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来的
陪伴,父母不能不撞的钟
当一天和尚,撞一日钟。人们用这句话来表示得过且过。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和尚坚持每日撞钟,是为了尽当和尚的责任,这也是一种尽责的行为。养不教,父之过,中国古人已经告诉后人,父母应该负起教养的责任。
然而很多父母停留尽养的责任,每天在外赚钱养家,以提供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自豪。家长却没有尽教的责任,不陪伴孩子成长。目前中国千万儿童因为这样的家长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成了普遍的现象,这现象造成的社会影响日益显见。
然而,教比养更重要。养是装备孩子外在,教能塑造孩子内心。现在很多父母认为教孩子是学校的责任。例如,父母花钱把孩子送到早托班,让孩子学习自己吃饭、上厕所;父母把孩子送去学三字经、弟子规,让孩子知道孝悌;孩子惹上网瘾,父母把孩子送去戒网瘾训练营……学校这样的机构的确能教会孩子一些知识技能和道理,但是学校教的不能代替父母教孩子的。即便父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们觉得自己不知道怎么教好孩子。
其实,对于父母而言,最好的教养法就是陪伴,父母的陪伴也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爱,需要父母给他们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来自于父母的亲密陪伴。心理学家发现,让孩子在12岁以前,跟父母形成安全型依恋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父母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孩子身上往往有这样的特质:更自信、拥有更多朋友,成长过程更顺利,成人阶段的人际关系更好;与之相反,形成不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则容易呈现较多负面、敌对情绪,比如有行为问题,对其他孩子充满敌意,虐待小动物,攻击性强,等等。
人类是群居生物,有社会交往的需求。父母的陪伴让孩子学习融入群居社会起到模范作用。如果孩子在婴幼儿阶段缺少陪伴,长大后会常常感到孤独,更易患上孤独症。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小的时候情感反应不那么强烈,但会缺失许多学习的机会,比其他孩子缺少许多体验,容易导致心智发展落后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如果父母没有耐心,或者脾气大,对孩子只惩罚不讲理,孩子就压抑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没脾气,或者不表达自己的感受,即使他们心里像火山一样激烈。就像父母不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行为。这个时候父母往往要花上几倍的精力,才能矫正孩子的问题。
目前很多小孩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成为中心,每个人都围着他转,是家庭成员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意分享自己东西的坏习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要有爱心、学会分享。而且,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小社会,父母兼备多重身份,既是父母,也是子女、男女、朋友、爱人。孩子会模范学习父母展示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父母鼓励孩子去交友,渐渐地让孩子练习这些社交能力。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担当的职责包括洋芋、关爱、支持、指导、发展等,这些职责都体现在日复一日的家庭工作当中,如清洁、烹饪、家庭教育等。因此,对于非全职父母来说,如何把培育孩子和工作这两者平衡好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既要把工作做好,又要照顾好孩子,的确是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对孩子的爱总是会让父母勇于付出,再大的困难也会向办法克服。而且,仅仅做到爱孩子还不够,当一天父母,就要尽到教养孩子的责任,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成长。就像当一天和尚,撞一日钟。
笔试写一篇关于“陪伴”的文章,但是发现自己孤陋寡闻,加上表达不严谨,写起议论文来错漏百出,衔接生硬,连拼凑都做不好。
如何是好啊!!
很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究竟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无法生存了,最近对这种工作能力的缺乏信心已经把自己侵蚀得体无完肤。在面试官提问我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不确信自己会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能达到什么目标。当面试官问我有什么特长的时候,完全回答不上,难道听话可以当特长?这是20多年来专心去做的事。难道打瞌睡可以当特长?搜集集料不知道能不能,但我都是散乱地搜集,并不一定达到目的地搜集啊。
所以你还要叫孩子听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