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惰性

2021-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瑞美

看不同文体的书,感官是大大不同的。读一小本童话或一本散文速度要比一些略有学术意味的书要快很多。

昨天,结束了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童话集以后,花费了一个下午,看了20页的《今日如何读旧约》。然而晚上却可以轻松地一口气看几十页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文体确实非常影响阅读速度——轻松的、日常的文体会让读者阅读速度远快于专有名词、特殊人名多的文体。

此外,书本的大小,字体的行距,注解的多少,注解的复杂程度都对阅读速度有形形色色的影响。

即便《夜莺与玫瑰》、《当我谈跑步时我谈着什么》、《今日如何读旧约》三本都是译本,都有不同程度的注解,但阅读难度明显不同。

《今日如何读旧约》里面有大量的人名和地名,已经地图和表格,有时不得不一边看段落,一边看地图或表格过注解,甚至可能看了数段以后,忘记了人物关系,要折回去上几段进行回忆。

《夜莺与玫瑰》的童话故事,儿童是他的受众,读起来就顺畅得多,但由于是童话,难免会有些欧洲的神话典故,在不熟悉的情况下,需要借助注解。

至于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就更加流畅。首先,中日文化比较接近,容易产生共情。第二,写作年代比较接近,在2005-2007年,比较好理解,不会有太多不明所以的典故。且写的内容大约是村上跑步时的所思所想,为什么跑步之类,和平日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比较接近。因此更是觉得文章平易近人。

如果想追求一下读书的数量,看看这种阅读顺畅的小书大约也能有点成就感吧。但会不会陷入自我陶醉的误区呢?这大概是我现在正在思考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