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心理

读《罪与罚》

2023-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月中的清河

随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在书中所持的对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一事的观点,并未如我从前在国内别的书中所看到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或“杀人偿命”或”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样明晰的善恶报应轮回的观点。他站在一种超然的视角写作这样一个故事。他摒弃掉了先入为主的“人做了什么,他便是怎样的人”这样的一种观念;而且从法律层面而言,他的作品中所阐释的观念也与我们国家自古传承的法理观念有许多差异:诸如“犯罪是对不正常的社会制度的一种反抗”,“老太只是一种病…我试图跨越…我杀死的不是人,而是原则…”,“生活已经代替了思辨,因此思想意识必须完全另起炉灶”;他将一种宗教的救赎的观念代入到作品当中;他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将一种人性的自我觉醒作为沉沦后的出路;他从良心、从对世俗的思考与批判进而让人回归到理性的清明,而最终犯罪的人是在面对自我的审判,在自我宗教式的虔诚的祷告与忏悔中完成对罪孽的惩罚;而现实中的法律只是这种惩罚的一件外衣,作品从由对个体在犯罪情景中的揭示与批判转向对全人类共同状态的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