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家人:因为太过熟悉,所以觉得分离也没有关系
01
这是我在外过的第八个中秋,没有跟爸妈在一起。
早上跟爸爸通电话,他昨天下午就已经到家,弟弟也是,妈妈也是。只有我和姐姐,游离在家庭之外。
我们一家五口,散落在五个地方。
每次家庭相聚,都得各自驱车两个小时左右,载着一车自己的心意去,又带着一车爸妈的心意回。
家,更像是聚会的场所,在心里沉甸甸装了二十多年。
因为对家人太过熟悉,所以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分离。总觉得某天还能回去,那里永远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但是从出嫁的那一刻起,我将永远不能再回。
甚至,死了都只能埋在婆家的祖坟上。
我的家,那个我长大的地方,再也不是我的家,想到就心酸。
我妈是个封建思想特别浓厚的人,凡是节日,一律不让我和姐姐回娘家去过。比如她说,正月初一和八月十五这天,如果我和姐姐回娘家去过,会给弟弟带来坏运气。
我以前因为这个跟妈妈吵过架,我都和老公说好,节日婆家娘家轮流过,老公答应了,亲妈却不答应。
记得那次我和妈妈吵得很厉害,我就想回自己家过中秋,就想一家人团圆。为什么我不能回去,那是我家啊,是我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
妈妈就是不答应,她说:“你已经出嫁了,中秋应该在你婆家过,不应该在娘家过。你公婆生气,我们没法交待。而且,出嫁的女儿在娘家过中秋,会给兄弟家带来坏运气。”
我气得直掉眼泪:“我是出嫁了,那我就不是你女儿了吗?我怎么就不能回家过节了?我朋友她妈妈都叫她回去过节,就你老思想老封建。”
我妈咬死不松口:“平时你爱来几趟来几趟,但过节不行。别人是别人,咱家不行。”
我愤怒地冲出家门,发誓再也不要回去。凭什么出了嫁的女儿在娘家就成了外人?如果有可能,我愿意托生成女儿身吗?
以前未出嫁在外地工作,也有八月十五不回家的时候。那个时候觉得没关系,这个中秋不回家,不是还有下个中秋嘛。
可谁会曾想到出嫁后再也不能回去。这种“不得已”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妈妈充满了怨恨。
02
又一次跟妈妈激烈地争吵,是因为我说的关于一些“养老”的话。
在我爸妈这一辈,仍然是“养老防老”的思想观念。家里的财产,女儿没有一分,全是儿子的。但是他们的一些思想观念又在“悄然进步”。
“家产是儿子的,但是我们生了病,女儿也得来出钱出力来照顾。”这一点,我觉得非常不公平,凭什么。
于是有一天我和弟弟说话时,说出“把家产给我,然后我给爸妈养老”这种话来。
我妈气坏了,她说:“我有儿子,干什么让你来给我养老。以后你别再说这种话。”
我当时就“偃旗息鼓”,内心特别悲哀。因为我是个女儿身,所以我什么都不应该说,不应该做吗?
打那以后,我再也不想着回娘家,也什么话不愿意和妈妈说了。我意识到,那个我从小长大的家,是真的再也回不去了。我是真的出嫁了,不再单纯只是我爸妈的女儿了。
所以当别人都劝我生二胎时,我坚定地只要我闺女一个。以后什么都是她的,我绝不偏心。
心里的埋怨放不下,干什么都没有精神。
有一天和朋友聊起天来,她说:“老一辈不都是这样想的吗?她们的思想是那个时代的大环境造成的,又不只是她一个人这样想。”
我默默无言,晚上辗转反侧,一直在想这句话。
突然间,我想明白了,我和妈妈之间,绝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思想碰撞,而是整整两个时代的思想撞击。
妈妈生活的那个年代,就是“生不出儿子来,往人跟前一站,都矮人一头”的时代,她们整整一辈的人,都是那样想的,一辈子也都只以儿子为中心。
而我,接受了新时代的思想,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思想是“生儿生女一个样,女儿也是传后人”。什么“养儿防老”,什么“传宗接代”,通通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不只是我自己这样想,而是我们这一辈年轻人都这样想。
我和妈妈,思想都同样受时代的局限,被环境所造就,她有她的,我有我的,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整整两个时代的思想撞击,谁能妥协?
再者,爸妈老了,我难道就因为家产的事真的不去照顾了吗?怎么可能!既然这样,我非要这么咄咄逼人,斤斤计较,把所有亲情都抹杀掉吗?我释然了,和妈妈重归于好。
03
与其说我妥协了,不如说我是无可奈何地接受。如果我不接受,心里一直拧巴着,不但自己心里永远有根刺,而且这根刺还会从我心里刺出来,指向父母。
其实,我不是一定要回家去过节,而是觉得为什么我的家只因为我多了一层身份,就不要我了呢?
现在婚嫁中的观点,女儿出嫁了就应该是婆家的人,就应该把婆家当做自己的家,而再回娘家你就是半个客人,要有该尽的礼节。
“我们在家长了二十多年,一旦出嫁,就要把另一个新环境,新家人,当成从此以后最亲密的人,最熟悉的地方,”这不是对凡人的要求,这种忽然的转变恐怕只有神仙能适应吧。
所以对于流传甚广那句“出嫁之后,在娘家你是客人,在婆家你是外人”,很多人心都被扎的生疼。总之,两头你都融入不进去。
悲哀是默然的,这是整个时代出嫁女性的悲哀,或许有人可以超越,也希望今后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超越这种悲哀,终至没有。