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创造宣言》反思
经典的文本就是值得品读,今天我们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学习陶行知的《创造宣言》。师生对教育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当我们读到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就连平时不认真听课的学生都抬起了头。也许他在反思自己每天坐在这里是真善美的活人吗?我作为老师,也反思自己。我有没有每一节课都做到创造,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和智慧上的启迪。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要在陪伴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完成自我成长。
字词重组法
在创造的路上,我们不能( )自己的懒惰,而应该积极( )希望的田园;我们即使在创造中受到别人的( ),也不能以此作为我们变成懦夫的( );我们在创造中哪怕走到了( )、( )的境地,也不能( ),而是要越挫越勇,积极( )创造之林。
你能将 中伤 遁词 豢养 灌溉 繁殖 走投无路
自暴自弃、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填入以上文段吗?
这节课我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字的美。
品析修辞法
排比句
比喻句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品读副词法 无过于、竟……
造物主未完成的工作,我们来创造。
这是陶行知《创造宣言》中的第一句话,我问学生,这里的我们是指的谁?学生通过朗读下面的两段知道我们是指教育者。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作者的观点: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宣言: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课堂小结:
创造永远值得点赞。过去一年,中国科技创新鼓点铿锵。上天入地下海,一系列“中国震撼”卷起科技发展的“中国浪潮”,定义世界新的未来。用生命铸就探地利器的黄大年、建设伶仃洋上“跨海长虹”的林鸣、培育“东方魔稻”的袁隆平、筑梦量子前沿科技的潘建伟、化作星辰伴“天眼”的南仁东……这一年,中国以巨匠的技艺铸就大国重器,让中国科技从“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科技强国之路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