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总有那么365天不想见人
害怕接触
这些年人际交往中出现社交恐惧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我们来讲一下什么是社交恐惧。
所谓社交恐惧泛指一切害怕与他人交往,对交往特别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在不得不与他人交往时,则感到紧张,表现为心跳加快,面红耳赤等。具体可分为社交敏感(又称社交紧张)和社交恐惧症二种。
为什么人们会产生社交敏感
Noisy Paradis
一般的社交紧张或社交敏感的产生原因
个性特征的缺憾
社交敏感者多半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他们往往表现出比较沉郁,处事胆小谨慎,对人对事比较敏感等,有些则有严重的羞怯心理,表现为害羞和胆怯。
不当的认知
认知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它包括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不正确的自我认知会使社交者出现自视过高,一意孤行,伤害他人或自视过低,自暴自弃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对他人认知的不当会使交往过程中增加误解和矛盾,并且在对他人没有一个良好判断的情况下很难做到有效的沟通。
社交技能的缺乏
很多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人表示他们在和熟悉的人交往时很自如,但是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往往很害怕,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由于不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被他人误解,产生心中不悦,产生不愉快的经历,导致开始避讳在人前讲话,喜欢独处,渐渐失去了人际交往的兴趣和勇气。
人们为什么会产生社交恐惧
Noisy Paradis
社交恐惧症的产生原因
其产生常是过去经验的泛化 ,通过联想而引发出来的。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明人的恐惧心理有时是在具体的遭遇中产生出来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遭受的精神上的创伤常可能是成年后出现失调行为的根源。如果小时候被同伴孤立,并受到过同伴的虐待,这样的经历可能就会在往后的人际交往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与个性特征及家族遗传因素有关。
社交恐惧症多见于那些胆小怕事,内向,害羞、依赖性强及神经质个性的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社交恐惧症常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调查显示社交恐惧症的父母和同胞中患神经症的往往较多。
所以社交恐惧是以一定的生理因素作基础的,是可以遗传的。就像生活中,有的孩子天生就胆小,有的则生来爱冒险。
恐惧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
不良的教养方式是恐惧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
父母对子女缺乏情感温暖,理解,信任和鼓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还有过多的惩罚拒绝和过度的保护,会使孩子个性内向和回避性的防御方式,最终产生社交恐惧。
有个女孩小时候做一点点错事就会遭到训斥或挨打。例如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她没有及时打招呼,父母当着客人的面把她狠狠地训斥了一顿。渐渐地,女孩越来越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言行举止,总害怕自己做错了什么。父母嫌她丢人,骂得更厉害了,产生了恶性循环。
成年后,女孩就很难从自己的自卑心理中走出来,并且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讲话,面对要在众人面前发言时就会产生紧张焦虑,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如何克服社交障碍
Noisy Paradis
一如何克服社交紧张和社交敏感一
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格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正确的认识到人生来都是不具有社交能力的,但这种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由于社交的实践和主动性的不同,造成了人的社交能力的差别。所以缺乏社交的实践或因为以往不成功交往中受过挫折造成自尊的损伤,是回避交往甚至拒绝交往的重要原因。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树立自信心、勇敢尝试社交实践,调整自己不当的认知等方式来达到克服社交紧张或社交敏感的目的。
一对于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方式一
对于社交恐惧症要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可以运用一些心理治疗的具体手段来缓解症状,最后达到完全解决。
调整认知结构,改善个性品质
认知疗法认为认识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要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就要先适应不良的认知。所以要克服社交恐惧,关键在于正确评价认识自己,增强自信,树立起成功交往的信心具体做法有:
① 弄清自己究竟在恐惧什么,出现恐惧的原因。
② 如果是因为不正当的认知自己和他人造成的自卑,缺乏自信心所致的则可以通过调整认知,增强自信心来解决。比如对那些由于不正确的比较方式(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或总是与自己强的人比)从而失去自信从而失去自信、十分自卑的人,可以通过对比调整法,即不但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还要与比自己差的人比,同时要与自己的过去比。通过全面、客观的比较以确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③ 进行社交适应性心理训练,可从身边的人(同学、朋友)做起。在训练过程中要增强自信心,要敢于实践,不断提高社交的自信心。因为充满自信的交往,才能在精神上和肌肉上都有所放松,从而显得坦然自若,沉着镇静。
④ 心理的镇定会使人的自主神经系统安定下来,对面部和举止的适度反应都能起到良好的反馈作用。一次成功的交往经验,会极大地消除社交神秘和增强对自己的社交能力的自信。
- 感谢您的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