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9

2020-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合合燕

《雪漠智慧课程》(上)

肆  妙观品

二|观者是谁

2.慧光显现于进退之间

    为什么本体智慧出现妄念就会消失?因为你发现许多东西都是各种条件的组合,当你一直这样观察到一定程度时,世界就很难再干涉你。不管它们怎么干涉你,怎么诱惑你,你都知道,眼前的东西不会永恒,连你自己都不会永恒,很快就会消失。念头在飞快的破灭,粒子也在不断的变化,细胞生生死死,每一天的你都不是前一天的你。一旦这种智慧变成你的生命程序,你就不会再去执著于很多东西了,因为它们不值得执著,也执著不了。这时就算有一个很美的女孩对你说,她爱你,你也不会心猿意马了,因为你知道,她此刻就算真的爱你,过上几年,也就不爱了。当然,如果你们能像梁山伯和祝英台那样也很好。但不管爱也罢,不爱也罢,你都不会执著了,因为你已经明白了变化的必然性。

    本体智慧就是明白一切都会变化的智慧,有了这种智慧,世界就成了大象耳边的蚊子,不管它如何叫嚣,不管它携带着怎样的物欲病毒,也不会干扰你,更不会传染你,你的心甚至不会因此产生一点波动。其实,令我们焦虑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的生命不需要的,很多人却不明白这一点,不在乎生命真正需要的是智慧。所以,我们需要静下来,给自己留一个不被干扰的时空,在这个时空中专注的观察,慢慢地看这个世界,发现一些被自己忽略的真相。

    过去,上座部有一种特殊的观察法,进行这种训练的时候,行者会观察众生,分析众生的过程,一直分析到粒子的层面。这时,众生不叫众生,世界也不叫世界,而叫“微尘”,也就是“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的“微尘”。无论是我们的肉体还是高楼大厦,抑或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现象,都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都是粒子的组合,都是微尘。所以,《金刚经》的智慧也是观察成果。经过这种观察,行者就会慢慢破除对方法----对世界上所有的显现,佛教都称之为“法”的执著,明白并接受世界的虚幻,不在执著于世界。……

    什么叫执著于有?这是过于在乎世界,把一切都看得很实在,觉得世界是实有的,当下怎么样,未来就会怎么样,不明白世界和未来都是由多种条件构成的。比如说,房子涨价了,他就想买房,觉得现在如果不买房,未来就会无家可归,然后产生无数的情绪和念头,让自己痛苦焦虑,却不知道房子几十年后就会被推倒重建,或者一场灾难过去房子就没有了。世界也总是在洗牌,不要认为什么都是你的一场海啸淹没了整座城市,一场火山爆发,让庞贝古城消失,一场沙尘暴掩盖了楼兰古国,过去,多少富人都被埋掉,这就是大自然的洗牌。人类自己也洗牌,一次金融危机,一场疾病,一场战争,都会让你辛苦多年积攒下来的身家变成别人的,如果执著于这些东西都叫“落有”。

      “落有”会给自己带来痛苦,“落有”同样会让自己非常烦恼。很多得了抑郁症的人就是落空了,他们认为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没有意义,活着也没有意义,慢慢钻入了死胡同,结果心理影响生理,生理又反过来影响心理,心灵非常抑郁的时候,身体会分泌一种抑郁的毒素,让你无法振作起来,严重者甚至会自杀。所以,有些抑郁患者其实很有智慧,但是只要智慧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反而让他厌世,痛苦就没有意义。

    为什么菩萨同样知道世界是变化的,一切都是变化的,却依然在积极的做事,快乐的生活呢?因为菩萨既不落有,也不落空,他承认现象的存在,承认行为的意义,认为智慧和真理可以给世界带来光明,可以让人类变得幸福。因此他愿意积极的度众,也愿意把自己证得的般若智慧分享给别人,让相信自己的人也能拥有智慧,生活的快乐一点,明白一点,不要被现象所迷惑。不过无论他做了多少事,付出了多少心血与精力都不在乎结果,成也一笑,败也一笑,反正一切都在过去,他只管安住于明空之心观察世界,明白“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就可以了。无论在做什么,无论遇到什么他都会安住于明空境界,同时观察世界、利益世界。这时,智慧之心是主体,世界是客体,他拥有绝对的心灵自主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