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禁忌:七十不上坟,八十不扫墓,并非迷信,家有老人多劝着点
清明节和中元节,是我国的两大传统祭祖节日,这两个节日虽然都是以祭祖为主题,但还是有一些区别,老百姓经常说清明节是“人找鬼”,而中元节是“鬼找人”,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清明节的习俗,是带着祭品去上坟扫墓,中元节的习俗,则是在家里举行祭祀,把已故的亲人和祖先接回家祭拜,俗称“接客”,所以清明节和中元节的祭祖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清明祭扫同时,这两个节日也有很多不同的禁忌,比如中元节忌讳在夜里瞎逛,老人家还会叮嘱小孩晚上不能去水边嬉戏。
那么清明节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规矩,比如“七十不上坟,八十不扫墓”,认为上了七十岁年纪的人不要去上坟,过了八十岁的人连扫墓都最好别去。清明节上坟扫墓,历来都是传统,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为什么不能去呢?
清明祭扫清明节扫墓,属于祭祀的一种,叫“墓祭”,现在通常把扫墓和上坟视为同一件事,大家都认为扫墓就是上坟,上坟就是扫墓,其实并不正确。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讲过“坟墓冢陵”的区别,《礼记》中说“土之高者曰坟”,坟是高高隆出地面的土堆,而墓是平的,墓字的写法也很直观,下面一个土字,上面是“莫”字,莫就是没有,土上面什么都没有自然是、“平”的。那么搞清楚墓和坟的区别以后,我们就知道“上坟”和“扫墓”并不是一回事。
清明祭扫上坟要怎么上呢?一个“上”字,就说明了坟的高度,由于过去的坟都是土堆,清明又正好是万物生发的时节,此时坟的周围以及坟头都长满了灌木杂草,因此古人去上坟的都适合,都要带上柴刀锄头之类的工具。
先是把四周和坟头的杂草清理,然后沿着坟堆修一道环形的排水沟,以便于雨季排水、防止内涝,最后,还要在坟堆上覆上一层新土,如果坟比较高,还要爬上去修整一番,可见上坟并不是件轻松事儿,完全属于“体力活”,对七十岁年纪的古稀老人来说,上坟不但很困难,而且因为要爬高也有很大的风险,所以“七十不上坟”是有道理的。
清明祭扫过去的坟是土堆,比较高,所以上坟是件很辛苦的事儿,而墓是平的,因此扫墓相对于上坟,就要轻松得多,通常就是把杂草除掉然后打扫干净就行,特别是如今大部分都是公墓,都是用水泥大理石进行了装饰,打扫起来很方便,所以现在一般都叫扫墓。
古人把上了八十岁的年纪称为“耄耋”,耄耋这个词,有年老昏愦之意,腿脚也不太利索,即便是扫墓这样的事对他们来说也可能是种困难。
清明祭扫古人以孝为先,家里的年轻人,不会让八十岁的长辈亲自动手扫墓,有行动能力的老人一般就负责带领儿孙前往墓地主持祭扫,而腿脚不便的老人,则留在家里,所以说“八十不扫墓”,这也是“孝”的一种体现。
由此可见,“七十不上坟,八十不扫墓”这一清明禁忌并非迷信,家有老人还是应该多劝着点。关于清明祭祖,你们那还有些什么样的习俗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