得到别人祝贺的乔迁之喜却成了舌战之悲,遭到了别人的厌恶。

风俗撞上了文明

          好的风俗值得万世敬仰、沿袭,而影响他人的恶风俗就应自新,甚至是摒弃。我老家的小县城正因为地域狭小,生活拥挤,政府部门严禁在县城内燃放烟花爆竹(过年那天除外),小小县城变得更加干净,试想,谁家里还没了点事,若这样,几乎每天都有烟花炮仗上天,县城将成为“仙境”,人们的耳根子将会被“炸”断裂。

        今日所论只是风俗大海之中一粟而已,无论是大城还是小县城,恶风俗撞上了文明后,需要提高的不是人们的忍耐极限,而是打击恶风俗的嚣张气焰,而恶风俗的自新,终究需人素质的提高,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遵循风俗亦能传为佳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